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政策吹风会,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和四川省税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政策吹风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 主持人 王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政策吹风会。

  • 主持人 王敏: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四川省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处处长廖磊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邓萱女士、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李睿先生、省医保局经办指导处处长罗正奎先生、省医保局医保大数据处处长衡廷芝女士。

  • 主持人 王敏:

    下面,首先请彭波先生介绍情况。

  • 彭波: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医保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 彭波:

    出台背景方面。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近年来,我省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病有所医,在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省在参保制度机制方面,还缺乏针对连续参保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居民医保脱保、断保行为缺乏约束机制,各地一线工作人员也希望能够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形成多方参与和协作的参保机制,基于上述情况,亟需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参保的工作机制,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基础。

  • 彭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适应人口流动和参保需求变化,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省医保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5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 彭波:

    政策特点有几个方面:一是“放”,即进一步放开放宽参保的户籍限制。2024年全省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较上年分别减少10.9万、4万人,连续3年负增长,为积极适应人口流动性和应对人口负增长,我们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学生儿童可在常住地或就读地参保,大学生可按学制参保趸缴医保费。通过消除参保政策限制,进一步促进全民参保。

  • 彭波:

    二是“扩”,即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对象上由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费用上从支付居民医保费扩展到支付在定点医药机构产生的自付医药费用。

  • 彭波:

    三是“提”,即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人员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确定我省连续参保激励额度为每次4000元,激励总额最多可达到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 彭波:

    四是“奖”,即建立居民医保基金零报销人员的奖励机制。对当年基金零报销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额度也是每次4000元。连续参保激励额度和基金零报销奖励额度可以叠加,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 彭波:

    五是“便”,即通过数字赋能,持续提升医保服务便捷化水平。深化医保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在全面推广医保码应用基础上,持续优化“刷脸支付”、医保移动支付、“一码付”等医保结算方式,通过“医保钱包”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使用。通过广泛运用新技术,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

  • 彭波: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 彭波:

    一、完善促进参保政策措施。一是优化参保服务,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切实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大学生可按学制趸缴参保等。二是完善筹资和待遇政策。明确对困难群众参保按规定给予分类资助,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费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使用范围。在巩固住院待遇水平基础上,稳步提升基本医保门诊保障水平。三是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中断参保约束机制,明确具体的激励约束标准。针对断保后再参保情形设置待遇等待期。

  • 彭波:

    二、健全参保管理服务机制。从建立精准扩面机制,推进参保精细管理,推进“一人一档”管理,完善参保动员机制,开展全民参保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保,优化医保服务供给机制,提供便捷高效参保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进数字赋能医保服务,持续优化医保结算方式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 彭波:

    三、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健全参保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协同做好全民参保工作;健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内容,为参保动员提供数据支撑。

  • 彭波:

    《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参保政策措施,补齐了参保政策的短板,健全了参保管理服务机制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为推进全民参保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彭波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医疗费用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有哪些举措可以促进群众享受到医保政策的福利呢?谢谢。

  • 邓萱: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医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减轻老百姓看病就医负担。

  • 邓萱:

    一是聚焦群众需求,提升就医服务体验。线上,2024年2月,省互联网总医院正式运行,提供在线咨询、复诊开方等服务,重点满足慢病患者复诊需求,提升群众医疗服务可及性。线下,着力推进医疗机构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和门诊、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减少群众往返跑。截至2025年9月,省互联网总医院已接入14家部省属医院和18个市(州)互联网分院,累计提供网络咨询1073.5万人次、网络复诊865.7万人次,开具电子处方943.5万张。今年底,90%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建成门诊和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

  • 邓萱:

    二是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基金合理使用。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通过强化医疗费用监测和预警、有序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等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和收费,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使用医保基金,减轻群众诊疗费用负担。2025年,全省已抽查医疗机构12693家,处罚1192家。川渝地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扩至222个,今年1—8月全省互认达528.63万例次。1255家医疗机构已完成检查检验项目组套清理。

  • 邓萱:

    三是强化全程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依托医疗“三监管”系统,统筹实施医疗行业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覆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加强与医保部门的信息共享,推进形成部门监管合力,筑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让群众就医更安全、更放心。截至9月,全省已动态监管5900余家医疗机构和近20万名医务人员,有效遏制不规范医疗行为。今年起,将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也纳入常态化医院巡查范围,推动医疗行为更加规范、科学,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 邓萱:

    四是完善分级诊疗,优化资源配置格局。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动连续性医疗服务;通过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建设转诊中心,标化转诊流程,建立转诊目录,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有效转诊。截至目前,已建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92个。2025年全省已选派超过5000名医疗专家支援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今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独立转诊中心,二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可独立设立转诊中心或指定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转诊工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邓萱女士,请继续提问。

  • 央广网记者:

    央广网记者提问。不少群众十分关心医保政策和待遇,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省居民医保待遇的整体保障情况?谢谢。

  • 李睿: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居民医保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能参保,只要参保缴费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总的来说,参保群众的待遇主要包括住院保障和门诊保障两大类,住院就是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包含孕产妇住院分娩期间的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用;门诊包括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保障以及孕妇的产前检查等多方面保障。各地的具体待遇标准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等有所差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级统筹的要求,逐步规范统一居民医保待遇政策,实现全省待遇趋同,推动居民医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 李睿:

    在住院保障方面。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基金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普遍达到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对于患有大病的参保人,无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参保人通过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还可以通过大病保险进一步保障,减轻参保患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大大减轻了参保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 李睿:

    在门诊慢特病保障方面。普遍把诊疗方案明确、主要费用在医保目录内、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慢性病、特殊病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对于如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负担重的特殊病,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目前,我省门诊慢特病共纳入62个大类(85个亚类)病种,病种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

  • 李睿:

    在普通门诊统筹方面。按照费用而非病种对门诊医疗费用进行保障,各地将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50%起步。

  • 李睿:

    在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方面。2019年起,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将患有两类疾病的参保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纳入保障范围,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年度支付限额分别不低于200元、300元,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年度支付限额可合并计算。

  • 李睿:

    在生育保障方面。居民医保不仅保障参保人住院和门诊就医费用,对产前检查、住院分娩、计划生育手术等生育医疗费用也有保障,参保人可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报销。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医保部门持续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各地保障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李睿先生,请继续提问。

  • 消费日报记者:

    消费日报记者提问。据了解,居民参加医保需要先在医保部门办理参保登记,再到税务部门缴费,请问在医保缴费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 廖磊: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非常感谢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税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社会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征收以来,四川省税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做好费款征收和缴费服务工作,积极配合省医保局巩固和提升全民参保质量,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持续加强政策宣传、拓宽缴费渠道,全面实现社保缴费业务“网上办”和“掌上办”,有效提升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实施意见》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税务部门将与医保等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这项工作。

  • 廖磊:

    在宣传辅导方面,我们将持续完善缴费政策推送和线上线下的辅导机制,制作推出图解、演示视频、动画短片、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直观易懂的宣传产品,采取专题解读、线上答疑、“点对点”短信提示等宣传方式,提升参保群众对医保政策和缴费渠道的知晓度,让“医保缴费”这件事变得可知、可感、易办。

  • 廖磊:

    在便利服务方面,我们将持续巩固“网上办”“掌上办”成果,通过“四川税务”微信公众号、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商业银行APP等线上缴费渠道,为居民缴费人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缴费方式。全面推广“社保缴费全景图”,在百度、高德地图标注缴费服务网点,让群众方便查询、按图索骥、就近前往、快捷缴费。协同医保、政务服务等部门提升“一厅联办”“一窗通办”质效,探索设置“联办专号”“综合窗口”,推动联办服务从“只进一门”向“一次取号”“一窗办结”升级转变,实现“经办缴费一体联办、政策咨询一同答复、争议诉求一站化解”,让群众办理医务业务省时又省力。持续优化川渝跨省社保缴费服务,更好满足两地群众医保业务“跨省办”需求。

  • 廖磊:

    强化困难群众帮扶方面,我们将认真落实资助低收入群参保政策,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困难群众缴费服务作为巩固应保尽保成果的重要措施,与医保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开展精准辅导,同时指导基层税务机关针对性做好困难群众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参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让困难群众看病有保障,生活更安心。

  • 廖磊:

    响应群众诉求方面,我们将持续畅通参保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积极回应缴费人诉求。同时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在办税服务厅提供优先办理等个性化服务,切实将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参保群众,实现全民受益、全民共享。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廖磊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有的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缴了医保费也用不上,不想参保,《实施意见》对连续参保的居民有哪些激励措施?对平时不参保、生病才参保等断保情形有没有相应的约束措施?谢谢。

