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详细】
在习近平总书记长长的书单中,有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在多次出访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他曾读过的当地文学作品。他说,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详细】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详细】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详细】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元首外访的开篇之作,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树立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详细】
时政纪录片丨谱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习近平主席东南亚之行纪实【详细】
4月14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此访聚焦睦邻友好、推动互利合作,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推动达成逾百项合作成果。各方认为此访展现了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决心,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信心和力量。【详细】
镜观·回响丨荆楚文脉长 大江孕新章【详细】
如今的敦煌,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千年的壁画,焕发新生。【详细】
在习近平的书单中,马列著作始终是一个重要类别。50多年前,在陕北梁家河的窑洞里,青年习近平借着一盏煤油灯的火光将《资本论》通读了三遍,写下了十多本读书笔记。【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4月14日—4月20日)【详细】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详细】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再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越是在关键时刻,世界越能听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中国声音,越能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方案。【详细】
当今时代,动荡加剧,变乱交织,迷茫和焦虑情绪也在上升,世界渴望稳定性、可靠性、方向感。瞩目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互动,世界找到了“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源泉”,也看到了变局激荡中大国应有的样子。【详细】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详细】
4月14日至18日,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习近平主席连访东南亚三国,在广袤山海间,铺展出一幅亲诚惠容的壮美画卷。【详细】
时隔9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柬埔寨。到好朋友家里做客,一项项高规格礼遇欢迎“柬埔寨最伟大的朋友”。“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两国友好,到率先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再到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中柬关系新定位水到渠成。【详细】
五千年的文明,要尊重,也要弘扬【详细】
4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提及中医医疗队帮助柬埔寨患者、柬埔寨朋友学习中文感受中华文化、中柬自由贸易协定促进柬埔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等内容,人民日报记者实地探访,讲述中柬人民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