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丨15年过去,“春运母亲”如今不再赶春运了
2025-01-22 11:14:35 来源:川观新闻
-
川观新闻记者李丹 摄影报道
15年前,一张背着巨大行囊、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赶火车的照片,传遍网络,成为春运的缩影。
2025年春运已经启动,曾被网友称为“春运母亲”的巴木玉布木,却已不再风尘仆仆地赶春运了。
1月20日下午,川观新闻记者在凉山州越西县板桥镇桃园村,见到了36岁的巴木玉布木。此时的她,正和一家人坐在干净的水泥地院子里享受难得的空闲时光,“这两年,我和老公没有出去打工,在家种植烤烟,照顾老小,这样的日子很安心。”巴木玉布木用熟练的普通话说道。
巴木玉布木在劳作。
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勤劳致富榜样
川观新闻记者乘坐动车从成都出发,两个半小时后到达越西县,再沿着公路和硬化的村道,汽车30多分钟开到了巴木玉布木家的大门口。
15年前,20岁出头的巴木玉布木,在南昌火车站赶春运回家。她身背高出自己头顶近一米长的巨大包裹,一手拿着同样装满的双肩包,一手抱着穿得厚实整洁的孩子,虽然步履稍显艰难,但是眼神异常坚定……这一场景被新华社记者抓拍发布后,感动了很多人,巴木玉布木也被人们称为“春运母亲”。
实际上,多年来,巴木玉布木都不知道那张照片。直到2021年,当时拍摄那张照片的新华社记者周科找到她,给她看了这张照片,她才得知自己一直被这么多人关注。
15年间,巴木玉布木一家发生了很多变化。
2010年,巴木玉布木留下大女儿在村中由老人照顾,带着还没断奶的孩子在南昌务工。当时孩子突发疾病,因不会说普通话,巴木玉布木不知如何带孩子去当地医院看病,无奈只能带回老家治疗,在南昌赶火车途中被记者拍下照片。经历三天两夜汽车倒火车再倒汽车赶回家后,因耽误了病情,孩子不幸夭折。
2014年,巴木玉布木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勤劳的夫妻俩常年奔波在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深圳、天津、湖南等地务工,干过钢筋工、水泥工、搬砖工等各种体力活儿。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不仅脱了贫,还建起了新房,此后又加盖了二楼,搭起带篷的天台。
巴木玉布木后来生的孩子都在县医院免费接生,每个孩子都有医保,一直健康成长至今。他们一家成为勤劳致富的榜样,照片和故事陈列在越西县嶲州印象档案陈列馆里。
在家挣钱也能陪伴老人孩子生活过得安心
2022年,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越西县也有了高铁站,越西到成都仅需两个半小时。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巴木玉布木和丈夫不再外出务工,他们种植的20亩烤烟为他们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近几年,巴木玉布木在和邻居亲友、村干部、孩子的老师们的不断交流中,一些观念也在悄然改变。
她对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习普通话感到高兴,正是在孩子们的带领下,她的普通话越来越流利。“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巴木玉布木说,当年她正因为不能上学没有文化,外出务工都只能干体力活。
巴木玉布木的大女儿巫其拉布木,现在越西县城上高一,在她看来,相比原来父母总是在外务工,近两年是她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巫其拉布木说,近两年一回家都能看到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以及就住在家旁边的爷爷奶奶,让她感到很温暖;每年收烤烟叶时是家中最忙碌的时候,一家人大大小小都一起帮忙……“我希望能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帮助别人。”
上小学五年级的二女儿王雪医,是巴木玉布木第一个在医院出生的孩子。王雪医成绩优异,近两年有了父母的陪伴,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去年还因为品学兼优参加了县上的免费研学活动,参观了都江堰、三星堆,还去了熊猫基地。
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在一起。
孩子们围在身边,巴木玉布木笑盈盈地一直看着。“原来,我在外面,听说老人啊孩子啊生病我就不踏实,晚上睡不着。”巴木玉布木说,如今,她在家里,能照顾老人,也能一直陪伴着孩子,很安心。
近几年,全国妇联支持四川省在凉山州开展“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其中在实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支持行动中,推动科学家教进万家。越西县在全县全覆盖、常态化地开展各类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服务活动,推动当地群众普遍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意义,从而发自内心地重视教育,重视家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