  • 李睿: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在激励机制方面。为鼓励参加居民医保群众增强连续参保缴费意识,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从2025年起实施“两个激励”。

  • 李睿:

    一是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实施激励。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群众,今后每连续参保1年,就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如果中断参保,前期连续参保积累的年限自动清零,再参加居民医保时,年限需要重新计算。前期积累的大病保险奖励额度继续保留。

  • 李睿:

    二是对居民医保基金零报销的参保人员实施激励。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如果当年自我健康管理和预防做得好,没发生过住院、门诊等所有医疗费用的基金报销,那么可以在下一年度享受基金零报销激励,也可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如果当年发生了大病保险报销并使用了奖励额度,那么前期积累的零报销奖励额度将被清零,下一年度重新开始计算零报销奖励额度。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做法旨在提高参保人健康管理意识,是在基础保障之上给予参保人的额外奖励,就算大家享受了当年奖励报销额后,第二年在患病住院后仍可正常享受基础的保障权益,基本的医保待遇不会下降。

  • 李睿:

    “两个激励”分别设置、独立运行。比方说:参保群众因为发生了大病保险报销并使用了奖励额度,基金零报销的奖励额度将被清零,但是连续参保激励的额度还在。

  • 李睿: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意见》将全省大病保险的年度封顶线统一为30万元,“两个激励”累计提高的总额度最高可以达到年度封顶线的20%,累计叠加后最高可达36万元。把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作为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奖励,是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大病是最容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素。按照我们的激励措施,只要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这个额度会一直增加下去,每年都可以享受增加后的大病保险额度,直到达到36万元为止,这样可以理解为每年增加了一份额外的保障额度。

  • 李睿:

    在约束机制方面。患病风险是长期存在且不可预见的,为此,《实施意见》规定从2025年起设置“两个待遇等待期”和“一个修复机制”。一方面,是促进大家连续参保,保障大家在患病时有一份医疗保险兜底,减轻因疾病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确保病有所保;另一方面,提高群众缴费意识,更好维护全体参保人的利益,确保医保制度稳定可持续,提高医保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

  • 李睿:

    一个等待期是:固定待遇等待期。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没有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者没有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了参保后3个月的固定待遇等待期。

  • 李睿:

    另一个等待期是:变动待遇等待期。没有连续参保的,每多断保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待遇等待期。在待遇等待期间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 李睿:

    修复机制是:允许参保人通过补缴居民医保费的方式,修复变动等待期,每多缴纳1年的居民医保费可以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但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以后的变动等待期仍不少于3个月,加上原来有的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则仍然需要至少等待6个月。这样既对断保人员形成一定约束,也有相应的补救措施。

  • 李睿:

    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参保缴费要连续,不然断缴没报销;固定3个月不能动,变动补缴可修复;连续断保需警惕,四年要等6个月”。所以,为了维护大家的医保权益,建议广大群众按时连续参保缴费。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李睿先生,请继续提问。

  •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广大参保人员期望进一步放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请问四川对此有哪些安排?谢谢。

  • 彭波: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实施意见》规定,支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保人员近亲属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及已参保的近亲属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发生的个人自付医药费用。这一政策将共济对象扩大到近亲属(按照《民法典》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同时,将共济使用范围扩大到既可以为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费,又可以支付已参保的近亲属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自付部分医药费用。共济地域方面,我们已经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地区共济使用和跨省共济使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家庭共济主要是共济职工个人账户里的钱,但是卡(码)不能共用。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彭波先生,请继续提问。

  • 光明网记者:

    光明网记者提问。国家层面和省上都对放宽参保的户籍限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实施意见》在优化参保政策、保障群众参保权益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 罗正奎: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为顺应人口流动形势,《实施意见》全面取消了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可以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进一步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居民可持居住证参加常住地居民医保。外地户籍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就读地或常住地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学生儿童能够就近参保和享受医保待遇。

  • 罗正奎:

    为方便和保障不同人群参保,《实施意见》还规定,支持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参保登记,为新生儿出生就参保提供便捷条件。创新提出大学生在学籍地可按学制参保和趸缴医保费,在学制年度内调整个人缴费标准的,个人不再补缴。明确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并同等享受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有效保障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参保权益。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罗正奎先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两个问题。

  • 四川新闻网记者: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医保部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让群众办事、费用报销更加方便,请问在“推进数智赋能医保服务”方面,四川医保都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 衡廷芝: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推进数智赋能医保服务中,我们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构建与“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数智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 衡廷芝:

    一是数智赋能构建便民就医支付新生态。依托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医保码,日均结算超过100万人次,结算率达到68.9%,成为参保群众就医购药的支付新习惯。在全省465家医疗机构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实现“医保统筹+医保个账+个人自费”的“动动手指”快速结算,已惠及群众2930万人次,有效缓解排队缴费难题。大力推进医保码“一码付”,全省16个地区、108家医疗机构开通该项服务,参保群众只需出示医保码即可实现医保+自费结算。充分考虑老年群众现实需要,在全省上线4.5万余台医保“刷脸支付”终端,可办理挂号就诊、医保结算等事项,将操作简化为刷脸,将认证定位到本人,实现了全流程无感就医、无感结算,医保服务更加便捷安全。

  • 衡廷芝:

    二是数智赋能保障群众用药更加安全。为精确打击“回流药”重复销售等问题,去年以来,在全省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四川每天通过国家医保APP扫码验药次数超20万人次,累计采集追溯码信息128.8亿条,确保每一盒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有力保障了参保群众用药安全。同时,在全国率先开通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新服务,参保群众在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购买OTC非处方药品时可直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支付,做到“手机下单、个账支付、配送到家”。全省现有248家药店开通医保线上购药,服务参保群众42万人次,支付金额超过2260万元,医保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 衡廷芝:

    三是数智赋能全面拓展服务场景。一方面,率先在四川医保APP及小程序上线医保AI“依保儿”智能助理系统,通过全息舱技术,支持开展线上医保政策咨询互动。另一方面,在全国先行开展“医保钱包”试点,支持医保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共济,成功激活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存资金,让“家庭小共济”突破地域限制,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目前,我省所有统筹区均已上线“医保钱包”新服务,全省累计开通“医保钱包”25万个,跨省共济金额达到1840万元,另有1.8万余家医院、3万余家药店接入使用“医保钱包”,医保便民广度得到有效拓展。

  • 衡廷芝:

    在这里,我再做个温馨提示。2026年度的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工作即将开始,建议大家试一试四川医保APP中的“医保钱包”代缴城乡居民保费新功能。不管您的亲人是在省内还是省外,在开通“医保钱包”后,都可以使用“医保钱包”将您亲人的个人账户中的富余资金,转至您本人的“医保钱包”,直接用于缴纳居民医保保费,或支付就医购药费用。

  • 衡廷芝: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进医保“影像云”建设,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一张网”、“路路通”;探索医保商保“一站式”清分结算,让患者无需“垫资跑腿”;加快建立“一药一档”“一人一账”“一检一档”等基础数据库,不断提升医保数智化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衡廷芝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少数困难群众因为收入有限、参保缴费压力较大,请问在保障这部分群众参保和就医方面,四川有哪些政策措施?谢谢。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少数困难群众因为收入有限、参保缴费压力较大,请问在保障这部分群众参保和就医方面,四川有哪些政策措施?谢谢。

  • 李睿: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省于2022年出台《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办规〔2022〕6号),对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的底线做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实施意见》又提出,对特困人员、孤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参保按规定给予分类资助。

  • 李睿:

    我们制定医疗救助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根据各统筹地区确定的最低档次缴费标准,对特困人员、孤儿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75%给予资助。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我们将通过数据比对、主动发现、主动服务,确保大家都能便捷地享受到应有的参保资助,对同时有多重身份的困难群众,我们将按照“就高”原则予以资助,大家无需担心多重身份问题。对集中参保期之后动态新增的困难群众,按月进行清查、复核,切实做到“随参随享”,对省内异地参保的困难群众及时落实资助参保政策,对省外参保的困难群众执行依申请资助参保,确保“应参尽参”。

  • 李睿:

    就医方面,我们对困难群众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比例进行救助,其中,对特困人员、孤儿按100%给予救助,对低保对象按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65%的比例救助,对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按不低于50%的比例救助。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的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费用仍超过当地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的部分,给予倾斜救助,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 李睿:

    为确保工作落实,我们还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会同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建立了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的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4个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定期将医保信息平台里个人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人员信息推送至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调度分析困难群体参保就医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对1年内住院3次、5次及以上的困难群众,分别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关心关注,精准有效做好困难群体就医管理服务,2024年,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达99.9%以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看病就医1691.7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199.8亿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李睿先生。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会,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15:00,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政策吹风会,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和四川省税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