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硕果 习近平指引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七年来,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详细】

习近平非常关心的这堂课,该怎么上?

两年前的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由党的总书记亲自围绕思政课这一主题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党的历史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详细】

联播+丨把脉定向 习近平解题“京津冀一体化”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详细】

【每日一习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段话出自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详细】

习近平谈共同富裕

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详细】

听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史,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过党史上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党建网微平台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讲述的部分党史故事,与大家一同学习感悟。【详细】

联播+丨“数”读京畿大地协同发展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系统布局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详细】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到两个词,事关一场大考

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即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排放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详细】

“典”亮百年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详细】

回顾习近平的两会时间 微镜头里有大情怀

2021年全国两会胜利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们亲切交流,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详细】

“典”亮百年 |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详细】

联播+ | 京津冀一体化 总书记给出发展“指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七年中,京津冀“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三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成效日渐显现。【详细】

历史性交汇期!习近平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历史性交汇期!习近平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详细】

联播+丨习近平主持召开重磅会议 重点研究这两件大事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会议要点,与您一同学习。【详细】

联播+丨瓣瓣同心 习近平妙喻京津冀一体化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比喻,与您一同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气象。【详细】

联播+ | 谋定而动 习近平引领京津冀携手下好“一盘棋”

京津冀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原本就是“一家人”。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版图前去审视这片广袤大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要求三地“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8日—3月14日)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8日—3月14日)【详细】

第一报道 | 习近平在两会上的重要论述,让世界深刻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

连续3天,总书记3次“下团组”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让世界更加深刻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详细】

联播+|习近平这样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3月12日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回顾近年全国两会报道,总书记对生态保护格外重视,算细账、谋长远,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央视网《联播+》为您梳理相关内容,与您一起学习体会。【详细】

【2021“两会新语”之四】四到团组,习近平强调这些“高频词”

内蒙古代表团、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每到一个团组,习近平都与代表委员深入讨论,几个高频词反复提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