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上海被选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教育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升级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和教育管理的过程。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源库和发布多项标准规范。2025年将开启新三年战略,强调集成化、‘人工智能+教育’及整合多方力量,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详细】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在联组会上强调了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联组会上,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强调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提出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发挥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在两会期间提到,提高玉米蛋白含量可减少大豆进口,增强饲料蛋白自给能力。他及其团队致力于实现‘蛋白自由’,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玉米蛋白含量。同时,我国在科研开放中实现了技术自立并引领全球创新,DeepSeek大模型的开放开源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详细】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尤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详细】
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新华社记者张研、胡梦雪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详细】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详细】
三月的北京,春潮涌动。人民大会堂,再次迎来民主团结的盛会。【详细】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详细】
时间镌刻奋斗足迹,历史见证壮阔征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中国正在书写一个个人间奇迹。【详细】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直是习近平主席最牵挂的“心头事”。【详细】
奋进的春天丨文以化之 文以铸之【详细】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情地称呼漓江山水。【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详细】
6次重要讲话、1次重要指示,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这些要求【详细】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百姓冷暖、民生福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详细】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江苏装备制造”的闪亮名片,也是江苏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江苏着力育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业发展开启“加速跑”。【详细】
央视网《AI时政画报》围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鲜活实践,探寻绿色发展赋予美丽中国的诗情画意。【详细】
珠江口旁,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忙着为首次科考任务做各项准备。【详细】
2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这次通话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向世界传递了三个明确信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