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在线: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围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作介绍并答记者问,青白江区委副书记、港工委书记李锦平,青白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涛,青白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小彬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
主持人 王敏: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
-
主持人 王敏: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先生,向大家介绍“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青白江区委副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锦平先生,青白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涛先生,青白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小彬先生。
-
主持人 王敏:
下面,首先请王林先生介绍情况。
-
王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青白江,成都新兴七区之一,位于成都东北部,处于“三星堆-金沙”文化中轴线上,是汉代新都城核心区所在地。
-
王林:
这里因江而名,因境内青白江大河而得名;因厂而生,因川化、成钢等国家三线建设需要,于1960年建区;因港而兴,因成都国际铁路港加持兴盛。被誉为“年轻的区、古老的城”。下面我以“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为题介绍青白江。
-
王林:
青白江有两大名片:
开放门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欧万里车”已成当下成都繁忙盛景。中欧班列犹如一道桥梁,一端连着四川,一端连着世界,拓展了四川的外延,让川货出海有更多选择。
转型典范。这里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国企改革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
王林:
青白江有三大变化:
位势能级之变。青白江已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先后摘得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发展动能之变。青白江已从传统发展方式转换到“枢纽·智造”双轮驱动的轨道上,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跃升。连续6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区,上榜四项“全国百强区”榜单。
城市形象之变。青白江已实现从硬核单一到时尚多元的形象转变,网友戏称从“钢铁直男”变身“六边形战士”。受关注半径已拓展至国际,国际团组纷至沓来,年均开展国际活动40余场。到访的德国大学生感叹道:“这里是能让我记住中国一辈子的地方。” -
王林:
青白江有四大工程:
我们坚持把枢纽建设作为立区“第一要务”,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对标落实省委“西拓、南进、东接、北融”方针,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联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构建形成“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发展格局,有力助推“川货出川”“川货出海”。去年,我们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500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中欧班列文化专列”青白江号亮相服贸会,获评全省服从服务对外开放工作大局和重大开放战略专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
王林:
我们坚持把“制造强区”作为产业“头号工程”,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产业集聚区。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围绕新型材料、先进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不断深化产业建圈强链机制,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去年,我们新能源商用车链主企业重汽成商产值突破50亿元,国货“活力28”代工厂成都意中公司产值增长7.5倍,“天马造”地铁轴箱轴承打破国外垄断、风力发电机轴承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茶百道、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青白江也被网友称为成都“最甜的地方”。
-
王林:
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发展“第一动力”,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融入西部中试中心建设,组建以院士领衔的“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团队,推动特种无人机、碳纤维光伏边框等22个重点项目完成中试熟化,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额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达50.4%、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构分别增长50%、23%,正西液压、先进金属研究院等6家企业产品入围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名单。
-
王林:
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一号工程”,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品质生活典范区。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率先在全省推行经营主体住所“预备案”等多项改革事项。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常态开展“增值服务+超值服务”,入选全省首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以上,连续4年保持增长。我们深入实施“家门口微民生”服务行动,成立全国首个区级民生服务促进中心,推出“小切口”民生微事88项,全市首个“房产超市”获住建部通报表扬,养老服务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
王林:
下一步,我们将站位成都,在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中走在前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多作贡献。各位媒体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到青白江走一走、看一看,实地感知万千气象、多姿多彩青白江。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王林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请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都国际铁路港有哪些立足自身优势的经验和举措?谢谢。
