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在线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围绕“紧扣三大定位,奋力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作介绍并答记者问,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英,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开金,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铭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
主持人 王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王敏:
今天我们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6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先生,向大家介绍“紧扣三大定位,奋力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主持人 王敏: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先生,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英女士,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开金先生,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铭先生。
-
主持人 王敏:
下面,首先请杨川先生介绍情况。
-
杨川:
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本次发布会,我们带着“月亮城”的温柔、“太阳城”的热情、“航天城”的进取,与大家共同分享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强音。
-
杨川:
西昌是“北斗”升空“嫦娥”奔月的地方,也是一座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当前,我们以“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新时期西昌精神为引领,锚定“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目标,聚焦“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三大定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昌篇章。
-
杨川:
我们精心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绘就绿水青山安澜秀美、诗与远方可感可及美丽画卷。我们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邛海生态修复和“十年禁渔”,让“春天栖息的地方”永葆生机。北纬27°黄金纬度与1500米宜居海拔,赋予西昌年平均气温18℃、空气优良率98.6%的天然优势,坐拥全国最大飞播林区,森林覆盖率超51%。
-
杨川:
邛海湿地作为全国最大城市湿地,荣膺联合国湿地保护示范点,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诗意生活。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绽放独特的人文魅力。建昌古城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礼州古镇见证南方丝绸之路的繁华记忆,大石板古村镌刻着茶马古道的岁月痕迹。14个民族亲如一家,国家级非遗“火把节”被誉为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带动文旅IP持续出圈。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牵引,打造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蓝花笑楹盈等文旅IP,“文旅+百业促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
杨川:
概括起来,西昌旅游的特点就是“三不三都”: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海拔不高,处处都是景区、月月都有节庆、样样美食都好吃。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生态+康养+医养”融合模式,布局高端温泉酒店集群和银发经济产业园,推出“候鸟式养老”“社区嵌入式服务”;串联卫星发射中心、螺髻山打造全龄段康养产品;建设“口袋公园”、改造东西海三河,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标配。
-
杨川:
我们聚力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引领枢纽能级持续跃升、发展动能澎湃奔涌。西昌地处攀西经济区腹心,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区域“四中心一枢纽”的历史使命,战略位势和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
杨川:
产业发展向新提质。我们立足“地下金山银山”与“地上绿水青山”的资源与生态禀赋,将产业链牢牢建在“资源带”上,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钒钛新材料产业强链升级,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依托“北斗母港”“嫦娥故里”招牌,推进深空低空融合发展,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招引魔方卫星、星河动力、陆海空间遥感研究院等项目,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医药食品产业生机勃勃,好医生智能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项目投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0%。
-
杨川:
城市格局加快重塑。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镇化率超过70%,年均净流入人口超2万人,依循“保护邛海、优化主城、向安宁河拓展”营城理念,城镇化版图持续更新,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西昌正加速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
-
杨川:
综合立体交通网成型起势。我们全力构建“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一环二横三纵”国省干线骨架,青山机场架起空中桥梁,年吞吐量超百万人次。成昆复线年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稳居全省第二位。半小时市域通勤、1小时辐射周边、3小时直达成渝昆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西昭、西香、西宁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黄金节点和“活力磁场”地位更加巩固。
-
杨川:
我们奋力担当“凉山极核引领区”,彰显首位城市责任、增强辐射能力。我们自觉扛起州府责任,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当仁不让成为带动全州共同发展的“超级引擎”。
-
杨川:
我们擦亮共同富裕金字招牌。整合120亿元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43522户,13万群众住上“安心房”。127个行政村实现5G、光纤全覆盖,70%村社建成数字化治理平台。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9,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共同现代化试点县。
-
杨川:
产业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创新“西昌总部+全州基地”产业联动模式。农业上,“西昌研发+县市基地”带动苦荞、马铃薯等全链条发展。工业上,凉山高新区与县市将协同打造“采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布局。文旅上,串联全州文旅资源、民族风情,推出“火把节环线游”等产品,将“西昌流量”转化为“全州客源”,带动兄弟县市共同发展、百姓共同富裕。
-
杨川:
