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一叶知秋》专栏作者,资本市场资深评论人士
1992年8月,《金融投资报》创刊时,恰逢我在《上海证券报》任记者。一群从“蜀道”闯入“上海滩”的报人,以坦诚、踏实、爽朗、亲和的风格,遍访了在沪的各类证券作者,设版面、立栏目、议专题、审稿件,不畏艰苦、不辞辛劳、热情高效地在上海这个中国证券发源地成功抢滩。此后,又因其贴近市场、博釆众长,深受广大股民欢迎,在竞争激烈的证券传媒中,一时间成为“洛阳纸贵”的佼佼者。
我也自然而然成为这份报纸忠实的作者和读者之一。赴成都讲课、写《专家论股》系列丛书、向每年的《投资宝典》投稿、接受报社专题采访等等,几乎参与了金融投资报社的每项活动。更主要的是,我作为《一叶之秋》的专栏作者,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多年来,我把在《金融投资报》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剪辑成册,闲时翻看回顾,成为一笔宝贵的股市感悟精神财富。此缘之深,堪为我不可或缺的股市人生。
三十载风雨同舟,不论晴雨、无惧牛熊。我与《金融投资报》己深深结缘。每年八月,我都会庆贺两件事:一是《金融投资报》的周年庆,二是小儿的生日。2002年在报社10周年报庆时,小儿诞生,我在题为《品》的文章中写到:当“哇”的一声小儿啼哭在产房响起时……恰似海的呼啸、山的呐喊,恰似大森林的畅想、大草原的舒怀,因为这是我近六十岁喜得贵子。此后,《触类旁通》、《代价》、《生活与生命》、《风雨同舟》等文章均以双庆双贺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喜悦。
《金融投资报》之所以对读者与作者有深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贵在一个“情”字,心系读者、情牵作者。每位读者的诉求、来信,《金融投资报》均真诚以待。其不断更新的版面设计,不断推出的财经栏目,不断精进的分析文章,凡是读者想到的,都可在报纸上寻找心声。如《机构看市》、《操作策略》、《股市鸡汤》、《牛人说市》、《真知灼见》等,每逢中秋、春节,报社还会给作者送上祝福和薄礼,这在金融市场中可谓难能可贵。近期,我曾有感而发写到:“每逢佳节总见情,编委作者心相映,川沪两地共赏月,桂花酒香话耕耘”。更令人感动的是,上海资深作者谢百三离世时,报社特地开辟大块版面,设立缅怀谢百三专题,追忆其仗义执言,为投资者鼓与呼的坦诚担当,这种重情重义的举动令人感佩。
30年的缘分、30年的情感,这是《金融投资报》持久生命力的写照,也是我股市人生的鲜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