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习主席的贺信高度评价了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并科学阐释了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方法与路径,为全球推进保护共同农业遗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发与会嘉宾热烈反响。【详细】
对新疆这片土地,习近平总书记牵之念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新疆考察,两次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参加全国两会新疆代表团的审议……一系列重要活动传递出总书记情系新疆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来到新疆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总书记的科学指引、殷殷嘱托,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激励新疆各族儿女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详细】
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考察。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的行程中,社区出现的频率很高。总书记频繁到社区考察有何深意?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一同感悟。【详细】
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一同感悟总书记的文化情怀。【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疆之行,给新疆各族群众带来了巨大关怀。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不仅是对新疆的殷殷嘱托,而且对全党全社会尤其是边疆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展现新作为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详细】
“从讲解中,我感到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对治黄历史非常熟悉。”张笑蕾说,总书记还非常关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情况。【详细】
这一份份来自中国的邀请函,在流光岁月中激荡起深远回响,连缀出情谊如河的发展长卷,折射出中国外交的时代印记。【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把学习作为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倡导学与思、学与问、学与用的结合,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以学资政特色。【详细】
看到孩子们栽种下树苗,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希望世界互联网大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以对话交流促进共商,以务实合作推动共享,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详细】
在总书记心中,“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谈脱贫、城市管理,总书记均以“绣花”为喻,强调各项工作都要精准施策;抓落实,总书记多次使用“钉钉子”精神这一生动论述来强调务实作风……【详细】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详细】
“总书记说的‘年年有鱼’,是祝福,也是嘱托。如今渔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强起来了,冬捕的时候只打成鱼,不打小鱼。”查干湖第二十代“鱼把头”张文说。【详细】
十年时间,一句句平易近人的家常话、一声声温暖人心的问候、一次次亲切随和的微笑,定格下人民领袖习近平对人民的至深情怀。【详细】
总书记对苏炳添说:“这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科学,科学训练使你的百米成绩得以提高,而且能这么长时间保持好的状态。”【详细】
秋日里,黄土高原一片绿意盎然。村民姬勤叶回忆说,那天下午的日头很好,村民们都戴着草帽,总书记没戴草帽,就站在大太阳底下跟乡亲们拉话,言语间饱含关切之情。【详细】
沧桑巨变背后,是三代塞罕坝人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详细】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必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详细】
“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你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发展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