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详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详细】
芒种麦子黄,布谷高声唱。农人不知热,田间收获忙。“三夏”抢收时节,一幅夏收好“丰”景正在中华大地铺展。【详细】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的忙碌,总是与人民息息相关。【详细】
“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详细】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是我国“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详细】
联播+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详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3月在罗马会见时任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字字千钧,意味深长,映照出习近平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就是运用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历史思维,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的主观能动性。【详细】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将于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学习领悟。【详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详细】
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在二战废墟中诞生。【详细】
抓实“以学正风” 习近平倡导“三种风气”【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详细】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高度重视,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详细】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含着浓浓乡情,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经常调研当地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作出具体指导。【详细】
总书记的一周(6月5日6月11日)【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详细】
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