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爆款”柑橘,如何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4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会场外的展区内,正值上市期的蒲江丑柑引起大家关注。近年来,蒲江丑柑、蒲江耙耙柑、蒲江爱媛橙在市场走俏,蒲江柑橘频频“出圈”。蒲江位于北纬30°的水果黄金种植带,是国内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

  • 四川在线: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福地大美小城”作介绍并答记者问,蒲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锐,蒲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春涛,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疆,科大讯飞四川大区总经理祝伟杰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 主持人 王敏: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王敏:

    今天我们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5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先生,向大家介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福地大美小城”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主持人 王敏: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蒲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锐女士,蒲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女士,中德(蒲江)产业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春涛先生,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疆先生,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先生。

  • 主持人 王敏:

    下面,首先请赵钢先生介绍情况。

  • 赵钢: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于此,分享蒲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果。

  • 赵钢:

    千年古县的蒲江,地处成都平原西南,是成都、雅安、眉山三市交汇的枢纽之地,常住人口26.6万人,辖区面积583平方公里,是自古以来入滇进藏的咽喉要道。

  • 赵钢:

    近年来,蒲江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化、追赶跨越发展,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特质持续彰显。为方便大家了解蒲江,我用“三金三两三前”来简要概括。

  • 赵钢: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有“三金”。
    第一张金字招牌是现代农业。蒲江2019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的三大“宝贝”——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了让土地更健康、产品更绿色,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是全国唯一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进入前40强的县!“蒲江猕猴桃”是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拿到了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些“蒲字号”农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农产品卖得远,冷链物流功不可没,我们的冷链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县。

  • 赵钢:

    第二张金字招牌在工业上。我们是工信部批复设立的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道路,德国博世、美国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百岁山、牛栏山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真正挑起了大梁,尤其是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芸苔素、橙皮甙、茶多酚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 赵钢:

    第三张金字招牌是生态。蒲江是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我们着力用好生态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经济和总部企业“乡野办公空间”,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同时,我们的服务业也不乏金闪闪的名片,蒲江铁路物流港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额占比高达94%。电商产业优势突出,是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农村电商“领跑县”。

  • 赵钢:

    其次,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做到“三两”。
    我们乡村环境“颜值”“气质”两提升。在成都市率先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95%,水电路气网样样通。甘溪镇明月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藕塘村获评四川省水美新村建设典型村,西来镇铁牛村荣获全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我们坚持实施“气净水清”工程,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河流水质全是Ⅲ类以上,还是成都唯一同时拿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县,“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在蒲江“看雪山、观云瀑”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

  • 赵钢:

    我们乡村发展“活力”“管理”两兼顾。实施一村一警、一教、一医、一邮、一企“五个一工程”,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前列,“一村一警”工作经验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数字乡村强农富农惠农,获评四川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优秀地区。乡村文旅多点开花,明月村、铁牛村等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新热点。

  • 赵钢:

    我们乡村人才“引育”“留用”两促进。出台“蒲江十条”、高铁“人才10元通”等政策,引育了100多位高层次人才,创新设立乡村振兴首席顾问,让高端人才扎根乡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3万余人,现在乡村里既有“土专家”,也有“洋博士”,共建共享、共谋发展,获批全省首批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县。

  • 赵钢:

    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则是“三前”。
    我们坚持功能配套做在前。建成投用300亩零碳森林体育公园梁江体育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全省平均高15%。出门就是公园,生活很惬意。交通更是方便,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城乡公交一体化,群众出行不愁,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 赵钢:

    我们坚持民生福祉走在前。就医方面,和省医院合作,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医院外转人数下降了28%,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 赵钢:

    就学方面,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嘉祥外国语学校、盐道街小学、金苹果幼儿园等名校都来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优质教育全覆盖,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吸引3300余名县外户籍学生到蒲就读。村小五星小学,排球队拿了全国总决赛男女“双冠”。

  • 赵钢:

    我们坚持社会治理抓在前。平安蒲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第一,这背后是“智慧蓉城”和“微网实格”的融合,社区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十大案例,消防安全末端治理经验全省推广,住在蒲江,安心又舒心。

  • 赵钢:

    下一步,蒲江将紧扣“成都向南向西门户城市、成都和美乡村典范”定位,力争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多作贡献。

  • 赵钢:

    最后,真诚邀请大家到蒲江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生态福地”的万千气象,体验“大美小城”的幸福生活!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赵钢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蒲江正在探索“生态高颜值”转变为“经济高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打造的田园生态商务区受到关注,请问有哪些具体经验举措?

