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高原启新程 雪域谱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上,370万高原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正向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阔步前行。【详细】

学习新语·抗战|中流砥柱 民族先锋

这是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这是一场涅槃重生的伟大征程,14年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详细】

习言道|习近平与雪域高原上的“桃花源”

西藏人民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事情。西藏林芝市嘎拉村,被称为西藏“桃花第一村”。【详细】

感知生态之变丨山水工程绘就1.2亿亩生态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该工程覆盖超1.2亿亩土地,乌梁素海流域是其中之一。通过精准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乌梁素海的氨氮和磷含量显著下降。十年间,乌梁素海周边118万亩植被成林,乌拉山矿坑被填平,乌拉特草原增绿,这些项目在全国多个区域广泛展开,重塑生态新版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留下绿色空间。【详细】

心相近丨“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追寻乔治·何克的足迹

80年前的夏天,英国青年乔治·艾尔温·何克病逝于甘肃山丹,没能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刻。作为记者,他留下对中国抗战的大量报道,他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至今被人们铭记。他以“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为目标参与创办的学校,至今薪火相传。【详细】

习语丨“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指出抗战精神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他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传承英雄精神,面对新的挑战要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详细】

绿水青山间丨四季回响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这一理念如同一粒种子,在之江大地的小山村破土萌发,生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并引领中华大地的绿色发展奇迹。对绿水青山的守望,终在时光长河里收获了金色未来。让我们一起在四季更迭中,阅览这幅以生态为底色的时光画卷。【详细】

看见美丽中国丨全链条保障“变废为美” 看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

在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中,不论城市乡村、水下堤岸、高山江海,“美丽”一直是贯穿每个变革之处的关键词,但在地球之上,我们的生产生活必然会产生不少“不美丽”的垃圾。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8年就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详细】

学习手记丨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8月,河北塞罕坝百万亩人工林海绿意无边。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称赞其为地球绿化作出贡献。如今,林场通过碳汇收入持续增长。习近平强调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详细】

和总书记面对面丨青山常在路更长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安吉余村,参观了最早的农家乐‘春林山庄’,并寄语村民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从矿山经济转型为绿色产业,村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村子焕然一新。如今,余村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村民自豪地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详细】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三个维度,重温总书记讲述的抗战岁月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珍惜和平。通过立法确定纪念日,向抗战英雄颁发纪念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精神由历史孕育,指引未来,中国人民将高擎精神火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详细】

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千湖归来 “中华水塔”焕新生

二十年前在浙江安吉余村,一粒思想的种子破土而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两山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详细】

学而时习之丨焦裕禄精神是一盏明灯

学而时习之丨焦裕禄精神是一盏明灯【详细】

学习新语·抗战丨铁军忠魂 永不褪色

学习新语·抗战丨铁军忠魂 永不褪色【详细】

学习手记丨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读懂“两山”理念的实践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承诺的‘APEC蓝’已实现,2024年北京空气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5.9%。他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长远规划、坚持努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他从黄土地生活经历到不断推动生态建设,坚持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强调生态治理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和长远的眼光。【详细】

镜观·回响丨纪念胜利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详细】

纪录片丨山水长歌

巍巍青山为证,泱泱碧水作歌。20年间,生态文明的底色更浓,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中国大地上,跃动着一曲动人的山水长歌。二十多年前,浙江安吉余村因发展“石头经济”,山变“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痛定思痛的余村人决定换种活法——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地为余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各种产业随之也发展起来了。【详细】

江山如画:从海拔0米到4000米 领略“两山”理念新图景

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20年前,习近平在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近年来,他多次考察生态项目,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广东湛江红树林、河北白洋淀到丹江口水库,再到吉林省梨树县的黑土地和陕西省蒋家坪村的生态保护,再到内蒙古的荒漠化防治和西藏地区的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全国,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详细】

壹视界·微视频丨“两山”理念指引美丽中国建设

自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以来,该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并引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并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还向世界承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展现出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成效。【详细】

学习·知行丨“两山”回响 习近平牵挂的塞罕坝 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由于开围放垦、连年山火,这里一度沦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为了防风固沙,守护家园,国家决定在这片荒原上建林场,筑起绿色屏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