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
2月2日,春耕在即。记者来到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站在道路上,向前眺望,只见田成方、路相连,连线成片、平坦开阔。村民正忙着整理土地,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做准备。而这一幕,也进入到附近铁塔上的摄像头中,并实时展现在十多公里外的眉山市彭山区田长制办公室调度中心的大屏上。
化零为整
去年10月中旬,2022年度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正式打响。“会战”期间,全省数百个建设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全省450万亩的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如期完成。
1月底,春耕即将开始,2022年度百日会战已经结束。与工期抢时间、与农时抢进度,在各个项目的“常态化”操作下,一片片“巴掌田”、低效田“化零为整”,逐步变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连片田、高产田,即将在今年春耕生产中首试“身手”。
唯快不破
复工复产,意味着因春节大假按下“暂停键”的这些项目重新开动,加快形成投资和实物工程量。
投资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但是每年的“春节月”往往是建设的“淡季”。今年交通运输厅早早谋划、加快部署,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节后上班第四天,全省39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就有近八成实现复工。
举重若轻
“人员必须在三天之内全部到位,挨着打电话催,要具体落实到怎么来,如果乘火车,票买没有,买的几号的票,开车的几人同车,谁开车?”1月29日,节后复工第三天,还有约30%的工人没有复工,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钢结构基地生产负责人王璞有些着急。
建筑行业大多要在元宵节后才能全部复工,但工期不等人,该基地正承担着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金简仁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成都交子公园莲叶桥等重要项目的钢结构生产任务,必须尽快将生产进度条拉满。
百步穿杨
不只是春节,刚刚过去的2022年,预制菜也可谓倍受追捧。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面对预制菜这片蓝海,企业要如何超越对手、突出重围?春节期间,记者走进位于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的铁骑力士优食谷食品产业园,看企业如何以“百步穿杨”之技,在新赛道上崭露头角。
筑巢引凤
南充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要不要打“中国柔都”的招牌,内部曾多次讨论,有人担心一家企业能否“成林”,也有人对后续发展持观望态度,但最终拍板——“干!”通过发挥“链主”企业的优势引领作用,围绕产业 “补链” “延链”“强链”,主动出击,全力招商,抢占赛道,争夺新一轮发展主动权。
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筑巢引凤,需要这种魄力。
天衣无缝
长顺村地铁停车场项目呈长条状,长度近1.2公里,占地245亩,相当于24座足球场大小。“这么长的停车场,仅设置两道变形缝,这是成都地铁首个不设变形缝长度超500米的地下结构。”刘士恩指着图纸介绍,不设缝,可以使建筑物整体性更好,并减少渗水问题,提升工程的质量,优化管道布置,还可以降低成本。不过,这项操作也面临着变形开裂的挑战。长顺村地铁停车场的“无缝天衣”如何“织就”?
粮草先行
自古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精粮足,战无不胜”。在四川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债券发行科,工作人员牟伶俐的办公桌上有3本台历,备注了不同工作的日程安排。在她面前的那本台历上,1月17日(腊月廿六)用笔圈出,旁边写上了“发行”。为了这天,牟伶俐已准备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