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于11月12日在宜宾开幕,110家中外企业参加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将于11月12日在宜宾开幕。本届大会包括1场开幕大会、1场全体大会、6场专题会议以及多场展览展示等同期活动。

  • 四川在线:

    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09: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昕介绍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总体安排和筹备工作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经济和信息化厅、宜宾市有关负责人参加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新闻中心主任李雄艳主持。

  • 主持人 李雄艳: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李雄艳: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上旬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昕女士,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先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先生,宜宾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海洋先生,向大家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主持人 李雄艳:

    首先,欢迎杨昕女士介绍大会的总体安排和筹备工作情况。

  • 杨昕: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感谢对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关注!也感谢对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

  • 杨昕:

    四川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资源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着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产业纳入“ 15+N”重点产业链强力推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2022年起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每年大会都有许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前来参加,踊跃交流合作并给予指导,先后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 600余项,签约重大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有力推动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努力为全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杨昕:

    经国务院批准,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大会总体安排和筹备情况。

  • 杨昕:

    一、大会总体安排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承办。

  • 杨昕:

    大会以“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 为主题,精心策划“1+ 1+6+N”系列活动,也就是1场开幕大会、1场全体大会、6场专题会议以及多场展览展示等同期活动,6场专题会议主要涉及前瞻技术、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物流供应链、质量强链等专题;展览展示活动将集中展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大会期间还将集中签约一批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

  • 杨昕:

    本届大会继续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办会宗旨,在守正创新中突出4方面特点。

  • 杨昕:

    一是共话产业发展。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聚焦动力电池新一代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行业治理等热点难点,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

  • 杨昕:

    二是推动行业互鉴。大会汇聚动力电池、储能等全产业链精英,联动新能源汽车、电动航空、电动船舶、具身智能等头部应用企业,着力构建一个开放、高效、互信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行业在政策对接、标准共建、技术攻关与场景共创上深层次协同共进。

  • 杨昕: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球化发展趋势,邀请德国、法国等14国驻成渝总领事馆官员,以及国际能源署、LG 新能源等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参会,并设立国际展区,开展“国际交流日” 活动,搭建国际供需合作平台。

  • 杨昕:

    四是共享创新成果。大会将发布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一批最新技术成果,助力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杨昕:

    二、大会筹备情况

    今天距大会开幕还有18天时间,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 杨昕:

    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们成立了大会组委会,组委会下设执委会以及8个工作组,定期调度、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开幕大会、全体大会、专题会议以及展览展示等同期活动正在按执行方案有序推进。

  • 杨昕:

    在邀宾邀展方面,目前大会已收到400多位重要嘉宾的出席意向,包括奥地利、韩国等国驻川渝总领事馆官员,全球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代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负责人。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法国达索系统等110家中外企业将参会并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

  • 杨昕:

    在服务保障方面,宜宾市作为大会承办地,已对电力、通信、交通、住宿、医疗、安全、志愿者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将广泛运用智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大会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将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全力以赴为嘉宾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会议体验。

  • 杨昕: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五五” 新的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高标准办好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是我们落实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与海内外各界共商合作、共促发展的真诚行动。我们将突出务实、高效、简约办会,确保大会圆满成功举办,让各位参会嘉宾都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杨昕:

    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全方位参与大会,深入挖掘大亮点特色,营造浓厚氛围。真诚期待11月与大家相聚四川宜宾,共同感受这场充满国际视野、践行绿色生态、共谋发展机遇的行业盛会!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杨昕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 消费日报记者:

    消费日报记者提问。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绿色交通转型。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全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谢谢。

  • 姚振智: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十四五”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以及配套体系等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 姚振智: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0GWh,几年间增长十倍多。产业集中度与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稳占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今年前三季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 姚振智:

    二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关键材料研发、单体电池设计与系统集成等环节取得突破,综合性能迈上新台阶。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半固态电池逐步实现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 姚振智:

    三是产业配套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向全球供应了约70%的电池材料、超60%的动力电池。

  • 姚振智:

    四是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达约130GWh,同比增长32.7%。通过投资建厂、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锂电池已成为展现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崭新名片。

