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内蒙古生态保护问题,要求内蒙古自觉担负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详细】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央视网《绘学习》带您学习感悟总书记的蓝色信念。【详细】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让我们共同感受习主席的“蓝色信念”,一起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详细】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深入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详细】
随着九曲黄河来到“几字弯”顶部,巴彦淖尔雄姿英发,尽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当马背上响起抒情的蒙古长调,只见火红的萨日朗蔓延到天边,奔赴一场敖包相会的约定。【详细】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五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讲述。【详细】
6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详细】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详细】
6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详细】
连日来,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在新的起点上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阐释。【详细】
流失文物的回归,昭示了一个道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19年,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796件流失文物成功返还,这也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回归。【详细】
【详细】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详细】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强调五“结合”。【详细】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详细】
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详细】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29日—6月4日)【详细】
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一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方案,倡导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