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怡围绕“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介绍,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德阳什邡市蓥华镇党委书记薛佳、三星堆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智鸣、德阳市中江县挂面村管委会运营部部长赵文达、德阳市旌阳区染云山房扎染生活馆主理人胡榕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

  • 主持人 宁光霞:

    德阳是一座跨越时空、文脉绵长的魅力之城,三星堆“一醒惊天下”,“国之重器”体现着深切的国家记忆,绵竹年画承载着鲜活的民俗记忆,白马关回荡着三国金戈铁马,龙门山麓则铺展着如画的诗意田园。

  • 主持人 宁光霞:

    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怡女士,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先生,德阳什邡市蓥华镇党委书记薛佳先生,三星堆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智鸣先生,德阳市中江县挂面村管委会运营部部长赵文达先生,德阳市旌阳区染云山房扎染生活馆主理人胡榕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德阳市文旅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主持人 宁光霞:

    首先,请黄怡女士围绕“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介绍。

  • 黄怡: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四川新闻发布厅和大家见面,介绍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进展和举措。

  • 黄怡:

    前不久,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赋予德阳和六个兄弟市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这既是省委立足全省资源禀赋的深远考量,也是给予德阳的宝贵发展机遇。德阳市委第一时间系统谋划、整体部署,召开九届十一次全会,作出《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明确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和核心抓手,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 黄怡: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德阳的想法和做法。

  • 黄怡:

    首先是打造“叫得响”的世界三星堆。三星堆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既是德阳持续擦亮的“金字招牌”,也是四川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三星堆的时间轴:从1927年的初次发现、1934年的科学考古,到1986年“一醒惊天下”;从2019年“再醒惊天下”,到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数千年的三星堆遗址,在近百年间从区域知名引发全球瞩目。三星堆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从1997年开馆后的70万人次,到新一轮考古发掘后的130余万人次,再到新馆建成后超过600万人次,增长了近9倍。这条昂扬的上升曲线,生动印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引领与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渴求追随的同声共应,也让我们再次深切体会到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 黄怡:

    肩负重要的文化使命,我们围绕打造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着力建设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世界一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以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为例,我们正依托国内顶尖专业团队,加快打造演艺大秀、主题巡游、特色商业、沉浸体验、数字文创等应用场景,构建以三星堆文化为内核,以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文化科技融合集聚区为载体的“一核三区”的新格局。今年9月,我们还将举办首届三星堆论坛,以“考古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为主题,生动讲好“何以中国、何以四川”的精彩故事,同时常态化举办三星堆面具节、三星堆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璀璨夺目、令人心驰神往的三星堆。

  • 黄怡:

    其次是塑造有温度的“安逸游德阳”。老天爷赐予了德阳龙门山脉、龙泉山脉等自然资源,老祖宗留下了德阳文庙、德孝城等文化瑰宝,老百姓创造了绵竹年画、仓山大乐等民俗生活。这些流光溢彩的元素,都比较均衡地分布在德阳各区(市、县),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文化内涵,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

  • 黄怡:

    我们正加快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天府冰雪小镇、云溪谷漂流、文博半山等串联成线的“1小时亲水下乡,2小时亲林运动,3小时亲雪度假”避暑休闲目的地;我们正加快建设一批“国之重器”科普基地、智造体验园区,构建一条以金鑫工业文化博物馆、剑南春天益老号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链;我们正提质升级以红豆村、南山村为代表的77个文旅名村,构建“一村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让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在德阳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 黄怡:

    第三是建造更开放的“国际会客厅”。德阳是距成都最近的地级市,坐拥大龙门山、大龙泉山旅游环线,依托都市圈内最佳通勤,既能满足成都都市圈2500万“圈里友邻”的近郊体验,也能契合各地来客的观光愿景。

  • 黄怡:

    我们正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与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结合起来,对标世界一流、融入全球体系,以国际化的理念引领发展,以国际化的视野谋篇布局,以国际化的标准衡量建设与服务。我们正主动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将世界级资源转化成世界级体验。我们正强化城市文化的国际表达,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行动,规划建设一个个“德阳之窗”,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地标、文化地标。我们正链接国际友城资源,借力国家驻外机构、文旅及商务海外机构等渠道和平台,构建多语种、全媒体、分区域的全球营销网络,塑造具有国际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我们正优化快进慢游、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加快完善多元支撑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一个“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国际旅游城市。