站在冲刺“千亿县”的新起点,我们将精心打造“中国康养旅居地”的世界级品牌,全力提升“四川攀西中心城”的枢纽能级,持续擦亮“凉山极核引领区”的金字招牌;西昌,期待您的到来,更期待与您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开创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
杨川:
最后,值此东方狂欢节——凉山彝族火把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百万热情好客的西昌人民,诚邀四海宾朋做客西昌、漫步西昌、品味西昌,与这里的美景、美味、美好时刻相约而遇,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不负遇见!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川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据了解,近年西昌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请问西昌主要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
杨开金: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西昌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全国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为契机,全面整合政策、项目和资金,于2022年11月全面启动了“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
-
杨开金:
在政策方面。先后制定了《西昌市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西昌市自发搬迁户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实施方案》等“1+8”政策体系,全面形成两项试点和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的27个配套文件。
-
杨开金:
在资金保障方面。采取“上级补、本级出、银行贷、群众投”等方式,整合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20余亿元用于“两房”改造。创新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财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设立政府性风险补偿基金,以1:10比例撬动银行资金,共投入政府风险补偿金1.35亿元,发放贷款9426户13.12亿元。同时,实行本地户和自搬户一视同仁给予建房补助,现已向建房群众发放各类奖补资金4亿余元,全力解决群众建房资金问题。
-
杨开金:
在工作举措方面。我们探索“依法拆除、确权颁证、拆旧建新、有偿使用、无偿回收”的“五个一批” 模式,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建设247个“小组微生”聚居点。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西昌市在“两房”改造方面的成效,我今天带来两张图片。这张图片是西昌市在两房改造之前我们农村的旧貌。这张图片是我们通过“两房”改造以后农村的新面貌。
-
杨开金:
通过配套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成了宁乐村、西洼村、琅环村、红星村、李家沟村、兴富村、螃蟹村等一批示范村和达标村。同时,改造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一户一档、一房一码”动态监管,采取“云监、巡监、定监”三合一方式全覆盖开展质量安全巡查,构建了高效监管体系。两年来我们共实施“两房”改造43522户,其中,新建房屋34380户,拆除一户多宅5397户,我们正举全市之力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群众住进了“暖心房”、实现了“安居梦”,我市统筹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推进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的做法入选了四川省2023年度改革典型案例。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开金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发布记者:
四川发布记者提问。西昌是全国闻名的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97%以上,请问西昌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谢谢。
-
杨雪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接下来我就西昌市近年来的绿色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
杨雪峰:
大家也关注到,西昌市一直坚决扛起凉山“极核引领、首位带动”这一时代使命。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筑基,向绿图强,通过实践不断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
杨雪峰:
在攻坚治污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三个重点。在控源截污方面,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像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及医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也接连投产达效。在围绕“双碳”目标方面,完成了全省首个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西昌钒钛园区还在加速推进省级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在风险防范方面,完成了长江黄河土壤风险管控区试点建设,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完成土壤污染管控。通过一系列精准治污的组合拳,全面保障了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多年高于9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保100%,土壤安全防线也持续筑牢。
-
杨雪峰:
修复生态方面,同样也是多点发力。流域治理上,推动先行立法出台了《邛海保护条例》,投入50多亿元完成生态搬迁超万户并建成了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让邛海成功入选联合国湿地保护项目示范点、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在“绿化西昌”推进中,全市保持林地面积达266万亩,森林覆盖率突破51%。城乡融合也在加速破题,建成了口袋公园30个,海绵城市面积达24.75平方公里,“小组微生”等建设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超万户。正因如此,我们先后入围省级海绵城市示范市、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黄水塘村还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示范区。
-
杨雪峰:
再看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业向“绿”升级,钒钛、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崛起,36家高新技术企业、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汇聚成链,西昌钒钛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向“精”发力,建成省级园区4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文旅向“深”融合,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国 “十大魅力打卡之城”,2024年还荣登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17位。
-
杨雪峰:
如今的西昌市,连续四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争先进位,还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市。绿色已成为西昌市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这座城市持续以生态为底色、创新为引擎,奋力谱写产业优、生态好、生活富、文化兴的现代化美丽西昌新篇章。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雪峰先生。请继续提问。
