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6月2日—6月8日)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详细】

习近平与外国友人的故事|做中阿友谊的使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2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在精心制作的信笺里,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中文名:小虎)把自己的心愿也写进了给习爷爷的信里。阿联酋“百校项目”让孩子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也拉近了他们与中国的距离。习近平主席在给这些孩子的复信中写道,“欢迎你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长大后到中国【详细】

经纬线·从这条热线,看总书记强调的“解群众之所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风建设实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上。在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每一次温情响应,都是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的缩影。一条电话线,架起连心桥。从“接诉即办”回应民声,到“未诉先办”预解民忧,将矛盾化解于基层、将服务延伸至末梢的治理智慧,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注脚。【详细】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的关注一以贯之,从地方到中央,他强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详细】

强国之路|奋楫深蓝 向海图强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是与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一样重要的“蓝色国土”。【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服务业蓬勃发展激发经济新动能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推动现代服务业迸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活跃的中国大市场,现代服务业动力强劲。AI算法完成90%以上的操作,一键炼钢成为钢厂常态;戴上AR眼镜,电力巡检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截至今年4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投【详细】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丨总书记关心的“塞外明珠”有了新变化

6月的乌梁素海,飞鸟翔集,芦苇摇曳,这颗“塞外明珠”正重新焕发光彩。【详细】

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在多次重要讲话、座谈、回信中,勉励新时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详细】

微视频|鹭岛新篇 向海而歌

厦门岛,别称“鹭岛”,与海共生。1988年,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习近平主持会议开始治理环境污染。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提出城市规划转变思想。如今,厦门已成为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实现了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详细】

习语|“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今天,2025年高考开启,重温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情寄语,为高考学子们加油鼓劲!【详细】

经纬线·@高考学子,请收下总书记的青春寄语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属于高三的青春纪念册,总是写满关于梦想的故事。【详细】

学习新语·中华文明丨兼收并蓄的文化自信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详细】

学习新语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在不同场合作出重要指示。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一起重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共绘美丽中国画卷。【详细】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藏粮于技 智慧护航“天府粮仓”

“每周我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巡田两次,查看作物长势、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等情况,用手机上的巡田APP记录。看着目前新一季水稻长势良好,心里非常高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说。永丰村是当地有名的种粮村,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丰村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详细】

镜观·足迹丨呵护千山万水 擘画永续发展

大美中国,江山如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祁连山麓、坝上林海,秦岭深处、黄河之滨,总书记在大江奔涌处谋划千秋大计,在山川锦绣间擘画生态蓝图。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详细】

学习卡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详细】

学习手记丨“环境就是民生”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日。22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推动启动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千万工程’。通过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民生,浙江义乌李祖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千万工程’已成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详细】

【文脉华章】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用太极招式来炒茶!西湖龙井如何“撩”动全世界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5.05)

时维五月,春夏交替。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用行动展现百年变局下的大国担当;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与多国领导人会晤、通话,凝聚团结合作之力应对单边主义逆流;赴河南考察,以一域谋全局,引领擘画下一个五年发展蓝图;纸短情长、殷殷嘱托,汇聚“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力……【详细】

习语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文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江南北的山水草木,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厚情怀。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一起重温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嘱托和期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