  • 姚振智:

    五是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除汽车领域外,动力电池在低空飞行器(如eVTOL)、内河船舶、重型工程机械、智能农用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动力电池从交通能源产品向支撑社会多领域清洁能源转变。

  • 姚振智: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持续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以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关心、支持和报道,我们期待与各方一道,借助大会平台一起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交流,为高质量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谢谢。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姚振智先生。请继续提问。

  • 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近年来,四川聚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现已形成以宜宾为核心,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格局。我的问题是,下一步,四川如何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谢谢。

  • 曾吉明: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我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

  • 曾吉明:

    近年来,四川汇集能源、产业、人才优势,聚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跨越式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能级高。今年1-9月,我们全省动力电池产量是168.1GWh、同比增长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二是创新能力强。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锂电关键材料及电池系统应用等省级中试研发平台。三是产业生态优。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的企业超200家,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的5家在川有产业布局,形成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正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搭载“四川芯”的新能源汽车驰骋于世界各地,四川造“超级充电宝”也就是储能电池,时刻守护着电网安全,动力电池已成为四川工业新的靓丽名片!

  • 曾吉明: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的方向迭代演进。面向“十五五”,我们将以技术标准为引领,产业链协同为抓手,创新应用为带动,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

  • 曾吉明:

    一是把握趋势明方向。发挥建圈强链推进机制作用,聚焦动力电池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深入落实行业治理要求,引导企业规范发展。

  • 曾吉明:

    二是苦练内功提效能。我们要加快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研发中心建设,依托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固态电池研发攻关、技术验证和装车测试,练就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真功夫。

  • 曾吉明:

    三是强筋健骨促转型。强化产业“左右岸”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设计研发与产业金融协同效能。拓宽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工厂建设,积极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向“绿”而行。

  • 曾吉明:

    我们坚信,四川动力电池产业仍将在下一个五年当中继续充满电、铆足劲、加速跑。谢谢。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曾吉明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自2022年以来,宜宾市已连续承办三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请问宜宾市借助这一高能级平台,在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 杜海洋: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借此机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宜宾发展的关心关注。

  • 杜海洋: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对于宜宾而言,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是我们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互动、共生发展的重要平台。2022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突出成果。

  • 杜海洋:

    一是构建了链主引领、全域协同的产业生态。我们坚持建圈强链,围绕“链主”企业四川时代,创新实施“产业链+基金+ 会展”等招商引资模式,以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契机,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个吉瓦时、现已建成180个吉瓦时,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县(区)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构建起了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我可以在这里自豪地告诉大家,现在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

  • 杜海洋:

    2024年,全市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6%以上、全球10%,也就是说全世界每生产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特别是在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6%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 杜海洋:

    二是形成了创新驱动、场景赋能的发展模式。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场景应用为关键支撑,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杜海洋:

    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们组建10亿元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宾大学城科创城特别是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资源优势,成功获批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 ,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宜宾共建3家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前沿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即将在我市投用。

  • 杜海洋:

    另一方面, 以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电动宜宾”工程,系统打造了重卡换电、公共交通、光储电站等十大示范应用场景,全市汽车电动化率超10% 、公共充电接口近1.4万个,两个指标均居全省第2位;累计建成换电站19座,推广换电重卡近3000辆,构建了全国领先的重卡换电示范体系,获批全国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这些都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 杜海洋:

    三是实现了以产促城、产城共兴的良性互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是经国家层面批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承办的高规格论坛活动,大会连续在宜宾举办,不仅提升了宜宾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中的显示度和竞争力,形成了“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世界级产业地标,更极大带动了城市发展能级的提升。

  • 杜海洋:

    在经济贡献上,2023年、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值均超千亿,成为宜宾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推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人才支撑上,产业的持续繁荣带动了高素质人才的快速聚集,仅去年我们就招引硕博士人才3300余名、同比增长超60% ;在产城互动上,我们坚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构建宜宾中心城区与三江新区、高新区的“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同步推进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商务配套等全面升级,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吸纳能力明显提升。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杜海洋先生。请继续提问。

