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网信事业发展过程中,总书记始终植根人民立场,关注亿万网民的诉求,让网信事业更好造福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详细】
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每一次庄重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凝望……都寄托了他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与致敬。【详细】
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用实际行动向英雄先烈致敬。【详细】
当晚,新华社播发了一篇1800多字的新闻通稿,其中包括习近平主席对“中欧观”的最新阐述和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意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细细读来,很有深意。【详细】
习主席曾说,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之下,更是如此。这次视频会见谈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成果?《时政新闻眼》梳理了四个关键词。【详细】
今年3月30日,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讲话中出现了一个新表述——“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十年坚持植树,总书记对植绿护绿爱绿赋予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深化。【详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详细】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要求在新区建设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详细】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连续10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起感悟总书记这“不变的坚持”的深意。【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0年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我们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金句,一起来学习!【详细】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连续第10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总书记在义务植树现场强调了什么?植树10年,沉淀了哪些思考,传递了什么信号?《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详细】
网信事业发展为了谁?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应该如何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央视网《联播+》栏目为您梳理总书记相关论述,与您一起学习。【详细】
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赴地方调研考察,都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从黄土高原到太行深处,从南国海岛到西部边陲,从校园乡村到社区军营,都留下了他的深情足迹。【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2022年3月21日—3月27日)【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围绕这一主题,党建网微平台 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学习领会。【详细】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让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语勉励青年,与他们谈人生理想、谈求知求学、谈使命担当。【详细】
2022年3月26日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共创未来”,呼吁世界各国在2030年之前,就自然保护、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达成全球合作,让自然向好,让人类受益。【详细】
“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六年来,长江经济带建设势如破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