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成功脱贫不仅提振了其他国家消除贫困的信心,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减贫路径的借鉴。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不抛弃不放弃,直至完全兑现‘一个不能少’的承诺,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详细】
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详细】
在拉美之行中,习近平主席以‘文明’为主题,强调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重要性。他倡导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通过各种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明力量。【详细】
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奥尔西,祝贺他当选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总统。【详细】
11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详细】
11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萨摩亚总理菲娅梅。【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详细】
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详细】
11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萨摩亚总理菲娅梅。【详细】
习近平主席在APEC和G20峰会上强调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和共同发展,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停滞等问题,强调推动RCEP成员扩展至拉丁美洲,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同时,中国致力于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融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共同发展。【详细】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期间,强调了‘10年’这一时间概念的重要性。从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到与中国多个重要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见证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长。在‘以百年、千年为计’的时间观下,中拉关系历经变革,从经济合作到文化交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古老文明的现代焕新。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文明底色。【详细】
1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拉美之行回到北京。11天时间,行程逾4万公里,双多边活动近40场……在历史的关键十字路口,习近平此行的一些定格瞬间,不同寻常。【详细】
一遍看不够!120秒回顾拉美之行【详细】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详细】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阿拉伯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详细】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纪实【详细】
应巴西总统卢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详细】
“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纪实【详细】
太平洋涛声阵阵,亚太大家庭共赴“利马之约”。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8年再次访问秘鲁,也是第二次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