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农村指明了总方向。【详细】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发布《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试行)》,自2022年6月15日起施行。【详细】
四川宜宾三江口,是长江、金沙江、岷江交汇处,长江至此始称“长江”。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长江的规划与发展,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详细】
祖国的大江大河,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2022年6月8日,正在四川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岸边——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了解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情况。【详细】
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从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中感受他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以贯之的深厚情怀。【详细】
在企业,总书记了解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销售、带动就业和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纾困帮扶政策等情况,强调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切成就都要通过我们共同拼搏来取得。【详细】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网《绘学习》栏目特推出手绘长卷,邀您一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打卡”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四川考察。从眉山的永丰村、三苏祠,到宜宾的三江口、高校、科技企业……一路跋涉,蕴含着一条主线——“国之大者”。【详细】
抗地震、战洪水、斗冰雪、防瘟疫……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饱经风霜而弥坚,屡遭挫折而愈勇,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详细】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一起来学习!【详细】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宝贵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多次在地方考察时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古迹,并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详细】
就业是民生之本,总书记称它为“永恒的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详细】
学习进行时|一起感悟习近平保护长江的决心【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新时代的中国乘势而上、奋楫前行,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上书写了信息化发展的精彩篇章。【详细】
在总书记身边,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的申纪兰身穿黑色套装,不改朴实本色;始终为祖国牧星耕宇的“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特意戴上了一条与天空一样颜色的领带;老一辈战斗英雄李延年则选择再次穿上自己年轻时的军装……【详细】
2022年6月5日是第五十一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山川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领域。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绘就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详细】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详细】
“你们几代人几十年的坚守很不容易。你们就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向你们学习。”走进林场,看到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已是绿意点点,总书记无限感慨。【详细】
听说在校学生大都来自本地农村,通过学习培训可以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普遍有保障,总书记十分高兴:“这说明,通过职业培训,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强了,真正贯彻了‘手脑并用’的办学宗旨。”【详细】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