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新的界别。【详细】
每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总会与代表委员们亲切互动、坦诚相见。在面对面深入交流中,常有代表委员用照片向总书记展示家乡的今昔对比或最新面貌。【详细】
有人形象地说,中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粮仓”。【详细】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及赴各地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方向。【详细】
系列报道《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本期来看《守护“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惠及千家万户》。【详细】
【详细】
2013年全国两会,“创新”被媒体评为十大热词之一。当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说:“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详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详细】
人工智能早已悄然融入百姓日常,不断开启我们工作生活新方式。【详细】
如今,大凉山花开正好。凉山深处的彝族儿女,正走向崭新的春天。【详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多次用“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详细】
十年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立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石之上,蕴含着以改革含金量撑起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深层逻辑。【详细】
农,天下之大业也。从黄土地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感情。【详细】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详细】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几亿人口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全国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详细】
雨水节气过后,春的气息更加浓郁。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详细】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详细】
当前,我国正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