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详细】
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详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详细】
学习笔记丨习近平心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详细】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详细】
“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念之系之。【详细】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握手交流。【详细】
【详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详细】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全球性贡献和机遇【详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也就是西北、华北和东北。【详细】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全国17%的人口,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详细】
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平遥古城,在这座“活着的古城”中触摸历史、寻访传统。【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引用古语“辉光日新”,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详细】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考察调研,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等情况。【详细】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中国人极其智慧地把节气和生存、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节气把握时间规律、指导农耕生产。【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详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防沙治沙牵挂在心,多次对荒漠化防治、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详细】
这座博物馆的建成,与习近平总书记息息相关。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符号”,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