-
李锦平: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当下,我们重点从畅通道、兴贸易、聚产业三方面着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
李锦平:
我们重点打造“又快又稳”的国际通道网络体系。持续拓展成都国际班列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通道网络。全国首创“澜湄蓉欧”“越桂蓉欧”铁路快线,东南亚水果运抵川内最快时效缩短至4天,经成都运抵欧洲缩短至15天。打造铁水、空铁多式联运班列,中欧班列无缝衔接长江班列、东向班列及日韩东盟空运班列,携手广西钦州港、粤港澳大湾区等推进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建设,通过畅联世界的班列通道网络为更多“川字号”产品出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
-
李锦平:
我们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外贸生态体系。坚持“以通道促贸易”,现在通过班列进出口的不仅有汽车、机械产品这些“大块头”,大家日常用的茶叶、奶粉、红酒、肉类、水果等,很多也都在搭乘我们的班列往来。同时,发展整车区外保税展示、“跨境电商OTO”“跨境电商+低空物流”、市场采购等多种外贸业态,招引培育外贸企业66家。前段时间,我们创新开展全市首个跨境保税“无人机+无人车”即时配送模式,配送时效提升了35%,企业成本降低了40%。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我们外贸进出口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突破500亿元。
-
李锦平:
我们加速打造“外向型”的临港产业集群。围绕“通道促贸易、贸易聚产业”发展思路,我们正加快将通道优势向产业集聚转化。如,落户铁路港的TCL出口加工基地项目,从班列运输大客户转化而来。通过开展“进解优促”,我们在对市场和企业需求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企业服务,又陆续签约引进了TCL大屏电视等项目。同时,我们持续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在进口冷链领域已实现“境外采购、国际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分销及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链环节全覆盖,推动俄铁物流、玉湖冷链、银犁冷链等龙头项目先后落地,作为成都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冷链仓储规模目前约占成都市的40%。
-
李锦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亚蓉欧大通道,做优做强铁路港枢纽功能,推动临港产业成势成链。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李锦平先生。请继续提问。
-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今天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进出口商品,请问青白江区未来在开放发展中发力的重点在哪里?谢谢。
-
杨涛: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白江区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于开放发展的实践和规划,我从“买全球”和“卖全球”两个维度回答。
-
杨涛:
围绕“买全球”,我们多措并举打造“全球好物集散地”。聚焦整车、冷链、特色消费品、矿产品、大宗商品,大力发展临港贸易。整车贸易方面,依托四川最大整车进口口岸,建成中欧汽车城,举办“一带一路”汽车嘉年华等活动,常态开展宝马、奔驰、保时捷等热门车型进口,2024年实现进出口4.4万辆,货值近80亿元,“买进口车、到青白江”成为消费新名片。
-
杨涛:
冷链方面,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投运玉湖冷链交易中心,举办“环球美食嘉年华”,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等全球生鲜高效直达。创新西南首单1210保税备货榴莲进口,依托中老班列96小时进口新通道,实现东南亚榴莲、山竹等水果直通四川市场。消费品方面,落地香港国际名品购物中心,打造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创新无人机保税配送,实现进口商品“半小时达”。开展“移动的国家馆”进市州活动,把“便宜又资格”的进口红酒、奶粉带给四川消费者,真正实现“川用川进”。
-
杨涛:
此外,我们还积极拓展铜板、铝锭、橡胶等大宗商品进口,为川企提供高效低价的原料供应,助力“川企行天下”。
-
杨涛:
围绕“卖全球”,我们大力推动本地产品走向世界。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车、装备制造、智能电器、氢能五大临港制造产业,实施“贸产联动”。2024年举办出海资源对接、培训超50场,组织境外参展超20场,服务区内企业上千家。落地五八企服等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打造西部跨境电商产业制造园,赋能产业带发展。TCL显示屏、重汽新能源商用车、天马轴承等“青白江造”享誉全球。茶百道、蜜雪冰城拓展海外门店5000家,青白江新茶饮成为全球消费新热点。不仅如此,我们积极赋能川企出海,成都国际班列省内货源达75%,宜宾的鳗、夹江的茶、安岳柠檬等“川”字号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海外。
-
杨涛:
未来,青白江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让更多“中国造”从这里走向世界,让更多“国际范”在这里触手可及!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成都电视台记者:
成都电视台记者提问。我想问的是,青白江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能具体介绍一下青白江的产业发展之路吗?谢谢。
-
王小彬: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青白江区工业基础雄厚,管网、通信、电力、燃气、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团队等产业发展的保障性配套非常完善,生产要素富集、工业口碑优良,这些条件造就了青白江区制造业产能强大,产业体系及产业上下游链条完备,像我们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轴承等产品,从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成品运输、投产使用全链条都能在青白江一条龙完成,且公司具备年产2万台(套)海洋风电轴承、30万台(套)轨道交通轴承、50万套精密轴承的生产能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销量国内市场排名第一。
-
王小彬:
在制造强区这一产业“头号工程”的引领下,全区26个大类、81个中类、124个小类的工业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所以,青白江区几乎能胜任一切工业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业企业落地青白江就是最优解。
-
王小彬:
同时,我们以科技赋能生产,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举办“创客中国”大赛等引智活动,建成数字化车间13个,智能工厂3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48户,持续展现全区多元“新质生产力”。
