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在线: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中专场,资中县委书记唐荣;资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朱鸿飞;资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昊跃;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蓝方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
主持人 王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王敏:
今天我们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资中县委书记唐荣先生,向大家介绍“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 绿色产业强县 活力文化名城”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资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教工委书记朱鸿飞先生,资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昊跃先生,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蓝方先生。
-
主持人 王敏:
下面,首先请唐荣先生介绍情况。
-
唐荣: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
唐荣:
资中位于四川南部,辖区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22个镇、36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20万人,是中国血橙之乡、中国黑猪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享有“苌弘故里·状元之乡·古城资中”的美誉。
-
唐荣:
近年来,资中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三件大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县域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整体提升,入选全省市域副中心培育名单。
-
唐荣:
一、产业发展增体量、提质量
我们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出台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1+10”政策体系,推动园区、企业、产业倍增。园区方面,资中经开区建成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入选全省重点支持园区名单。企业方面,实施了“育苗壮干”行动,近三年新增规上企业61户、数量增加了一倍。产业方面,依托银山鸿展、中建材、共同管业等企业龙头优势,吸附落地川酒集团、鸿图超越等上下游企业25户,年产2.4万吨的露酒原酒产业园加快建设,新建的中建材耀华玻璃“总部+基地”项目当年实现产值6.35亿元,食品饮料、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建链成势,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4%。 -
唐荣:
我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资中是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省同类县区第五,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托三个“国字号”园区,着力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我们实施了资中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年产量40万吨,占全国60%、全省80%,产品远销俄罗斯等7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达77亿元,“小血橙”变“大产业”的做法多次被央视报道。同时,我们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新培育的无土栽培生姜开创了全省生姜出口欧盟的先例。
-
唐荣:
二、改革赋能增动力、添活力
我们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争取到强县扩权赋能改革等国省试点15项,自主实施“激励乡镇抓经济”等6项改革,8项经验做法入选国省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改革案例名单。 -
唐荣:
我们以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支撑。创新开展重点发展任务突破攻坚行动,推动投资量、工程量、实物量“三量齐增”。2024年共储备项目421个、总投资731.25亿元,开工项目932个,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121亿元,固投增速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
唐荣:
我们以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动能。资中地处成渝腹心,区位条件好、承载能力强、成本要素低,我们充分发挥这些比较优势,积极开展链主招商、基金招商、驻外招商,去年成功签约落地项目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政商双周恳谈会助企纾困做法获《中国统一战线》刊载推广,开放的资中正成为企业的投资宝地、兴业福地。
-
唐荣:
三、改善民生有力度、有温度
我们全域提升城乡品质。以“美乡优城”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35个,20年来老城区首次实现整体更新,获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先进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一蹴而就、不搞花架子,分批次改善农村面貌,目前已改造户属设施4.09万户,整治院落720个,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3个,乡村更具活力、更加美丽。 -
唐荣:
我们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打通对外通道,2条高铁、3条铁路、4条高速贯穿全境,是全省少有的“双高铁”县城。优化县域路网,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21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改)建水厂4座、供水管网387公里,惠及群众35万余人。
-
唐荣:
我们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组建了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次均住院费用降低619元。创新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建成8个校共体,实现教师互派、学生共育、资源共享,农村初中普高录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资中女足”体教融合模式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
-
唐荣:
各位媒体朋友,悠悠沱江水,千年资州府。热情好客的资中人民真诚邀请大家来走一走,看一看!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唐荣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资中学习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了一些探索,请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
蓝方: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资中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2023年到2027年,分5年5个批次全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前期已实施的9个镇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改善。
-
蓝方:
这里,我就围绕“兴”“美”“善”“优”四个字,来作一个介绍。
-
蓝方:
“兴”产业,让百姓富裕起来。我们着眼特色产业,在省县共建“五良”融合样板区,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创新分红模式,农户以500元/亩保底收益方式将土地全权托管给村集体经济,进行重新规划、连片种植、统一经营;在扣除运行成本后,20%作为公司日常运作基金,剩余的80%分配给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土地增效益、集体创收益、群众得实惠”。2024年,样板区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户均增收超1000元。
-
蓝方:
“美”环境,让乡村清爽起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六净六顺”、清杂去乱为抓手,实现农村环境“顺净美”。在铁佛镇柏龙社区橙果百户大院,着重保留原有布局和特色风貌,拆除3处残垣断壁,改建生态停车场,就地取材利用废旧鹅卵石,改建4处独具特色的畜禽棚舍,将房前屋后6处空地打造成微菜园,将杂物堆积处改建成饮茶休憩处,精美节点不断提升院落整体风貌。
-
蓝方:
“善”治理,让生活顺心起来。实施“院落管家”制度,推选退休党员干部作为“院落管家”,定期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主动发现、主动服务。在银山镇六角嘴村稻香小院,一独居老人曾大爷家厨房、厕所设施简陋且卫生条件差。“院落管家”知晓农村面貌改善相关政策后,第一时间对接镇村干部,成功为曾大爷争取到5000元补助资金,并协调为其改善厨房、厕所。2024年,稻香小院“院落管家”办结民生诉求80余件次,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
-
蓝方:
“优”服务,让生产省事起来。创新“便民服务站+供销社+专合社”发展模式,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拓展农事、金融等服务功能,群众生产更加便捷高效。以鱼溪镇鲶鱼村为例,探索提供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拼单式”代购服务,通过小户间互拼、大户小户连带购买等方式,实现统一代购、按需配送,有效降低农户购买成本和假冒伪劣产品风险。2024年以来,鲶鱼村统一代购220余万元农资,为群众节约成本近10万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蓝方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新闻网记者: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上世纪九十年代,资中女足因一张“背篼女足”参赛照片而声名远播。请问资中如何传承发扬“背篼精神”?谢谢。
-
朱鸿飞:
感谢您对资中女足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资中女足组建于1986年,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场地设施、训练物资不仅少而且差。体育场设施简陋,沙土足球场长满野草,没有训练球门、夜间照明灯光,教练员、队员和家长就自己动手,用废旧水管焊接球门,用镰刀割草平整训练场地,自筹资金买电灯、电线和竹竿。
-
朱鸿飞:
“背篼女足”参赛照片是1991年7月的事。当时,女足姑娘背着背篼去湖北鄂州参加全国女足锦标赛决赛。凭借出色的表现,资中女足荣获赛区第一名,并成功挺进全国八强。这张背着背篼参赛的照片也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四川日报》《重庆晚报》《新体育》等纷纷报道资中女足事迹。正是这张照片,“背篼女足”成为了资中女足的代名词,也由此形成了资中女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背篼精神”。
-
朱鸿飞:
为了更好传承,1999年,我们提出体教融合,逐步推进足球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年均举办年级、校级、县级三级足球比赛500余场,全县10万余名学生常态化参与足球运动。坚持在球场、赛场发现苗子,滚动选拔充实资中女足球员人才库,健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足球人才升学体系。
-
朱鸿飞:
2020年,我们与四川省足球协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新型体校建设模式,统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建立“体校专职教练+外聘优秀教练+学校兼职教练”的梯级教练团队,组建U9-U16精英梯队。以县体校为核心,联合48所基地学校和多家社会机构,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县的青训网络,形成“选拔—培养—输送—保障”的闭环体系。
