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视界·微视频|弘扬中国-中亚精神【详细】
今年春季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快推进。【详细】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丰收,是农民的希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详细】
着眼长远,锚定的是历史伟业、垒砌的是千秋之利。【详细】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领导和推动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长远谋划和有益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了多项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源头活水。【详细】
习言道|一首诗、两部剧、三句谚语,读懂“中国-中亚精神”【详细】
仲夏时节,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汇聚着世界的目光。【详细】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的仲夏,这篇凝聚着思想光芒的重要文章,为正在谋篇布局的“十五五”规划点明了方向。一部部中长期规划中,我们能看出什么?规划之笔,如何勾勒未来中国?从历史维度看,它贯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1953【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详细】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难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憧憬着绿色,向沙海宣战,创造了一个个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详细】
共栽石榴树,政治互信的根基愈扎愈深。“就像走亲戚一样,密切交往。”习近平主席的生动比喻,正是元首外交的真实写照。【详细】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详细】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十分重视。【详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聚焦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是经贸之路,更是和平合作、文化交融之路。【详细】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近年来,中国-中亚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诸多重要举措助力青年发展,推动民心相通,着眼长远未来。【详细】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详细】
天天学习“总书记一进门就注意到这幅画,感叹这么大一幅画,很像《清明上河图》,问我描绘的是哪里。我告诉他,画的是沈从文笔下的大美湘西。”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场景,潘氏艺术木雕非遗传承人潘能辉至今仍历历在目。2024年3月19日,雨后初霁。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热闹的常德河街,走进已有640余年历史的鸳鸯走马楼。楼内正在进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其中,桃源刺绣、麻质画等非遗作【详细】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14日电 题:推动中国-中亚航船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中亚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新华社记者宋盈 阚静文 郑钰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中亚五国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理念与主张,期盼习近平主席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一道,进一步提升中【详细】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今天的我们如何寻找古老的文化印记?五千多年的文脉遗存早已沁入我们的生活点滴我们看见 不朽的匠心泥土涅槃 塑成瓷骨玉色榫卯相依 叠砌楼阁殿宇纸随剪转 幻化万千祥瑞光影交错 演绎神话传奇我们听到 亘古的回响七弦泠泠 奏高山流水梨园雅韵 唱悲欢离合宏伟庄严的史诗 代代传诵悠扬灵动的歌谣 万籁共鸣我们触摸 文明的厚度指尖轮转 算珠碰撞拳掌生风 英姿飒爽笔锋顿挫间 书壮丽山河丝线穿【详细】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