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五字诀”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深”。如何往“深”里去?【详细】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详细】
2018年2月,赴四川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指出:“要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详细】
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带着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2012年11月,正是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提出并阐述“中国梦”。【详细】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详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详细】
芒种麦子黄,布谷高声唱。农人不知热,田间收获忙。“三夏”抢收时节,一幅夏收好“丰”景正在中华大地铺展。【详细】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的忙碌,总是与人民息息相关。【详细】
“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详细】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是我国“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详细】
联播+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详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3月在罗马会见时任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字字千钧,意味深长,映照出习近平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就是运用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历史思维,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的主观能动性。【详细】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将于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学习领悟。【详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详细】
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在二战废墟中诞生。【详细】
抓实“以学正风” 习近平倡导“三种风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