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当此之时,重温这些话,更觉振奋和笃定。【详细】
我们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详细】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阿斯利康宣布斥资25亿美元在京投建全球研发中心,武田制药的数字医疗创新中心落子成都,西门子医疗全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深圳奠基,德国蔡司在上海购地自建大中华区总部……今年以来,多家头部跨国企业锚定中国市场,“中国制造”正加快进阶为“中国智造”“中国研发”。【详细】
2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在中国文化和习近平主席的寄语激励下,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实现了爬长城、看大熊猫的心愿。他们在长城上表演中国功夫,体验中国高铁,参与汉语水平考试,并表达了成为中阿文化交流小使者的愿望。【详细】
学习新语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详细】
一张菜单,内容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红烧土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冬瓜丸子汤。主食也很简单。落款日期是2012年12月29日。【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大海”为喻,道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底气,一番话语掷地有声。风险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详细】
2023年9月,正在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步行察看古运河河道和周边历史文化遗存,详细了解浙东运河发展演变史和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大运河保护等情况。【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今年春耕,各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详细】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大海为喻,纵论中国经济。我们有底气、有信心,这片大海经受得起狂风骤雨的洗礼,抵御得住贸易寒流的侵袭,终将让世人见证“海纳百川”的从容与坚定。【详细】
你见过“当代愚公”吗?当沙尘吞噬家园,有人选择搬迁,而王天昌一家却住进了沙漠更深处。他们坚持治沙造林25年。两代人头发白了,一万亩沙漠绿了。【详细】
在中国经济奔涌向前的发展浪潮中,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有扛牢社会责任的担当。【详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图景日渐清晰。【详细】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详细】
“过去穷,问吃饭了没有,都是问喝汤了没有?吃不了几顿干的。”2018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起一件当年的小事。【详细】
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4月3日,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同首都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详细】
跟着总书记领略中华文明丨千年窑火的智慧【详细】
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第三轮第三批完成督察反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被评价为‘建得好、用得好’,强调了责任制的重要性。制度通过抓‘关键少数’、解决群众身边的‘小问题’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阅每一批督察报告,强调了严的基调和长远观,推动了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详细】
自2013年以来的13个春天里,无论晴雨,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拿起铁锹,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详细】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