  • 甘锐: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甘锐: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我想有必要与大家分享蒲江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

  • 甘锐:

    蒲江有97%的国土面积都是乡村地区,一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打造了以明月村为代表的一群个人IP的乡村振兴1.0版本的村庄场景,和以铁牛村为代表的一群海归年轻人社群活动的乡村振兴2.0版本的村庄场景,而记者朋友您刚刚提到的田园生态商务区,是当前县委县政府重点谋划推进的3.0版本的乡村振兴项目。简单讲,就是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有别于传统CBD的生态办公新场景,吸引更多企业和创新创业人群来到田园,来到乡村,生产生活,创新创造,参与乡村振兴。构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多功能、复合型、无边界的产业社区,其目的是实现生态价值最优转化,其本质是改变蒲江、改变乡村的产业结构。

  • 甘锐:

    因为这是一个在乡村地区“无中生有”发展新经济的项目,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感觉还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是这里我可以与大家分享团队的几点心得体会。

  • 甘锐:

    首先,一旦找准方向,就一定要保持定力。在项目策划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了“三不许、两必须”的总体要求。哪三个不许呢?就是不许破坏生态环境、不许侵占基本农田、不许损害农民利益。

  • 甘锐:

    两必须则是:建设的生态空间必须用于发展产业、必须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吸引了科技类、数字类等企业800多家,实现全口径税收突破5个亿。园区所在的同心社区,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10万元增至2024年的280多万元。同时,园区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吸引了50多名返乡青年回家就近就业创业。

  • 甘锐:

    其次,则是谋定而后动,充分运用“运营前置”的工作方法。在项目规划之初,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大量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努力摸清楚各类企业和创新创业人群的需求和偏好,聚焦解决“愿意来、留得住、保护好、可持续”的问题,创新提出了“低密度、国际范、组团式、生态化”规划理念,最终形成了包括商务邻里、人才公寓、有氧运动空间等50多个高品质商务、生活配套的总体规划方案和项目落位图。

  • 甘锐:

    最后,还有一点体会就是要认清自身短板和不足,坚定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毕竟蒲江距离中心城区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毕竟在乡村完善一系列配套还有一个过程。所以,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项目,我们提出了“不一样的生态、不一样的载体、不一样的产业和不一样的服务”四个“不一样”的工作理念。

  • 甘锐:

    所谓不一样的生态:园区所在地就是位于神奇的北纬30°的浅丘地带,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包含百年马尾松林、万亩茶园、四座生态湖泊,最值得一提的是长期爆表的“负氧离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区域必然成为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

  • 甘锐:

    所谓不一样的载体:可以脑补一个画面,我们在茶园里“嵌入”商务庭院,在松林间“种下”科创空间,用生态绿道绿廊串联起各类办公、商务、生活新场景,是不是想想都很美好!

  • 甘锐:

    所谓不一样的产业:我们会更加注重细分赛道的选择和目标企业的精准招引,努力吸引那些生态敏感型、科技创新研发类企业入驻到我们的园区,比如科大讯飞、格力电器,这也是企业愿意和我们携手并进的原因。

  • 甘锐:

    所谓不一样的服务:则是我们提出了“管家式”服务理念,每栋商务庭院都有一个专属管家,不仅在园区设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政务+商务”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用心用情想方设法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主动帮助企业“找资金、找技术、找市场”,帮助园区年轻人搭建丰富的社群活动平台,让园区逐渐成为一个未来工作、生活的向往地。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甘锐女士。请继续提问。

  • 中国网记者:

    中国网记者提问。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是西部唯一一个中德国别园区,请问在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

  • 陈春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陈春涛:

    2012年,世界500强博世电动工具落户蒲江,中德产业合作种子开始萌芽。2014年,中德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16年7月,工信部授牌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随后,美国丝涟床具、日本东洋炭素等18家外资企业相继落户。

  • 陈春涛:

    如今,博世电动在川渝地区的供应商配套率从最初的几乎为0达到目前的80%以上。同时,园区注重对能工巧匠的培养,引入德国职教双元制模式,建设西南首家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亚太地区最大的KUKA机器人授权研究院,为精工制造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博世电动技术人才本地配套率达到100%。

  • 陈春涛:

    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工业企业346家。规上工业企业109家,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92.7%。园区重点聚焦生物制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个主攻产业方向,现有主攻产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数84家,占园区产值86%,主导产业特色较为鲜明。

  • 陈春涛: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生物制造产业,园区的新朝阳作物公司拥有全球农业生物制剂领域两大专利技术成果;圆大生物公司致力于合成生物研究创新;郑源生科公司是保护氨基酸世界级供应商;在这些代表企业引领下,已集聚40余户生物制造企业同频共振,近两年保持20%以上增长的良好势头。

  • 陈春涛:

    我们发挥蒲江原料产地优势,以天然产物出口带动县域外贸出口增长,构成我县外贸出口“主力军”。2024年,我县外贸进出口额增长41.78%,增速排名成都市第2位。

  • 陈春涛:

    我们瞄准生物制造未来产业方向,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围绕生物制药、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合成食品三个方面,主动融入国家生物制造先导区,推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延伸。

  • 陈春涛:

    当前,我们正大力实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全力以赴推进国别园区高品质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陈春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近年来,“蒲江耙耙柑”持续火爆出圈,请问蒲江通过这样一枚“爆款”柑橘,如何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吴疆: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吴疆:

    蒲江位于北纬30°的水果黄金种植带,是全国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充沛的阳光和雨露,有优良的空气和水质,富含多种矿物质的罕见紫色土壤,孕育出了蒲江柑橘独一无二的品质。2022年,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在我县西来镇铁牛村录制《山水间的家》节目时,对蒲江柑橘竖起大拇指,给予了“九分甜,一分酸,最正宗”的高度赞誉。其背后是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

  • 吴疆:

    我们坚持种出好果子。对标欧盟标准,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两个替代”工程。5年来建设“两个替代”基地103个,以铁牛村为代表的“两个替代”农产品273项农残检测参数“零检出”,既种出绿色优质的水果,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两个替代”模式种植下的“蒲江耙耙柑”离地均价达到了每斤4元,高于传统种植30%以上,真正实现了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两个替代”做法也因此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 吴疆:

    我们坚持培塑好品牌。牢牢抓住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机会,对标“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要求,以深入推动“立园满园”行动为目标,持续做强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功能,全力加快泛亚水果交易集散中心、中国西南果都和全产业链水果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创新开发柑橘巧克力、猕猴桃果酒等产品10余种,孵化“长秋禅橘”“百年贡果”“丑美阿柑”等品牌30余个,“蒲江爱媛橙”“蒲江猕猴桃”分别成为全国橙类、猕猴桃类首个“碳标签”农产品,“蒲江耙耙柑”成为全川第二个“碳标签”农产品,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蒲江雀舌三大品牌总价值达到了426.57亿元,蒲江也成为拥有三个地标品牌且全部进入中国区域品牌榜单前40强的唯一县级城市。

  • 吴疆:

    我们坚持完善好配套。以国家农村电商领跑县为契机,培育和引入仓储冷链经营企业240余家、电商主体7800余家,配套包材生产企业30余家,落户京东、顺丰、天猫等物流企业27家,建成了水果生鲜从田间到餐桌完备的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形成年周转量超100万吨、发货量超1亿件、覆盖27个省级区域的全冷链配送能力,3KG发往全国低至2元左右,冷链运输成本极具优势。2024年,蒲江优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8亿元,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超过5万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吴疆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提问。蒲江是全省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创新举措?