-
朱鸿飞:
2023年,我们出台《资中县推动女足运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将女足专项资金从每年的15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兑现奖励资金132.9万元。同时,我们还将投入1.2亿元建设省级女足青训中心,里面不仅配备有运动员公寓,还有康复医疗中心,队员们训练和生活都将更有保障。
-
朱鸿飞:
40年来,一代又一代资中女足接续传承“背篼精神”,成为一张代表中国女足深耕基层青训的亮丽名片。2022年至今16人入选中国足协女子精英球员训练营,2023年获得全国第四届“体校杯”第3名,2023、2024年连续获得中青赛女子U14组第4名,2024年14人入选国际公益项目“雏凤计划”,1人入选U15国家队,资中体校成为全国两个在县级挂牌的中国足协女足青训中心之一。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朱鸿飞先生。请继续提问。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近年来资中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请问在拼经济搞建设中,主要有哪些抓手?谢谢。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近年来资中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请问在拼经济搞建设中,主要有哪些抓手?谢谢。
-
唐荣: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资中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我们聚焦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产业强县活力文化名城目标,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1%,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
-
唐荣:
工业挑大梁。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融入成渝、配套成渝,着力培育食品饮料、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既抓链主引育、又抓链条招商,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集群发展。比如,我们引进中建材耀华玻璃“总部+基地”项目,抢占了西南地区高端玻璃深加工市场,吸附上下游企业12户,初步形成高端玻璃产业集群。去年,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占比提高6.39个百分点。
-
唐荣:
农业提质效。资中有地标农产品1个、地标商标3个、地标产品5个、名优特新农产品12个,我们立足“特”、着眼“优”,推动资中“土特产”叫得响、卖得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比如,资中血橙是我县的一张产业名片,但以前标准化种植程度不高,优果率较低,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为此,我们实施资中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在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上发力,打造“健康果”,优果率从5%提高到20%,包园价从不到1元提高到2元左右,特别是优等果价格达到了每斤20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从58亿元提升到77亿元。
-
唐荣:
文旅添活力。资中历史上中状元2名、进士214名、举人220名,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实施资中古城核心区系列项目14个,提档升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打造龙江湖水上竞技中心,着力唱响“古城资中、活力资中、安逸资中”文旅名品牌。去年,刀郎线上演唱会让资中火爆出圈,我们以“山歌响起的地方”文旅IP引流,推出4条“打卡”主题游线路,到资游客增长32.26%。
-
唐荣:
投资唱主角。资中地处成渝腹心,高铁30分钟到成都、50分钟到重庆。页岩气储备丰富,我们与蜀南气矿战略合作,将工业用气降到最低2.38元/立方。区位交通、要素成本是资中承接成渝和东部产业溢出的天然优势。我们依托优势,出台系列重商亲商爱商政策,以一流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去年引进优质项目58个,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唐荣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发布记者:
四川发布记者提问。看病就医关乎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请问资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哪些变化?
-
张昊跃: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2023年9月,资中县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结合实际,我们统筹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乡镇卫生院资源,组建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2个医共体,推动大小医院连得更紧、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
张昊跃:
这里,我用三个例子来讲一讲带给群众的变化。
-
张昊跃:
从“寻医远”到“问诊近”。今年2月,孟塘镇柏莲村的何大爷因腹痛,到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孟塘分院就诊。总医院下派的巡诊医生诊断,需手术治疗。于是,立即联系总医院下派麻醉及护理团队,协助开展手术,当天下午便完成手术。以前,由于部分卫生院没有相应的医疗技术和麻醉医师,患者只能到上级医院诊疗。现在,通过总医院“专家派驻+骨干巡诊”的方式,实现基层有总医院专家常驻、有总医院骨干轮班坐诊,推动优质人才资源下基层,群众看病更方便了。医共体建设以来,累计下沉常驻医师31名、技术骨干1400人次,指导开展手术189台。
-
张昊跃:
从“重复检”到“区域认”。去年12月,鱼溪镇的马女士因胸痛胸闷,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鱼溪分院就诊。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上传至总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总医院出具危急值报告,考虑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指导分院对患者用药,转运到总医院开展手术。以前,急危重症患者上转,需重新检查、诊断,再进行治疗。现在,远程影像等资源共享后,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为患者有效节约时间和费用。医共体建设以来,开展远程影像18万余人次、远程心电14万余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600余万元。
-
张昊跃:
从“县上接”到“镇上送”。截至目前,我们在分院建立了4个二级急救站,有效缩短了急救半径,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今年2月,家住发轮镇王家沟村的吴女士因骑车不慎摔伤,引发严重颅脑损伤。发轮二级急救站接电后,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共体总医院抢救。发轮镇地处偏远,以前从城区调配救护车转运往返需要2个多小时,而从当地急救站派车转运仅用时50分钟。医共体建设以来,二级急救站转运1662人次,为患者减免“120急救车”费用20.87万元。
-
张昊跃:
我们通过下沉人才、技术、服务与管理,促进总医院和分院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均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可感可及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
张昊跃:
我们通过下沉人才、技术、服务与管理,促进总医院和分院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均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可感可及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张昊跃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提问。去年,资中因“山歌响起的地方”火爆出圈,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文旅高质量发展?谢谢。
-
朱鸿飞:
感谢记者朋友对资中文旅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资中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山歌响起的地方”的诗意浪漫,更有两千多年沉淀的历史厚度。这里,我用三句话来分享资中的魅力。
-
朱鸿飞:
第一句话,文脉活起来了。
在这里,你可以对话资中的优秀儿女:孔子之师苌弘“碧血丹心”发人深省,南宋赵逵一举夺魁、清末骆成骧大魁天下流芳千古,国画大师张大千魂牵梦萦“资州八胜”;这里还走出了首个登上南极科考的女科学家李华梅、音乐人刀郎。 -
朱鸿飞:
在这里,你还可以体验新玩法:探索木棉袈裟归藏地以及《月是故乡明》《一路向前》《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等影视剧拍摄地,沉浸式研学国家级非遗中型杖头木偶戏,亲手操控木偶、体验木偶制作、学习木偶表演。
-
朱鸿飞:
第二句话,舌尖香起来了。
资中味道是刻进《资州府志》的活色生香,重点打造的“资州宴”,菜品足有50道、名小吃25道。资中鲶鱼、罗泉豆腐包子入选100道天府旅游美食,冬尖烧白、鸭子烧鸭蛋、罗泉鸡公粑、资中兔儿面享誉全川。 -
朱鸿飞:
资中美食可以早中晚不重样,清晨用麻辣鲜香的兔儿面唤醒一天的味蕾,中午品尝电视剧《月是故乡明》同款“鲶鱼宴”,晚上吃着冬尖烧白看木偶戏,体验千年州府的市井百味、齿舌留香。
-
朱鸿飞:
第三句话,文旅嗨起来了。
去年,刀郎先生在家乡录制的“山歌响起的地方”线上演唱会,吸引5000余万观众观看互动,瞬间也让资中成为热门搜索地。我们积极探索“花式宠粉”,在演唱会录制地打造“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设置演唱会同款时空穿越门、歌词投影墙。去年仅国庆期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亿元。3月22日,“回到山歌响起的地方”山歌共创首场线下展演活动激情开唱,吸引6000余人现场观看、30余万人通过“四川观察”“资中文旅”直播线上观看,“爱家乡•唱山歌”IP高质量出圈。 -
朱鸿飞: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音乐之乡”,深入推进“古城+音乐”发展模式,做优“古城资中、活力资中、安逸资中”文旅品牌。
-
朱鸿飞:
我们将深挖古城元素,以全省首批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快资中古城核心区建设,提档升级罗泉古镇,加快推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盐神庙等修复展陈,让更多游客感受千年古城魅力。
-
朱鸿飞:
我们将点燃资中活力,打造文庙武庙、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研学基地,形成全域研学品牌,持续办好“回到山歌响起的地方”山歌共创展演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文化与自然魅力。
-
朱鸿飞:
我们将营造安逸资中,做好“豆腐宴”“鲶鱼宴”等特色美食,推动盘破门武术、叶脉画等非遗品牌活化利用,创新研发苌弘、状元、古城系列文创产品,推出历史文化、农业观光等主题游精品线路,让历史文化可触摸、田园山水可互动、安逸生活可带走。
-
朱鸿飞:
明天,资中将开展2025年“安逸四川·资中之春”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回到山歌响起的地方”山歌共创展演活动,并将于8月30日举行音乐盛会,诚邀各方朋友踏入资中这片热土,以脚步丈量 “古城资中”沉淀千年的厚重文脉,用心灵聆听“活力资中”奔涌不息的时代强音,于市井烟火间邂逅“安逸资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朱鸿飞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经济日报—川经瞭望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川经瞭望记者提问。刚才发布词中提到“加快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请问资中在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
张昊跃:
感谢记者朋友对资中工业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们通过“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协同推进方式,从三个方面入手。
-
张昊跃:
一、我们帮助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通过更新企业旧设备,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效能,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强化技术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链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比如,资中的异种移植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四川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异种移植供体猪头部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无指定病原体供体猪的公司。近日,该公司的基因编辑猪肾脏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移植,此次手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实施,为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
-
张昊跃:
二、我们推行县领导担任“链长”、科级干部担任“副链长”的服务机制,通过“亲清直通车·政商双周恳谈会”和实地拜访企业等方式,收集企业需求,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清单,对接、拜访、洽谈上下游重点企业,补齐缺失关键环节。以不锈钢管材产业链为例,为填补配套高精密封件的空白,我们依托共同管业精准招引内江鸿图超越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企业拿地20亩,投产的高精密封件远销欧美市场,在医疗行业、新能源领域广受好评。
-
张昊跃:
三、我们实施“育苗壮干”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积极为企业降本增效,企业工业用气、用水价格分别下降30.7%和13.1%。我们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储备500亩以上连片地2块,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70亩,为企业集群式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我们设立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四川省力海铸业有限公司为例,我们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应急转贷资金920万元,成功化解公司因项目建设带来的资金压力,为企业实现满产达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的介绍就是这些,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张昊跃先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
金融投资报记者:
金融投资报记者提问。资中是中国血橙之乡,请问资中如何提升资中血橙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擦亮川果金字招牌?谢谢。
-
蓝方: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作为川果之一的资中血橙,汁多味浓、细嫩化渣、酸甜适中,带有浓郁的玫瑰果香,且富含维生素C、钾、钙、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和特征性的花青素,是名副其实的“长在树上的健康果”。
-
蓝方:
近年来通过“内修品质、外拓市场”的策略,资中血橙已成功进入7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1-5月出口量达1.35万吨,同年年底签订出口订单1.6万吨。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
蓝方:
靠科技提品质、打基础。与中柑所、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培育3个品系17个品种,将血橙成熟期延长至半年,优果率提升至20%。针对国际市场对“健康果”的需求,研发低温诱导花青素合成技术,提升营养成分;推广血橙专用有机肥,集成血橙育苗、建园、生产管理、生产技术规程4个地方标准,实现出口基地1.1万亩标准化管理。建立出口基地备案与质量追溯系统,县属国企弘耕农发集团取得ISO22000认证及加工厂备案,全县80%规模种植户纳入出口备案体系,为扩大出口提供硬支撑。
-
蓝方:
按需求做优化、抢市场。针对东南亚市场偏好甜度高、果径均匀的特点,我们优化品种结构,主推“早熟9号、中熟4号、晚熟8号”等品种,糖度稳定在14%以上。针对运输损耗问题,引入气调保鲜技术,将海运损耗率从8%降至3%。同时,根据客商反馈改进包装设计,推出3kg小规格家庭装。2023年出口泰国的100吨试销产品获得一致好评,今年出口泰国的订单增长至7000吨,占出口订单总量的43.75%,初步构建起以泰国为核心,辐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稳定海外市场。
-
蓝方:
聚客商拓渠道、增订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策略,累计在泰国、中国香港等地举办8场品牌推介会,吸引来自泰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莅临资中,实地考察资中血橙种植基地,国外客商对血橙的品质和标准化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在2024年资中血橙营销大会上,签订2025年血橙出口订单同比增长18%,出口地域进一步扩大,除东南亚市场外,覆盖中亚、欧洲新市场。
-
蓝方: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科技合作,优化市场布局,力争2025年优果率提升至26%,出口基地扩展至3万亩,进一步擦亮川果金字招牌!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蓝方先生。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也谢谢今天的各位发布人,记者朋友们如果有其他关注的问题,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将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