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城市工作需补工业化短板,遵循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注重人民至上与历史观。会议指出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强调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注重宜居安居,保护历史文化,倡导自愿退出农村责任田和宅基地。【详细】

学习手记|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天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的纵深感是把握现在和制定目标的关键。他通过推动编写《正定古今》等实践,强调重视历史、借鉴历史,培养历史的纵深感,这对于从政者来说是必修课。历史的纵深感能够推动事业向前发展,增加工作的厚重感和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斗争,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现了历史的智慧和力量。【详细】

【改革为人民】习言道|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人民观”蕴藏的深刻内涵。【详细】

联播+丨三个维度读懂内涵式城市发展

会议强调未来城市发展应坚持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强调资源优化配置和‘沉睡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详细】

微观察|“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微观察|“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详细】

文脉华章丨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城市发展中的文脉赓续,多次强调“要结合区域文化、历史传承、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特色风貌”“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等等,着力引导各地各部门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详细】

一见·做好城市工作,这个会议划重点

​14亿多人口,9亿多人常住在城镇。不断提高的城镇化率,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详细】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指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详细】

改革为人民|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我对滁州很有感情,记忆犹新。1978年去搞调查研究,印象很深。”【详细】

经纬线·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是咋个样子的?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会议指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详细】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详细】

一见·从这场会议,看中国城市工作的变与不变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市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方向发展。【详细】

时政新闻眼丨如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指明方向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0年再次举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是什么?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视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01时隔10年,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举行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详细】

时政微观察丨从这些辩证关系,读懂“现代化人民城市”

7月14日至15日,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详细】

人民领袖丨一城锦“绣”为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多地时强调,城市建设应注重让人民宜居安居,突出生态福祉与历史文化融合,以及智慧化管理。他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强调要注重公共空间的扩展、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详细】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详细】

国际纵横谈|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凝聚发展进步合力

盛夏北京,群贤毕至。【详细】

第一观察 |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鲜明指出多样文明之于世界的重要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历史漫长的进程中,各国、各民族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不同文明。“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详细】

人民领袖|习近平的“川海”之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014年3月27日,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生动阐述中国的文明观。他把文明交流比作江河入海的壮美历程,指出“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那是一场历史性的演讲,现实意义在今天更加凸显。”当年在现场聆听演讲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回忆说。中国道家经典《庄子·秋水》中写道:“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大海博大、开放、包容,汇聚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