-
消费日报记者:
消费日报记者提问。西昌烧烤作为全国知名的美食IP,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请问下一步西昌将采取哪些促消费措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谢谢。
-
石铭: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将促消费作为关键抓手推动经济回升。”西昌将继续巩固烧烤产业优势,下更大力气以“小烧烤”撬动“大消费”,将西昌文旅流量、消费活力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
石铭:
首先,点亮“烟火经济”,创新消费场景。
在品牌化引领方面:成立烧烤协会护航,建立烧烤行业标准控标,开展“烧烤节”“美食节”引流,培育“老字号+网红店”示范,推动烧烤产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项目化承载:打造集文化展示、美食品鉴、休闲娱乐、夜间观光为一体的小渔村串烧发源地、天喜庄园花间里的火盆烧烤、邛海17度里的月光烧烤、老厂街的原生态烧烤、马食桥清真特色烧烤等5大消费新场景,推动西昌烧烤从“单品爆款”迈向“产业标杆”。
产业化延伸:贯通“种养殖-深加工-文商旅”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建立优质可追溯的食材供应链,向下游拓展开发预包装烧烤食品、特色调料、文创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全链条联动。 -
石铭:
其次,顺应市场需求,丰富消费供给。
在政策赋能促消费方面: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换“新”、电动自行车换“行”,加力扩围以旧换新,通过“政策+促销”“国补+企补”双补贴,撬动商品的消费潜力。
在真金白银促消费方面:全年分批次、多轮次发放普惠性与行业专属消费券7000万元,提振消费信心。
在健全体系促消费方面:完善“5+3”商贸体系,高标准打造邛海湿地、古城文旅、城南海河、西部新城、传统中心5大重点商圈,精心培育唐园、大石板、17度等10条特色街区,构建市级集散中心、镇级商贸综合体、村级便利店三级网络,实现“城区核心引领、乡镇节点支撑、村级网点覆盖”。 -
石铭:
再次,提质消费品质,激发消费潜能。
月月有活动:举办“春启万象”“清凉消夏”“潮购金秋”“悦享暖冬”四季主题消费活动,发动各商圈、商业综合体、各行业异态联盟,联动推出系列促消费举措,营造浓厚氛围。
次次有耍头:开通银发旅游列车,升级打造唐园、古城夜间经济新IP,发展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健康消费等新业态,撬动二次消费的“流量支点”,让消费者每次到西昌都能解锁新玩法。
时时有保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推行服务标准化、智慧化、便捷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快速响应机制,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
石铭:
各位朋友,今天的西昌,正以“一串烧烤”串联起消费全链条——上游扎根乡村振兴沃土,中游升腾市井烟火气息,下游链接时尚商业潮流。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已经开启,西昌诚邀各位与广大朋友围炉品火盆烧烤,临水享渔家美味,共赴一场“舌尖上的味蕾盛宴”。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石铭先生,请继续提问。
-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五一”期间,西昌蓝花楹火爆出圈,“赏花经济”带动旅游热潮。请问西昌如何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的?接下来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
胡英: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五一”期间,满城盛开的蓝花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以花为媒,延长“赏花+”产业链,吸引117.93万人次专程奔赴。这抹西昌紫浪漫出圈的背后,是西昌深耕文旅沃土,不断激活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013.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推动西昌文旅量增质升的关键在于:
-
胡英:
我们以文为笔,山水为卷,绘就文旅新图景。提升邛海泸山、建昌古城等景区品质,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做靓“中国航天城 阳光康养地”品牌,植入航天元宇宙体验馆、彝绣工坊、嘎哟啦音乐市集等体验项目,培育大石板古村、听涛谷、月亮西等文旅融合新样板。推进全域旅游,串联30余个景点推出古城魅力游、航天科技游等精品线路,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
胡英:
我们用心邀客,用情留客,唱响文旅协奏曲。开通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航线17条,西昌西站日均开行列车55趟。促进邛海渔家宴、彝家坨坨肉、小渔村串烧等特色美食品牌化发展。引进希尔顿、豪生、千里走单骑民宿等高端品牌,全市现有酒店民宿2000余家,床位9万余张。推出消费券、免费停车位等“宠客”服务,培育思奇香、正中等土特产品牌,上新南红玛瑙、漆器、银饰等文创产品,拓展二次消费。发布深度游记、体验视频等信息15万余条,微短剧《凉山小厨娘》、“抖音足球嘉年华”等话题引爆百亿级流量。
-
胡英:
我们注重传承,花样翻新,解锁文旅新体验。全年分季节举办开海节、邛海湿地马拉松赛等活动200余场次,实现联动冬春、带动春夏、驱动四季,掀起波浪式消费热潮。6月17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为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明确了目标要求,我们即将举办的2025年火把节系列活动,就是迅速将全会部署转化为西昌实践、西昌成效的具体举措之一。
-
胡英:
今年火把节从7月11日持续到8月31日,我们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将举办20场活动。其中,7月18日将重现“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狂欢之夜,届时,在“非遗里的凉山”主题巡游中,游客还将邂逅阿都、摩梭、藏乡、傈僳等民族风情。
-
胡英:
7月19日—7月20日还可以在俄池格则体验“满天星斗落人间”原生态火把文化,7月12日—8月16日在火把广场感受《阿惹妞》火秀的精彩、天天火把节的狂欢。期间,我们还将不间断推出“梦回唐朝·光耀建昌灯会”“音乐光影嘉年华”“群星演唱会”等重磅活动,同时联动凉山文旅季“彝绣之旅系列”“彝族传统选美”等主题活动,全景展现彝绣的古老记忆、文化底蕴,让游客日夜畅玩不打烊。
-
胡英:
在此,我们盛情地邀请海内外游客走进西昌、品读西昌,感受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胡英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请问西昌作为中国航天城将有怎样布局?谢谢。
-
杨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商业航天作为重要任务。西昌立足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
-
杨川:
西昌发展商业航天具备“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近”是指离组建55年的西昌卫生发射中心近,该中心在国内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是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我们发展商业航天提供独一份优势。“多”体现在资源富集,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坐拥钢铁、钒钛、稀土等航天制造业关键矿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特别是提炼钛所需的重要矿物原料金红石储量居亚洲第一。“长”指产业链长,西昌聚集了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且具备强大研发实力,有利于发展宇航级钒钛金属新材料。西昌在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上占天时、得地利、拥人和。
-