  • 黄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一种四季相逢,叫龙门山;有一种硬核智造,叫德阳造;有一种一眼千年,叫三星堆。人生一程,遇见德阳。我们热忱邀请大家:
    来三星堆,凝望4000年前的古蜀之光;
    来年画村,印一张带回家的“福”字;
    来石刻公园,触摸一斧一凿的时光印记;
    来清平小镇,在童话里过一个夏天;
    来龙门之巅,看雪山与云海共舞;
    哪怕,只是来走一走,感受这座刚柔相济的城市如何拔节生长。

  • 黄怡: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黄怡女士的生动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 人民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作了专章部署。德阳如何结合加强文旅消费多元供给,深化“文旅+百业”新业态,让线上“流量”变线下“留量”?

  • 何学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德阳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德阳正全力用好三星堆这个世界级“金字招牌”,打好“文旅+百业”这张融合牌,重点从场景打造、产品供给、服务优化三方面发力,想办法让网上的“热度”真正变成游客留在德阳的“时长”。

  • 何学军:

    首先,我们让场景更新颖,把游客吸引过来。我们打算围绕三星堆,推出“三星堆主题动车”“熊猫专列”,把剑南春酒旅园区、中江挂面村等地方都串起来,打造多条“三星堆+精品景区”的全域游线路。我们还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把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康养都融合起来,每年打造两个省级的“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像“味美德阳”“嗨购德阳”等。同时,数字展馆、虚拟景区也会建起来,让游客有沉浸式的体验。我们还会打造一些主题商圈和消费带,比如旌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的天龙寺商圈、文庙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天府大道北延线的消费走廊,蒋家河火锅公园,让游客有更多选择。

  • 何学军:

    然后,我们创新供给,让游客玩得尽兴。我们会搞“文旅+演艺”“文旅+赛事”,高水平举办像“蓝鲸音乐节”、德阳马拉松、罗江诗歌节这一类文旅活动。我们还要推广“跟着赛事游德阳”“跟着展会游德阳”“跟着村超游德阳”等系列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兴趣游客的需求。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客人,我们和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紧密合作,特别是和成眉资一起推出成都都市圈的文旅联票、套票,出台奖补措施,鼓励市场主体组织市外游客来德阳游玩,争取每年有超过4万人次的市外境内游客和4000人次的境外游客来德阳住宿、消费。用心打造主题灯光秀、夜间集市、小剧场等项目,让游客晚上也能玩得开心。

  • 何学军:

    近两年,我们以“路”为笔 绘就乡村旅游新画卷的“龙门之巅”一号公路、一根银丝连古今 “烹”出文旅融合好滋味的中江挂面,都是我们创新文旅供给的生动体现。我们还举办了德阳建市40周年来,影响最大流量最高的文化活动——德阳文庙文化周活动,这场活动不仅集聚了人气,也成功应对了超大流量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了零投诉、零事故。

  • 何学军:

    以后,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让游客留得住。服务好不好,直接影响游客体验。我们正在努力提升旅游设施的便利性,对标国际标准优化指示标识系统,加快升级旅游风景道、停车场、旅游厕所这些基础设施。每年,我们会对上千名文旅行业人员进行培训,举办导游、酒店服务技能比赛,让服务更专业、更贴心。我们还会全面加强日常执法,严厉打击欺客宰客、强迫消费这些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大家遇到问题,可以拨打12345“文旅服务专线”反映,无论是旅游消费、住宿餐饮,还是文体赛事方面的咨询和投诉,我们都会面面俱到,为大家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何学军先生,请继续提问。

  •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记者提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德阳提出了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其核心内涵是什么?谢谢。

  • 黄怡:

    谢谢记者朋友对德阳文旅品牌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总体而言,加快建设“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是德阳聚焦落实省委部署,对自身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回应而提出的主体定位、形象定位和市场定位。

