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北京,面临着“大城市病”的种种困扰。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一系列时代追问,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详细】
今年4月开始,全党将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详细】
【详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调查研究,就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详细】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话语很朴实,却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详细】
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习近平谈人民至上【详细】
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陕西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详细】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详细】
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新时代十年绘就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详细】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详细】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极具前瞻性地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创新,并对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作了深入阐述。【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3月20日—3月26日)【详细】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即将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多次就深化亚太合作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详细】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详细】
3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习近平主席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他指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详细】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课题,习近平以宽广的全球视野,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绘制了宏伟蓝图。【详细】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十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详细】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讲话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人民网邀请专家进行解读。【详细】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