  • 川网传媒四川手机报记者:

    川网传媒四川手机报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据了解,前期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将发挥什么效果?下一步,四川省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有什么工作打算?谢谢。

  • 曾吉明: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你提到的《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在今年4月份出台,我们曾在这个大厅举行了一次政策吹风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我们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我们想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 曾吉明:

    一方面,打造全产业链闭环。今年5月底,我们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在全省建设集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储运、综合利用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为我们社会各界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我们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引导区域中心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机制,促进整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在区域里形成闭环。

  • 曾吉明:

    另一方面,保障产业规范发展。我省《办法》规定“强化机动车所有人交售报废新能源汽车应带有动力电池的义务,动力电池缺失的,按照国家《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要求执行”。近期,我们看到商务部《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这里面明确“新能源汽车(换电车型除外)动力电池缺失的,应当认定为车辆缺失,回收拆解企业不得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所以等商务部新规施行后,将对我省的办法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有效促进废旧动力电池流向规范回收渠道。

  • 曾吉明: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以下三方面持续发力:

  • 曾吉明:

    一是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建设。前期我们开展了区域中心申报,完成专家评审,后续将抓紧整合区域间资源,对建设路径清晰、资源整合有力的区域中心开展现场核实,并批复启动建设工作。

  • 曾吉明:

    二是梯度培育行业规范企业。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四川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通过建立与国家行业规范条件相衔接的梯度培育机制,引导更多行业企业规范发展。

  • 曾吉明:

    三是构建行业标准示范体系。鼓励区域中心和优势企业等牵头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企业标准,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占行业标准制高点。谢谢。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曾吉明先生。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 香港商报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请问宜宾市将如何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主承载地作用,更好推动动力电池产业跨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谢谢。

  • 杜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今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确定了“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的“三新”主题,非常契合宜宾对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作为四川省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主承载地,宜宾市将锚定“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奋斗目标,持续推动产业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市动力电池年总产量达到400个吉瓦时、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个亿。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动力电池产业跨区域的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

  • 杜海洋:

    一是增强战略主动,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建立的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下,进一步深化与成都、眉山、遂宁、甘孜、阿坝等关键材料和资源地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四川时代、时代吉利、时代长安等加大原材料就近采购力度,促进省内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就近配套、就近供应” ,助力四川打造万亿级锂电产业集群;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推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与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相融互助,共同拓展市场空间,壮大川渝汽车产业集群;借助大会搭建的高能级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宜宾乃至整个川渝地区,助推川渝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合作共赢。

  • 杜海洋:

    二是拓展融合赛道,激发产业动力活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主承载地作用,以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为主线,着力构建以动力电池为基础、开放融合协同的动力电池产业新生态。

  • 杜海洋:

    一方面,推动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联动发展。 目前全市已引进凯翼等近6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一期已满园运营、二期已建成投用、三期正在加快建设,我们将以整车制造为牵引,推动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杜海洋:

    另一方面,推动动力电池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储能产业园,已累计签约项目 22个,引进了 中国中车、 中国能建等行业龙头, 已形成18吉瓦时储能系统集成产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产业、市场、场景”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产业集群,让“宜宾造”电池在储能领域熠熠生辉。

  • 杜海洋:

    三是匹配要素资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科技等关键要素配置,以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支撑产业跨区域协作和融合发展。在金融赋能上,我们已组建了超600亿元的基金合作矩阵,将继续深化“基金+产业链”招商,聚焦动力电池产业招大引强,打造“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导入到股权融资支持”的全流程 VIP服务。在技术合作上,我们将深化“揭榜挂帅”江源行动,持续招引一批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高能级团队来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攻坚一批前沿性技术难题、孵化转化一批高水平产业项目,提升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服务企业上,我们将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服务发展” ,为所有来宜投资发展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大家在这片发展热土上尽情拥抱“新机遇” ,携手开创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李雄艳:

    谢谢杜海洋先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09: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昕介绍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总体安排和筹备工作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经济和信息化厅、宜宾市有关负责人参加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