杨川: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构建协同的发展格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杨川:
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200亩,当前已完成整体规划编制,产业落地成果显著。深圳魔方卫星落地建设卫星工厂完成建设进度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
杨川:
未来,西昌将全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将精准聚靶向引进科研与生产并重的领军企业,发展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同步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火箭卫星原位制造,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另一方面,挖掘航天科普、航天文创等资源,培育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航天新业态。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初步形成,初具发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同时,我们还将用好西昌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推进深空(航天)低空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商业航天业态,增强西昌商业航天产业优势。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川先生,请继续提问。
-
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西昌作为钒钛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产的高纯钛纯度达99.9995%,请问西昌怎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谢谢。
-
杨雪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西昌始终将钒钛新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精心谋划、全力推进。我们立足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坚实的产业基础,紧跟行业前沿趋势,以深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全方位优化产业布局,细化产业链条,通过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实现产业量质双升。
-
杨雪峰:
在增强初级矿产保障能力方面,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资源勘查投入,积极启动峰子岩钒钛磁铁矿勘探工作,储备更多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钢西昌矿业年产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工程、年产500万吨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等工程顺利实施,如今全市铁精矿年产量达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达50万吨,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
杨雪峰:
在推动延链补链进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心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梳理目标企业,形成“一图五单”。近年来,成功招引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宁波创润高纯钛等多个重大项目,有效填补了产业链空白,让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
杨雪峰:
创新驱动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资源转化与要素集聚。目前,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与企业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
杨雪峰:
展望未来,西昌将持续深化“产业链长制”,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全力推动钒钛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杨雪峰先生,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
主持人 王敏:
7月4日西昌专场发布会预告在四川发布、麻辣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以后,我们累计收到了305条有效留言,刚刚胡英女士介绍了今年火把节的活动安排,还有网友还想了解下节日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情况,省政府新闻办代表网友提问,请问西昌市火把节期间在交通出行、安保服务、住宿餐饮这些方面有哪些安排。谢谢。
-
杨川:
网友的这个问题请石铭先生回答一下。
-
石铭:
感谢网友对西昌火把节的关注!今年火把节,西昌在大家关心的交通出行、安保服务、住宿餐饮等方面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让大家感受到火把节的火热激情和航天城的满满诚意!
-
石铭:
交通出行,我们构建智慧交通保障体系。在火把节期间,大幅增加西昌西站和青山机场公共交通频次,西昌西站公交车从每天146班次增加到300班次,出租车从200台次增加到400台次,青山机场公交车从15班次增加到26班次,保证游客到西昌后能第一时间转运进城。7月18日狂欢夜,全市所有公交车延长服务至23:40,在会场周边增加出租车、网约车的巡游力度,保证游客体验完火把狂欢后能及时到达城市各区域。同时,在狂欢现场四个出入口共设置80余台免费摆渡车,活动期间实行出入口之间动态摆渡,活动结束后,游客还可乘至建昌古城、大石板古村等区域。同时,我们还通过“天网+地勤”24小时动态监测,实现景区、商圈的运力精准调度。我们参与保障的司乘人员也都进行了专项培训,将为游客提供一路贴心的导游服务。
-
石铭:
安全保障,我们坚持“安全第一”。节前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对活动场地、交通干道、住宿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检查,对活动安检、应急疏散、联运交通等方案进行了全方位检验,针对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保机制高效平稳运行。狂欢活动现场,按照“强化定点应急、严格边界封控、加强内外巡控”原则,投入专业安保力量,提供立体式安全保障,对狂欢活动现场的88个火堆实行“三重守护”,由市领导分片负责,部门干部定点看守,专业人员巡逻防控,全方位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应急处置、交通保畅等工作。
-
石铭:
住宿和餐饮,我们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对全市654家住宿单位、473家餐饮主体和景区景点开展执法检查,约谈行业代表200余人次,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依法严肃查处虚假宣传、哄抬房价、欺客宰客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创新启用5个临时住宿点,新增床位4000余张,努力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满意、行得通畅、游得开心。
-
石铭:
我们相信,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能让每一位来到西昌的游客,在体验彝族火把节独特魅力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西昌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诚意。谢谢。
-
主持人 王敏:
谢谢石铭先生。收集到的其他网友留言我们反馈给西昌,也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回应。
-
主持人 王敏:
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也谢谢今天的5位发布人。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