  • 王丽:

    首先是让山水更美。我们拥有“三山两河四湖”的好山好水,全县林木绿化率达70%以上,是成都第一名。空气质量全市前列,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中国天然氧吧。我们建立了天然林户籍制度,实施了长滩湖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区建设,集生产有机、生活宜居、生物多样性于一体,我们还实施了长秋山生态修复项目,实现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公服提升、旅游发展“四合一”,今年5月,“我在成都看雪山”的观景平台即将对外开放,也邀请在座各位记者前来观赏。

  • 王丽:

    第二个是让乡村更靓。我们全域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全县农户都能用上和城里一样的自来水和天然气,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我们还实现道路户户通,全国四好农村路现场会就在蒲江召开。不光乡村硬件好起来了,我们还实施“五清四化”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村庄”“美丽小组”和“美丽庭院”建设,让蒲江乡村颜值更高、环境更美。

  • 王丽:

    最后是让产业更兴。我们加快推动茶叶、柑橘、猕猴桃主导产业优质优价,创新推出首席顾问机制,选聘各类人才回村当“军师”。我们更加注重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组建县、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镇企、村企,有效联农带农富农。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蒲江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人均存款达1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 王丽:

    让山水更美、乡村更靓、产业更兴,我们还做了一系列工作,目的是让蒲江更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在这里,诚挚邀请大家来蒲江,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体验蒲江好山好水好风光好环境!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王丽女士。请继续提问。

  •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提问。蒲江铁路物流港作为重点物流项目纳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请问蒲江铁路物流港建设进展如何?将为蒲江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 陈春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陈春涛:

    蒲江铁路物流港落位于蒲江的“经济重镇”——寿安,是蒲江县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陈春涛:

    从国家战略大势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构建陆海空“新丝绸之路”,蒲江港将主动融入战略格局,在连接东南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泛亚地区的新兴市场上发挥作用。从成都城市发展看,蒲江港与青白江港南北呼应,与东部新区、青白江、双流等区域形成“两个航空港、两个铁路港”物流枢纽布局体系,支撑成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 陈春涛:

    建好蒲江港,是国家、省、市给蒲江的一道时代考题,目前,港区已完成了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总体规划面积约18.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2平方公里。我们围绕三大定位:即蒲江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基地,是四川向西向南新门户,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南港)。港区将实现四大功能:一是物流集散,是以铁路集装箱作业为主的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二是服务贸易,是具备国际物流货代、水果交易等服务贸易功能的枢纽经济平台;三是口岸保税,是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对外开放口岸;四是加工制造,是适铁制造、智慧物流等方向的产业集聚地。

  • 陈春涛:

    当前我们已全面开展核心区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17.2亿元,主要建设多式联运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功能,预计2026年底建成运营。届时,蒲江港将串联辐射川西南至广大川藏云滇地区,成为四川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体系的新节点。

  • 陈春涛:

    蒲江港的建设离不开各方支持,我们已聚焦国家政策性资金领域,包装策划了近40亿元的功能项目,包括智慧化铁路场站、“保税云仓”等,也希望各方持续给予蒲江更多关心和支持。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陈春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记者: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记者提问。蒲江是农业大县,近几年项目投资数据一直稳步攀升,请问蒲江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项目资金问题?

  • 赵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赵钢:

    正如刚才介绍的,蒲江农业好,工业、服务业相对弱,还在发展当中,政府财税少,呈现民富县弱的特点。为了解决发展资金问题,我们抢抓各种政策机遇,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投向,紧密结合地方发展所需,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所盼,积极谋划项目,从国家政策中找钱。

  • 赵钢:

    在省市支持下,成功申报专项债项目30余个,过审资金达到12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超70亿元,同时放大专项债资金项目,近四年陆续投资政府项目120余个,政府投资年均增长62.5%。

  • 赵钢:

    围绕强县富民目标,把这些项目都聚焦在强功能、补短板、惠民生、优品质、促发展上面。通过项目实施,蒲江城市功能、产业承载、民生福祉、城乡面貌都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城市对人才、对产业、对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我们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发展资金,带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也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 赵钢: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国家新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包装策划项目,通过政府有效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赵钢先生。请继续提问。

  • 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今天发布会有一位企业代表,请问祝先生,科大讯飞为什么选择落户蒲江?

