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敏 宜宾报道
四川锂矿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在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四川发挥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
从2019年引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并落户宜宾开始,四川动力电池产业从只有原材料配套起步,经过不懈努力,跑出了全球瞩目的加速度。通过汇聚各类资源,出台专项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打造优质的产业生态圈。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四川已形成了从锂矿资源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生产、电池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
在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表示,随着双碳目标战略的深入实施,近三年我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为动力电池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大省,锂矿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公认的最适合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地区之一。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六大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培育支持。通过努力,四川现已聚集锂矿采选、基础锂盐、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超过200家,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全国前十的企业有5家落户四川,其中有4家企业已进入全球前十。构建起了以宜宾为主要承载地,成都、遂宁、眉山、德阳、达州、甘孜、阿坝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23年全省生产动力电池105.4GWh,同比增长27%,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今年以来,尽管受国内外市场增长放缓,价格持续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四川动力电池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今年1—7月,四川生产动力电池 76GWh,同比增长46.2%,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技术的快速革新,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各大企业均加速布局具备高安全、高导电特征的固态电解质以及相适应的正负极材料。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电池设计、缩短电池研发周期,检测电池运行状态,已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将深刻影响未来动力电池全链条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曾吉明表示,在此背景下,四川将深刻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作用,贯彻落实好四川省今年印发的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迭代开发标志性产品,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建设,抢占新赛道,持续巩固提升我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优势。
四川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空间广阔
四川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0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在加速释放,产业链韧性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25年,全省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届时四川将成为产业链最完整、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在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在四川交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四川公路里程共45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了1万公里,未来两年还将建成3000公里里程的高速公路,同时还规划了7000公里里程的高速公路,所以,未来四川高速公路的里程将达到2万公里。同时,四川交通投资规模巨大,其中公路和水路今年投资达到2600亿元,已经连续三年突破2000亿元。
四川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巨大需求。目前1万公里里程的高速公路上建有172对服务区,现在新能源充电桩是100%覆盖。在汽车保有量方面,成都居全国第一,现有货车40万辆,公交车5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只有66%,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占比只有40%,公交车还有2万辆使用的是传统能源。所以,四川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其次,四川在交通领域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四川对标国家要求制定了两个方案,还拟定了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制定了高速公路绿电规划,组建了四川交通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开发了五个科技平台。同时,在很多领域也先行先试,在几条高速公路上开展了绿电工程试点。推进零碳港口建设,宜宾港作业区建设了4个绿色交通试点的零碳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