-
王小彬:
紧跟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布局,青白江聚焦培优做强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商业航天等主攻产业,现有重汽成商、天一华宇、鼎泰新材料等规上工业企业319家。如今,海上的轮船安装着我们的轴承部件、陆上飞驰着我们产的新能源车、天上还将翱翔我们参与制造的火箭,可谓“海陆空”全产业链齐发。“上天入地 通江达海”不仅是青白江的枢纽优势,更将成为“青白江造”站上世界舞台的新目标。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王小彬先生,请继续提问。
-
人民网记者:
人民网记者提问。青白江是“一五”时期西南地区第一个老工业基地,如今又是四川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想问一下未来我们区上的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思路和打算?谢谢。
-
王林: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正如您所讲,青白江既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开放的排头兵,可以是说集传统和开放于一身,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事求是的说,对标先进地区,还存在工业未强先降、GDP占比偏低,三产结构不优、增长乏力两个突出问题。
-
王林:
对此,我们认为必须把狠抓工业回升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先立后破思路,既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也主动依靠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了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先进能源、航空航天五大主攻产业方向。
-
王林: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抓产业就是抓发展”,确定了“强二、优三、提一、培新”的发展产业思路。
-
王林:
“强二”就是切实筑牢工业基底。分类实施“技术改造”攻坚行动、“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和“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按照“布局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思路,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打造新型材料、先进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和氢能五个百亿临港制造业,形成“镇园之宝”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金字塔”企业体系。
-
王林:
“优三”就是优质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国际铁路港带来的开放通道优势,着力优化提升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业品质,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活性服务业。
-
王林:
“提一”就是提质增效都市开放农业,深化国家、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发展和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向,积极引育一批头部型、平台型、成长型农业链主企业,培育更多农业国际贸易优质主体和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
王林:
“培新”就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中试产业,在新型储能、新型显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单打冠军”和“明日之星”。
-
王林: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产业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实效”,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整合原来成都国际铁路港、高性能纤维产业功能区和欧洲产业城三个园区,成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按照管理服务“一张网络”、招商引资“一套人马”、规划建设“一张图纸”的发展思路,扎实抓好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等“五大攻坚任务”,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切实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
王林:
我们相信,通过未来几年的接续奋斗,青白江的发展环境会更好、产业结构会更优、发展能级会更高、区域经济总量会更强、竞争优势会更加凸显。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王林先生,请继续提问。
-
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在当前各地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青白江区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和成果?谢谢。
-
王小彬: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白江区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企业的工程化能力很强,能快速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上。比如在装备制造领域,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迅速对低温高效分离技术研发成果进行中试验证和产业化生产。而且,我们的口岸枢纽优势突出、产业空间充足,为各类创新项目在地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王小彬:
在创新机制和做法上,我们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构建了“3+N”中试平台体系。围绕碳中和技术装置、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打造了“文澜智谷”“340科创园”中试平台,建成6个市级及以上中试平台。今年还将推动中国环科院西南中试产业基地等熟化转化平台建设。
-
王小彬:
在企业培育方面,我们围绕“立园满园”和培育“有根企业”“镇园之宝”,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深入开展“进解优促”,组织“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专班+专人”给予研发机构创建、科技项目申报等支持。
-
王小彬:
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我们实施“智汇陆港”人才集聚工程,组建了石碧院士、王琪院士团队领衔的6名首批科技顾问科技助理专家智库,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大动力。
-
王小彬:
这些努力带来了明显成果。2024年,在项目转化上,蛋白质绿色高效智能合成技术、天然气管道掺氢等32个项目在地中试熟化,装甲钛合金中厚板、精度粉末成型液压机等6项产品成功入围省级首台套首批次。在企业创新上,实现市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3%、50%、14%。在产业发展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不断提高,2024年达到50.4%,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
王小彬: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多多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王小彬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发布记者:
四川发布记者提问。青白江拥有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在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谢谢。
-
杨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是成都市“3+22+N”产业园区体系中“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依托铁路港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全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
-
杨涛:
近年来,我们坚持“大园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铁路港经开区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新格局,聚焦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先进能源、航空航天五大主攻产业方向,千亿级临港产业生态加速成型。
-
杨涛:
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5.4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位居全市第三。同时,全年离岸服务外包额达2087.46万美元,同比增长89.8%。铁路港经开区在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进位19名,综保区首次参加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即获“双A”佳绩。
-
杨涛:
我们积极拓展“朋友圈”。研判细分全区产业链现状,明确“有什么、要什么、招什么”,绘制招商图谱。发挥重汽成商、TCL、天一华宇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将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拓展辐射到全产业链,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发展局面。2024年成功签约引进总投资496亿元的产业化项目88个,其中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21个、30亿元以上项目6个,近两年市级重大项目招引数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1。
-
杨涛:
同时,我们积极服务好“朋友圈”。实施项目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服务,从签约到投产,一对一提供土地、能耗、融资等“一揽子”解决方案。2024年成功策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10.61亿元、排名全市第1;依托项目智管平台,推动天马轴承等总投资588亿元的43个项目加快建设;玉湖冷链等总投资284.7亿元的40个项目竣工投运。我们坚持大营商环境理念,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24年走访企业超2700家(次),收集各领域各类问题诉求735个,办结率98%以上,切实让企业感受“青白江温度”。
-
杨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涛先生。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
主持人 王敏:
4月14日青白江专场发布会预告在四川发布等网络平台发布以后,我们累计收到了67条有效留言,可能是因为临近“五一”假期,网友关注旅游的要多些,有的网友问“很喜欢逛城厢古城!青白江是如何保护与开发古城的呢?今年城厢古城有啥好玩儿的活动?求推!”还有的网友问“一直听说中欧班列让青白江实现‘全球购’自由,求一份‘买买买’攻略”。
-
主持人 王敏:
省政府新闻办代表网友提问,请问青白江有没有推荐的游玩景点、本地特色的美食、进口产品在哪里能够买到?城厢古城今年有哪些好玩儿的活动?
-
王林:
这个问题请杨涛先生回答。
-
杨涛:
感谢网友们对青白江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白江,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更是一个“好玩又好吃”的宝藏地。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四季不同的自然美景:春天,凤凰湖的万株樱花竞相绽放;夏天,杏花村的金黄杏子挂满枝头;秋天,长流河边的粉黛浪漫绽放;冬天,狮子村的水杉宛如油画。
-
杨涛:
这里还是购物者的天堂。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开放优势,目前已落地意大利、法国等35个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在这里,足不出户,便可“青”松购买全球好物。
-
杨涛:
关于美食,这里有爽脆可口的鲜毛肚火锅,有麻香十足的双麻酥、椒麻鸭,还有雪王城堡制作的“青白江”特色饮品,样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
杨涛:
网友还关注城厢古城今年有哪些活动,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文旅名片——城厢古城。
-
杨涛:
这座千年古城,有着2000余年的县治史,是汉代蜀郡三大名城之一的“新都城”核心区所在地。这里完整保留了“1护城河4街32巷108院落”的古县城龟背制格局,堪称“活态的历史博物馆”、老成都的“活沙盘”。古城内,始建于宋代的绣川书院、明代觉皇殿、清代文庙武庙等历史建筑保存完整,涌现出川剧鼻祖魏长生、辛亥革命大将军彭家珍、文坛巨匠流沙河等一众名人先贤。
-
杨涛:
城厢古城形塑“一步一文物”“一步千载”的沉浸式感受,营造“城厢古城走一走,穿越千年有没有”的古城映象。我们与华谊兄弟合作打造的小南街片区,让您“一秒入宋”,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
-
杨涛:
位于古城的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利用VR、AR,结合人机交互和AI技术,实现古蜀、新丝路等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化和场景塑造,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主题酒店、主题街区、演艺剧场等数字文旅新空间,以及《VR悟空·西游宇宙》、蛟龙号深海探秘等元宇宙体验产品。
-
杨涛:
今年,城厢古城将举办第八届TST国际街舞邀请赛、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青白江分会场等活动。欢迎大家到青白江,感受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品味底蕴深厚的天府文化。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涛先生。感谢今天的各位发布人,也谢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如果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