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一条街,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内附珍贵老照片)

24日下午,正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详细】

一见·山水间读懂总书记的“绿色之约”

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共赴一场“绿色之约”。【详细】

一见·重访三明,总书记再次聚焦这两个字

23日,正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夏茂镇俞邦村、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当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等情况。【详细】

习近平关心的科技特派员有什么来头?

总书记说,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详细】

时政新闻眼丨第12次赴三明调研,习近平关注这些民生大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曾经11次到同一个地市调研。在他的推动下,“国民小吃”从这里走向全国,多项改革从这里推向全国。这就是三明。今年3月23日,习近平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伴随着他第12次到三明,人们了解到更多当年的故事,对于许多民生大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详细】

潮头观澜丨这项制度,总书记要求继续坚持

20多年前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南平,习近平同志结合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提炼出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思路,指引一批批科技特派员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详细】

潮头观澜 | 习近平点赞“科特派”

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详细】

第一观察 | 习近平福建行,第一站为何看山?

此次考察的武夷山,绵延千里,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生态综合价值可见一斑。【详细】

鉴往知来丨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朱子名言“国以民为本”说起

借用这句古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详细】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踏访武夷山,为何关注这些“园中之园”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国内考察,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后的首次国内考察。赴闽第一天,习近平来到位于南平的武夷山市。【详细】

习近平福建行,第一站为何看山?(内附珍贵老照片)

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福建。第一站,武夷山。正值“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全面开启。总书记地方考察首站看山,其中有什么深意?【详细】

鉴往知来丨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朱子名言“国以民为本”说起

22日,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详细】

联播+ | 民生为上 习近平发出新时代治水强音

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关于治水的殷切嘱托,与您一起学习。【详细】

知识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这篇文章文短意长

这篇文章是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细细品读,其中蕴含的总书记的深厚人民情怀熠熠生辉。【详细】

联播+丨习近平指引京津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告别“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7年来,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不同方面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详细】

“典”亮百年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15日—3月21日)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15日—3月21日)【详细】

联播+|新发展理念指引 习近平支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七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和有关部门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完成了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任务。【详细】

勇攀创新高地,习近平这篇文章说得透彻

文章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详细】

知识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样强调“红色资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多次提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再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其中关于“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的论述,其指导意义更为凸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