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贺兰山下种出“紫色梦想”——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四

雨后的葡萄园散发出一股清香,郁郁葱葱的叶片下,一串串葡萄悬挂枝头,晶莹剔透。【详细】

时政微观察丨在强军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详细】

传习录丨统帅的牵挂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士兵,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心头的牵挂。【详细】

第一观察|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

7月29日,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习近平主席在向大会的致信中对各国青年寄予殷切期望。【详细】

循着总书记足迹,“瞰”海南自贸港新貌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详细】

第一观察·瞬间 | 中欧携手合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7月24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详细】

微视频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着力破解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定向领航。要“见物”,也要“见人”。在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详细】

重磅微视频丨开放新高地 共享新机遇

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详细】

时习之丨习近平: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详细】

拾光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为何提起福州工作时的这段往事

‍‍‍‌‍‍‌“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历史纵深感的基础上把握做的事情、制定工作目标。一支视频,读懂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这份要求。【详细】

壹视界·微观察文章解读丨总书记的大国“城”思

时隔10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定了时间累砌的历史新方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详细】

改革为人民|这项养老服务,总书记强调要可持续发展

老年助餐服务,是今日中国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之一。【详细】

时政微视频丨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详细】

改革为人民丨万里行程映初心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跨越大江南北,从东北的乡村社区到西南的侗寨古城,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总书记在行进中思索,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详细】

改革为人民丨总书记的民生足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辽宁、贵州、云南、上海、河南、山西等地考察,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一路走来,总书记看变化、听民声、问冷暖、察民情,留下了一串串民生足迹。让我们一起重温,从中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至诚至深的人民情怀。【详细】

中国经济系列专题片《巨轮永向前》第二集《创新发力》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日中国正加速从全球科技参与者、贡献者向开拓者、引领者转变,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详细】

【学习小组】一篇短论|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⑭

2005年8月19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文风体现作风》的短论,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文章批评了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习近平认为,写文章“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详细】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妙语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妙语高水平对外开放【详细】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国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启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最高规格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国际人士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显著提升了人民福祉并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详细】

改革为人民|千年天堑变通途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梦想”。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新时代以来,一条条公路、铁路向边远偏远地区延伸,一座座桥梁让交通“留白”之间有了连接线,一次次通车为百姓幸福生活增添更多可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