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这堂思政课,蕴含民族团结大题目

西宁城北,元朔山麓,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绿意葱茏。6月18日,正在青海省西宁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并观摩了一堂思政课。总书记对思政课历来很重视——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详细】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2014年金秋时节,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习主席说,“我提议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寻根溯源、正本清源、温故知新,引导全军思考我军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的问题和差距在哪里,下一步要往哪里走,新形势下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详细】

第一观察 | 总书记青海考察聚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详细】

第1视点|习近平考察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他来到西宁市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情况。【详细】

鉴往知来 | 千年古寺见证民族团结进步历史

1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的宏觉寺,了解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详细】

明纪守规|总书记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生活作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格。严明生活纪律、锤炼道德品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6月10日—6月16日)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6月10日—6月16日)【详细】

镜观·回响丨从千年盐湖看中部地区绿色“蝶变”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要求。【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汇通天下 自信自强

平遥古城,商道先驱,文明故里。这里是晋商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日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先河。【详细】

AI创意短视频|父亲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与父亲习仲勋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既满含对父亲生日的祝福,也有不能亲临父亲身旁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人格与品德、胸怀与作风、信仰与追求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将父亲的好作风、好家风世代相传,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投身于人民的坚定决心。【详细】

镜观·回响丨从内河港口看中部地区内畅外联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整个国家版图中,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在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详细】

人民领袖|照见传承的两棵榕树

榕树,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傲首云天。【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详细】

连心丨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城市乡村。【详细】

连心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人民领袖对14亿多人民的赤诚奉献。【详细】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国致力于提升“全球南方”的国际影响力

6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强调,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详细】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丨“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土地里竟埋藏着成千上万件青铜器、玉器、象牙……这就是三星堆遗址,它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科技创新引领 新质生产力发展显现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详细】

时政微视频丨赤子之心

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