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详细】
“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详细】
“通过!”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响彻全场,掌声如潮。【详细】
10月23日,为期四天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详细】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到中国空间站全面运营......“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详细】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详细】
民生愿景变幸福图景【详细】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这是一份宏大的发展规划也是你我的共同期盼铿锵的步履逐梦笃行14亿多中国人一起奔赴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共同绘就时代发展的壮丽画卷五年规划我们用奋斗实现未来之路一起携手再出发出品:钱彤 刘菁策划:石锋统筹:黄庆华 周庚虎 张紫赟导演:陈诺 屈彦执行:周年钧 王浩程 李丽洋海报设计:殷哲伦剪辑包装:方鑫 严东升支持:安徽今扬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出【详细】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详细】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程接着一程的砥砺前行。【详细】
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详细】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详细】
“今年水稻的产量太让人高兴了。种了30多年水稻,头一次长粒水稻亩产突破1300斤,圆粒水稻更是达到1500斤,都比去年足足高了100斤左右。”听到收割机监测出的产量数据,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种植户张景会笑得合不拢嘴。十月的三江平原,田畴广袤,稻谷金黄,搭载着测产装置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在七星农场投入应用,阵阵稻香传递着丰收的喜悦,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的画卷徐徐展开。无人驾驶收割机在七星农场【详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时牵挂在总书记的心头。【详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发展实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中国经济巨轮在壮阔航程中驶向光明未来。【详细】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一起感悟“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背后的中国智慧、中国担当。【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十四五”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带来新机遇。【详细】
“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看到中国制造业旺盛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地说。【详细】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回信中,这样寄语青年农业科研人员。自2022年2月正式揭牌,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已经成为洱海保护的一个生动样本。农大师生扎根田间,与老乡同吃同住,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用实地调查破解农业污染难题,用实验数据助推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习近平用“解民生、治学问”六个字诠释科技小院的深刻意义,也鼓舞青年们扎根土地,以青春书写兴农答卷。【详细】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02项重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审议新的五年规划建议。中国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开放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和制度改革,中国经济走向更可持续发展阶段,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