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北麓的余村,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正是在余村首次提出的。【详细】
【详细】
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节目《习近平的文化情缘》启播活动当地时间6月25日在罗马举行。【详细】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新要牢牢把握两国友好大方向,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新关系,确保航向不偏、动力不减。【详细】
今天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土地的深情、对耕地保护的嘱托、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详细】
在生命共同体视野下,林地、草地、湿地、沙地、盐碱地等每一类土地资源,都承载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详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详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详细】
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于6月25日在意大利多家主流媒体平台播出。该片生动讲述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展示中国在文明探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彰显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开放品格。同时,‘影像里的文明对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影视作品意大利展映年’活动也于同日启动,多部总台精品影视节目将在意大利播出,多角度讲述中国故事。【详细】
学习·故事丨习近平与正定的体育情缘【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赴贵州考察,关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村民们通过‘非遗+文旅’融合振兴经济,茶区蝶变为景区,村民收入显著提高。花茂村从贫困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生活焕然一新。贵州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详细】
从2019年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强国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逐步丰富。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中,习近平同志推动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和实践,如首创“借外债搞基建”模式、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等,强调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为经济活动提供精准服务。【详细】
学而时习之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详细】
四川成都往北,夏日的鸭子河畔满目青翠。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造型如河边起伏的三座土丘,静静守望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详细】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防沙治沙是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牵挂。【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6月16日—6月22日)【详细】
6月23日是奥林匹克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详细】
这里是地理和文明交织过渡地带——宁夏,地理版图上黄河“几字弯”一撇处,黄土高原向戈壁荒漠渐变的地理书页,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织的历史卷轴。【详细】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和平发展”正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详细】
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