  • 祝伟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 祝伟杰:

    科大讯飞之所以选择落户蒲江,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公司价值观与田园生态商务区发展理念的契合。第一次来蒲江,我们就惊喜地发现,在蒲江有一帮充满创业激情,充满务实干劲的人,正在积极探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松林、茶园中规划和生长出一个融合乡野风、川西风、现代风的郊野CBD。他们提供的全流程暖心服务,让我在成都有了回家的感觉。科大讯飞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坚守,为客户创造价值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点上,我们和蒲江的干部想到了一起。

  • 祝伟杰:

    过去,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经常组织团队到海南等地开展闭关研发,但临时性的场地相当不方便。正好,蒲江县委主要领导率队主动到公司拜访,带来了田园生态商务区这个创新成果,和公司的需求一拍即合。2024年夏天,科大讯飞(蒲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启用。从过去一年的成果来看,效果已远超我们预期,讯飞音乐、学习机、办公本等重要项目都曾在这里进行研发,现在的场地已根本不够用,准备前来闭门搞研发的团队已经排到了二季度。

  • 祝伟杰:

    在入驻之前,我们也有疑问,蒲江作为郊区县城,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但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可以说我们是选对了。蒲江县委、县政府在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上确实是拿出了真招实招的,经常邀请我们参加“话江来”政企交流会和供需对接活动。感受到蒲江县在做优企业服务上能够“换位思考”,一系列举措都非常实在,比如在成都市首创“综合查一次”改革,大幅降低入企频次近7成,比如推出“企业接待日”制度,县领导亲自督办企业问题诉求。

  • 祝伟杰:

    我还可以再举几个例子,在和中心城区的互通上面,蒲江首创了人才高铁“10元通”政策,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通勤成本。在教育上,蒲江引进了成都七中、嘉祥教育、金苹果教育、盐道街小学、七中育才等省内名校合作办学,员工子女在蒲江就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就医上,省人民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有50多名管理和医疗专家驻蒲服务,现在我们不出蒲江,就能方便的看上省市“专家号”。

  • 祝伟杰:

    我们的团队对于入驻蒲江都非常兴奋:“沐浴着春日的阳光,空气里都是泥土的气息和茶叶的芬芳,在这里可以心无旁骛,灵感不时从大脑中蹦出,效率也是杠杠的!”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在蒲江实现梦想。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4月21日蒲江专场发布会预告在四川发布、麻辣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以后,我们累计收到了158条有效留言,涵盖旅游开发、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省政府新闻办代表网友提问,“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蒲江在未来的城区建设规划中,是否有增加公共健身区域、增设健身器材,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的具体安排?是否有计划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策划更多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请回答。

  • 赵钢:

    感谢网民对蒲江的关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近些年我们高度重视民生福祉,包括体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把宝贵的财政资金都用在了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这几年民生支出连续增长,支出占比超70%,推动了教育、医疗、文体、公共交通等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现在全县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3.94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55%。

  • 赵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力,来增加网民提到的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多元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利用城市的“金边银角”,结合口袋公园打造,植入体育健身设施,打造社区运动场,让我们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体育健身。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将启动建设蒲江第一个全民健身综合体育馆,来满足不同年龄群众对于文体生活的需要。

  • 赵钢:

    另外,随着明年天府至朝阳湖段铁路通车,我们和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我们将发挥好生态优势的资源禀赋,积极建设高品质户外休闲运动热门地,让更多蒲江市民、成都市民到蒲江来健身、运动,体验美好的生活。
    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赵钢先生,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也谢谢各位发布人。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关注的问题,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福地大美小城”作介绍并答记者问,蒲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锐,蒲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春涛,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疆,科大讯飞四川大区总经理祝伟杰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