  • 黄怡:

    一方面,紧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最强“IP”。刚才也介绍到三星堆作为德阳最具辨识度和国际认可度的文化印记,新一轮考古发掘也引发持续的关注和热议。2023年7月以来,我们先后在秘鲁、希腊、美国、埃及、法国等地,举办或者参与举办了14场海外展览,一件件“出差”的文物,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热捧。看了展览以后,很多外国朋友都想到三星堆走一走、看一看。同时,国际旅游城市要有核心竞争力,三星堆无疑是最具有独特性且不可替代的抓手,因此,我们提出了“世界三星堆”。

  • 黄怡:

    另一方面,我们提出“安逸游德阳”,也是借此机会向世界发出一份舒适惬意的诚挚邀请。“安逸”是四川生活美学的灵魂标签,德阳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地带,不仅有大国重器的硬核智造,也有市井气象的生活美学。锦绣天府看德阳,安逸四川游德阳。这是一座可以在工业肌理中观鸟的城市,是一座有着火锅热辣和挂面清香的城市,是一座能在文庙红墙下触摸千年文脉的城市,是一座能在旌湖晨雾里遇见温柔的城市,巴蜀的烟火气与现代松弛感在这里融汇,因此,我们提出了“安逸游德阳”。

  • 黄怡:

    “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以“三星堆”为文化内核,以“安逸游”为体验载体,与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相呼应,也便于我们更好融入全省文旅版图,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体验并分享德阳的独特魅力。
    欢迎大家来打卡三星堆、也体验德阳整座城。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黄怡女士,请继续提问。

  • 中国旅游报记者:

    中国旅游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去年以来,中江挂面村以“千年一面 中江见面”为主题举办了多场活动。这种“活动驱动”模式最关键的“引爆点”是什么?如何让热度从节庆延续到日常?谢谢。

  • 赵文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挂面村的关注。在分享挂面村的发展故事前,请允许我用“三个跨越”来概括这个村庄的蜕变历程。2020年我刚到挂面村时,这里还面临着“三不”困境:特色产业不突出、集体收益不明显、发展路径不明确。记得2021年举办首届赏花节时,村民增收30万元、村集体收益5万元就让我们欢欣鼓舞,那时的我们就像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者。转折发生在2023年,党委政府以战略眼光擘画发展蓝图,为我们解锁了“非遗、农耕、生态”三把金钥匙。在建设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泥泞土路变柏油通途,散落农舍化连片院落,油菜花海掩映银丝长廊。如今的挂面村,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已蝶变为“非遗活化于指尖,乡愁流淌于麦田,生态绵延于青山”的田园综合体。

  • 赵文达:

    2025年,我们以“千年一面 中江见面”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引爆点有三点:

  • 赵文达:

    首先,满足了都市人群的向往。我们聘请清华大学设计院主导规划,严格执行“事前设计比选、事中设计深化、事后效果把控”,将挂面村“山、水、林、田、园”自然风光凝成了一轴诗意栖居的桃源长卷,完美符合游客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

  • 赵文达:

    其次,实现了非遗文化的融合。中江手工挂面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着“孔通华夏,敢道九州同”的美誉,其制作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挂面村将非遗文化融入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设计了独具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让乡村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故事感,满足城市游客对非遗文化深度体验的互动需求。

  • 赵文达:

    最后,破解了周末出游的痛点。都市人群周末休闲远了去不了、成本高。中江区位优势突出,挂面村距德阳40公里,距绵阳50公里,距成都66公里,有多条高速、快速路便捷联通,周边两千万都市人口可低成本、便利抵达,在乡村自然中畅享周末时光。

  • 赵文达:

    关于如何让热度从节庆延续到日常,结合当下的情况,我们有三点举措:让烟火气更浓。按照业态规划布局,重点打造面食街、非遗文创街等特色街区,8月底开放儿童乐园,春节前开放温泉酒店,尽最大诚意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
    让好活动更多。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构建贯穿全年的活动体系,确保每个季节都有符合挂面村调性的主题活动推出,持续制造话题热度。目前可以预告的是,9月底挂面村还将承办全国非遗体验周活动。
    让产业链更长。持续发挥“5518”中江手工空心挂面公共品牌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挂面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农业规模化发展,通过“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以挂面产业反哺旅游业,探索共同富裕发展新路径。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赵文达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近年来,三星堆文创出了非常多的爆款。请问,三星堆挖掘文物“网红基因”的秘诀是什么,能透露一下下一步准备让哪件“沉睡”文物变身“带货王”吗?谢谢。

  • 朱智鸣: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您敏锐地捕捉到了三星堆文物本身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它们造型奇特、底蕴深厚、充满想象空间,引发游客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独特的吸引力,我们称之为文物的“网红基因”。当文物与流行碰撞在一起,青铜着裙立人像变身健身达人、纵目面具教你把目光放长远,文创产品要达到“一眼千年,绝对‘哇塞’”的程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这份“严肃”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所追求的实用属性、情感共鸣、社交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三星堆文创能够持续引爆市场的核心动因。

  • 朱智鸣:

    我们深知,文创开发模式是资源转化的关键。为此,三星堆探索并实践了“博物馆+文旅公司”的协同开发新模式。以博物馆为平台,文旅公司专注于市场开拓、产品设计转化和营销宣传,双方资源共享、产业共建、优势互补。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2000余种文创产品,成功孵化了如“川蜀小堆”“神鸟啾啾”等辨识度极高的文创子IP。(2023年初,当时打造神鸟啾啾时,只是作为毛绒玩具一款试水产品,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青铜啾啾面世就成为当年的爆款产品。后面我们又陆续推出了粉啾啾、白啾啾等不同色系的系列产品,单日平均销售500只以上,全网累计销售超30万只)

  • 朱智鸣:

    我们坚信,文化IP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与共享。我们以极其开放的姿态拥抱跨界合作,一方面,我们深化与各领域头部品牌的IP联动与联创,实现品牌价值的互相赋能。如,我们与现象级游戏《原神》的联名活动,全网累计曝光量15亿+。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三星堆IP与科技、金融、文艺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年授权收入超千万,有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 朱智鸣:

    我们理解,线下场景对于连接文化与大众的不可替代性。博物馆6个风格各异的沉浸式文创馆,不仅是购物空间,更是文化叙事的延伸。“堆堆咖啡茶饮”将三星堆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场景,三星堆主题邮局将祝福寄向四方,三星堆主题航班让文化翱翔天际,三星堆主题动车让旅程充满历史韵味。

  • 朱智鸣:

    目前,三星堆文创的创作灵感涵盖了大部分的馆藏文物,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鸟衍生的诸如“面具冰淇淋”“考古盲盒”“啾啾手办”等文创产品都是我们的“带货王”,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学者对文物的解读和大众的关注,持续挖掘每一件文物不同的魅力,创作既古老又潮玩的文创精品。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朱智鸣先生,请继续提问。

  • 香港商报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国际标准文旅服务体系,请问,德阳在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 何学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服务是关键。我们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聚焦外国游客需求,从便利化设施、沉浸式体验、全球化营销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旅游服务体系。下面我作一简要介绍。

  • 何学军:

    首先,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度。完善基础设施,在德阳高铁站、三星堆景区设立“国际旅游服务驿站”,集成交通接驳、多语种咨询、行程规划“一站式”功能。持续开通成都春熙路、熊猫基地至三星堆的直达专线,加速推进市域铁路S11线建设,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提升支付便利,在三星堆博物馆增设外币兑换点和免税文创商店,在全市A级旅游景区及星级酒店全面升级境外银行卡、移动支付设施,实现消费“无障碍”。2023年7月,德阳市首家离境退税商店——三星堆博物馆离境退税商店挂牌营业,今年,商店将离境退税的购物门槛从原先的500元下调至200元,退税率在9%到13%不等,上新文创产品超300款,已经成为国外游客的“必打卡地”。

  • 何学军:

