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对推进构建亚太共同体提出5点建议: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详细】
在APEC舞台,习近平主席讲述的中国智慧,正为亚太合作注入信心与动力。【详细】
10月30日上午的中美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话亮明中国态度。【详细】
釜山会晤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接下来的韩国行还有哪些看点?《时政新闻眼》与你共同关注。【详细】
2025年10月,605岁的紫禁城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一百个春秋。【详细】
20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详细】
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深情厚意。【详细】
【详细】
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指出不能走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总书记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必将一以贯之。【详细】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9月30日起,“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在午门展厅对公众开放,展出200件(套)珍贵文物文献。【详细】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举行,习近平主席强调开放是合作成功经验,回顾历史,亚太地区因开放合作而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显著增长,惠及10亿人口脱贫。当前面临单边主义挑战,中国坚持开放型世界经济,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签署在即,助力全球经贸规则维护。未来应秉持合作初心,应对全球挑战,建设开放、强韧的亚太共同体。【详细】
征程万里阔,宏图谱新章。【详细】
浩瀚的太平洋,一朵朵浪花汇聚成奔涌的浪潮。【详细】
原标题: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详细】
“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详细】
“通过!”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响彻全场,掌声如潮。【详细】
10月23日,为期四天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详细】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到中国空间站全面运营......“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详细】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详细】
民生愿景变幸福图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