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十年来,这一理念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今天,一起来学习!【详细】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期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十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感召力愈发凸显,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广泛国际共识。【详细】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详细】
老地方,老朋友;新蓝图,新篇章。21日,中俄元首克里姆林宫会谈,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未来。【详细】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胸怀祖国江河山川,心系民族千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详细】
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详细】
详细>>【详细】
关于中俄关系,早在10年前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就有精辟阐述。【详细】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就是俄罗斯。那次出访期间,习主席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详细】
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详细】
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详细】
总书记的一周(3月13日—3月19日),详细>>【详细】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详细】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就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详细】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详细】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详细】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3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称此访将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详细】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详细】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互动交流。代表委员们谈认识、说感想、建良言,总书记指方向、解疑惑、明路径。两会期间,总书记这些温暖话语、亲切嘱托,声声都是家国民生事。央视网《联播+》特别推出“两会近距离”系列,与您一起近距离感受总书记的两会关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