    其次,打造深度文化体验场景。以三星堆为核心,创新“文化+场景”模式。推出世界级主题线路,策划“三星堆—古蜀文明线”“熊猫专列—工业遗产线”等跨境精品,串联金沙遗址、庞统祠等文化地标,形成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遗产走廊。活化非遗体验,开发“非遗匠心之旅”产品体系,例如在绵竹年画村设置年画制作工坊,邀请游客参与传统印制工艺;在什邡雪茄庄园开设手工卷制教学课程,由非遗传承人指导游客体验雪茄制作技艺;在中江挂面村则开放非遗技艺研学基地,形成“可参与、可带走”的文化消费链。升级数字服务,开发三星堆VR考古、AI多语种解说等沉浸式项目,通过科技赋能跨越语言障碍,让文物“活起来”。

  • 何学军:

    最后,实施精准化全球营销。借助国际平台,依托三星堆全球巡展、国际友城(如韩国江陵)推介会,精准吸引免签国客源;联合头部旅游平台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覆盖全球主要客源地。创新传播方式,制作以三星堆为题材的多语种纪录片,邀请国际网红体验“德阳48小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城市形象。深化国际合作,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共建文物研究联盟,举办三星堆论坛,推动古蜀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

  • 何学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标国际标准,完善服务细节,让德阳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魅力的重要窗口,让每一位国际游客感受“国际范”与“德阳味”的交融之美。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何学军先生,请继续提问。

  • 成都日报记者:

    成都日报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近年来,大批非遗传承人走进德阳乡村创业,在高槐村、红伏村集聚开设非遗体验工坊和文创商品店,想问一下,德阳有哪些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文旅从业者选择这里传承技艺,开拓事业?

  • 胡榕: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是德阳染云山房主理人胡榕。

  • 胡榕:

    众所周知,德阳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像德阳文庙,三星堆等,都是我们创作的“灵感富矿”。我每次去参观三星堆博物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启发。前两年创作的拼布作品《三星堆表情》入展亚洲拼布节并获优秀奖,今年我以什邡烟叶做天然染料,把扎染的灵动和三星堆青铜器的厚重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凝视》入展中国非遗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及海外友人前来观展,我想这不仅是传统扎染技艺的魅力,更是古蜀文明的魅力。

  • 胡榕:

    德阳的非遗特别“抱团”,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和每个工坊基本都有交集,比如绵竹年画的色彩、剑南春的匠心,中江挂面的通透,德阳潮扇的雅韵、还有木刻、陶艺等工坊,我在乡村做扎染已经13年了,我们和其他工坊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抱团取暖,我们也从一个100平米的小院到如今近千平米的集合店,去年我们家推出的非遗文创产品就卖了200多万元。

  • 胡榕:

    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和德阳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政府给我们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到展示平台,样样贴心。像每年的非遗“三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光是体验课就吸引了1万多人参与。今年政府主动牵线,帮我们对接了10所学校,让非遗走进课堂,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染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而且每年7、8月,德阳开展的“寻根问祖”文化活动,有很多华裔留学生来体验传统扎染技艺,每每看到他们好奇与惊喜的表情,听着他们说“哇,太神奇了,太美了!”,我就觉得这份传承特别有意义——这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艺术和文化的共鸣。

  • 胡榕:

    所以要问我为什么选择德阳,我想说这里有让非遗“活”起来的土壤,有让我们传承人心安的温度,更有让非遗技艺遇见未来的可能。我们工坊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体验扎染,并且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技艺,这就是德阳给我们最好的回馈,也是我们愿意在这里深耕的理由。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选择来德阳,感受德阳的乡村特色和非遗魅力。谢谢。

  • 黄怡: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做一个补充介绍。刚才胡榕女士提到的,在德阳有很多非遗项目和非遗的活动,高槐村也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高槐村有扎染、潮扇、木刻等多家非遗工坊,还延伸了非遗体验、共享农场、手工陶艺等多种业态,正是文化的浸润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全新场景,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1万人走进高槐品味慢生活。以村上一家书房为例,从空间设计到选品均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打造,已经成为重要文化空间。

  • 黄怡:

    在德阳,像这样的村落还很多,也受到很多外国人士的关注。有一位南非姑娘坦尼斯,拜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占勇为师,用三个月打造了一把潮扇,漂洋过海作为母亲的生日礼物。在挂面村,加拿大的留学生约瑟夫发视频和朋友共享,中江挂面抻面时“由短变长”的独特记忆。

  • 黄怡:

    我们也想请记者多到德阳来,在59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能到红豆村体验千年古树下婚俗新风,到继光村看见“英雄故里”的红色印记,到响石村感悟“先忧后乐”的范氏家风,一村一品,一步一景,德阳这块孕育了众多文化的土地,还有很多宝藏等待大家来发掘、来体验、来感受。我就补充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黄怡女士,谢谢胡榕女士。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去年,龙门之巅一号公路火爆出圈,蓥华镇作为龙门之巅国际度假区核心区域,下一步,在德阳加快建设龙门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过程中,如何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谢谢。

  • 薛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您对蓥华的深切关注。“龙门之巅”一号公路火爆出圈后,联动三星堆、蓥华山等优质文旅资源,已成为“安逸游德阳”的精品线路。德阳实施“3+N”文旅战略,什邡作为龙门山西翼的重要节点,肩负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使命,而蓥华镇正是核心枢纽。今年以来,蓥华镇聚焦“雪茄寻香·山水什邡”文旅品牌,重点打造森林康养、山地徒步、峡谷漂流三大业态,擦亮森林康养首选地、山地运动集聚地两张名片,书写“一年四季、动静相宜”的文旅新篇章。下面,我用三个关键词向大家作介绍。

  • 薛佳:

    第一个关键词,“四季皆景”。
    我们依托蓥华山地处龙门山西北段的优势,充分集成4500米海拔落差、33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90%以上森林覆盖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的舒适气候条件,打造“赏花踏春、清凉一夏、龙门寻秋、踏雪访冬”的四季风光。海拔4981米的狮子王峰凭借独特景观和气候优势,入选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 薛佳:

    第二个关键词,“动感山野”。
    我们创新实践“户外运动+文旅产业”融合模式,神瀑沟和蓥华大峡谷漂流荣获央视节目推荐,跻身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依托这一优势,持续放大峡谷漂流和山地徒步业态,沿龙门之巅一号公路打造古蜀溯源新体验。加上今年全新投入运营的“龙门飞歌”漂流进一步丰富了“水上过山车”系列产品,两大漂流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 薛佳:

    很多游客体验后纷纷赞叹:“没想到什邡蓥华还藏着这么刺激好玩的漂流!”我们推出“生态漂流+低空观光+亲子溯溪”立体式体验,让游客既能感受水上运动的惊险刺激,还能乘坐直升飞机观光饱览壮美山川。我们还解锁“户外徒步+森林秘境”避暑密码,打造天鹅林场等8条徒步路线,串联起“龙门之巅·百里栈道”,构建全域徒步大环线,满足游客“跳出都市圈,跃入山林里”的美好心愿。

  • 薛佳:

    第三个关键词,“静享生活”。
    我们坚持“森林康养+民宿集群”发展思路,以龙门之巅一号公路为轴,融合古蜀、雪茄等文化,打造集自然疗愈与深度放松于一体的精品民宿示范带。已建成“十里松涧”等14家精品民宿及多家普通民宿,能满足游客高品质、沉浸式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冰川之星”项目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冰川康养小镇,提供多样化的健康生活体验。

  • 薛佳:

    朋友们,蓥华不仅有“四季皆景、动静相宜”的奇妙体验,更有山水滋养的特色美食。红白豆腐细腻滑嫩、红白茶回味无穷、山腊肉醇香诱人、山野菜清新爽口,每样令您垂涎欲滴。

  • 薛佳:

    最后,诚邀各位到什邡蓥华领略龙门山的万千姿态,细品“雪茄寻香·山水什邡”的独特风华!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薛佳先生,也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所有发布人和各位记者。记者朋友如果还有其他关心关注的问题,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怡围绕“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介绍,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德阳什邡市蓥华镇党委书记薛佳、三星堆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智鸣、德阳市中江县挂面村管委会运营部部长赵文达、德阳市旌阳区染云山房扎染生活馆主理人胡榕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