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在线: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中伟,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江海,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学渊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并答记者问。“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师徒代表将参加。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方小虎主持。
-
主持人 方小虎:
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方小虎: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川剧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第三届川剧汇演活动将于近期在成都举办。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次的文艺盛会,我们今天邀请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中伟先生,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俊武先生,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先生,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岳学渊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主持人 方小虎:
现在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相关的情况。
-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接下来请高中伟先生介绍汇演的总体情况。
-
高中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盛夏游天府、安逸看好戏,非常高兴第三届川剧汇演如约与大家相聚。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精品力作持续涌现,院团发展焕发生机,文化传播亮点纷呈,激活了行业发展一池春水。特别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做靓川剧等特色文旅名片,不断增强四川文旅辨识度吸引力,为川剧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
-
高中伟:
举办第三届川剧汇演,既是集中向外宣介川剧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
高中伟:
本届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承办,总体时间从8月持续到春节前,分为三个阶段:一是8月至9月集中开展剧目展演评比;二是10月至12月陆续开展文旅宣推、省外巡演、新媒体传播等系列活动;三是2026年春节前举办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我们将以川剧为媒,紧紧围绕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聚焦“出人出戏”,融合“事业产业”,贯通“上游下游”,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形成川剧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
高中伟:
本届川剧汇演,我们将在四个方面全面发力:
-
高中伟:
一是突出组织引导“全链条”。坚持全链条引导推动川剧精品创作生产,广泛组织动员省内所有国有川剧院团(单位)、民营川剧院团(剧社)、专业院校申报,重点指导创排一批三国题材、革命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等精品剧目,15部大幕戏、13部折子戏经过遴选进入集中展演,并将陆续开展打磨提升、巡演展演、评选奖励、宣传推介等,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
高中伟:
二是开展精品剧目“走出去”。首次策划举办四川省川剧汇演精品剧目北京展演周,精选4部大幕戏、4部折子戏开展晋京展演,组织一戏一评、创作研讨等交流活动,同步开展“戏游四川”文旅推介、川剧艺术导赏体验等,通过“艺术展演+文化体验”的方式让川剧之韵、巴蜀之美在首都绽放。
-
高中伟:
三是推动青年骨干“挑大梁”。首次策划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加强优秀青年川剧演员挖掘培养,从川剧汇演“年度英才奖”、“红梅计划”、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获奖选手等遴选推荐优秀学员,整合相关院团(单位)、戏曲名家工作室等资源力量,与名家名师组成5组“一对一师徒对子”,开展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展演评比推介等,培育能担纲大戏的川剧新角儿。
-
高中伟:
四是讲好文化传播“新故事”。创新推出“跟着川剧游四川”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推出一批演艺精品和文博展览、文化体验、互动打卡等文旅场景,推出川剧“打卡线路”,发放川剧“观演礼包”,让川剧之旅既好看、又好玩。同时,我们将深化与中央媒体深度合作,邀请央视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5家中央媒体及省级主要媒体全程直播展演剧目,让优秀剧目惠及更多全国观众。
-
高中伟: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即将启幕。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共赴这场川剧艺术盛会,一起在四川的青山绿水间、烟火街巷里感受川剧魅力、品味巴风蜀韵!
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高中伟先生。刚刚介绍到将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接下来就请川剧名家名师和优秀青年演员代表登场亮相。
-
陈智林:
“名师高徒”川剧青年演员成长计划,他是第六届川青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从科班晨功的寒来暑往,到《芙蓉花仙》台前淬炼,十年坚守,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他就是我们优秀青年小生梁浩龙。
(梁浩龙亮相) -
陈巧茹:
大家好,我是陈巧茹。“名师高徒”川剧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她是首届川剧汇演年度英才奖的获得者,她是第五届川青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入选“红梅计划”人才培养名单,她也是全本川剧《白蛇传》的青年演员,她在川剧《白蛇传》首创蛇穿花的高难度表演,她就是川剧旦角,青年演员李玲琳。
(李玲琳亮相) -
崔光丽:
大家好,我是崔光丽,“名师高徒”川剧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她曾经是第七届川青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从《乔子口》到《春江月》,在这艺术的磨炼之中,她用角色诠释什么是真正的最佳新人,她就是川剧旦角,青年演员但歆婷。
(但歆婷亮相) -
许明耻:
大家好,我是许明耻,“名师高徒”川剧青年演员成长计划,他是第七届黄河流域戏剧梅花大奖赛第一名,他是第二届四川省川剧汇演优才奖获得者。常言说的好“厨师的汤,演员的枪”,他恰恰就生就了一副绝好的嗓子,他又是我们“梅花计划”青年人才入选的演员,他就是小生、小丑两门的优秀青年演员薛川。
(薛川亮相) -
李乔松:
大家好,我是李乔松,“名师高徒”川剧青年演员成长计划,他成功入围第七届川青赛的决赛,年纪轻轻,他就能驾驭《乌江渡》中的霸王项羽,他对净角的独特理解和演绎令人赞叹,他就是川剧净角青年演员吴佳睿。
(吴佳睿亮相) -
主持人 方小虎:
希望演员们能够多出佳作好作。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的名称。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川剧汇演活动已经举办到第三届,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剧目和人才涌现,刚才还看到了“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的5对师徒惊艳亮相,请问本届活动在出新戏、推新人上有哪些看点呢?谢谢。
-
陈智林: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
陈智林:
川剧作为巴蜀文化的瑰宝,其魅力在于行当的多样性与表演的独特性。本届“名师高徒”计划聚焦四大行当,通过“一对一”师徒结对,发挥名家名师队伍的引领作用,实现技艺的精准传承。我们根据行当划分确定了5位川剧名家,他们都是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包括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同时,我们选拔了5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四功五法”扎实、艺术天赋优秀,均获得过省级以上专业奖项,是川剧未来的希望。通过结成5组“一对一师徒对子”,整合资源力量开展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展演评比推介等,帮助青年演员系统化提升。
-
陈智林:
同时,在传统“师带徒”的基础上,还有三大特点:一是首次引入师带徒擂台赛机制,拟于明年开展“名师高徒”擂台赛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的赛制实现以赛促学、以演代练,激发传承活力;二是探索戏剧展示传播新空间,将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艺术呈现,形成微短剧、短视频,向公众展示川剧传承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川剧、爱上川剧;三是创新文旅融合新场景,好戏是要经得起观众检验的,名师高徒将走进景区、深入校园开展展演展示,推动川剧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川剧艺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
陈智林:
我们相信,通过名师的悉心指导和青年演员的刻苦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川剧新秀,形成好戏连台、新人成势的良好戏曲生态。请大家持续关注“名师高徒”计划,关注川剧青年演员的成长。
-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陈智林先生,请继续提问。
-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推进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刚才主发布人提到将开展“跟着川剧游四川”文旅宣传推广等活动,能否请介绍一下活动的具体安排,特别是对于川剧爱好者来说将会享受到哪些特色文旅体验和专属的福利?谢谢。
-
岳学渊: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
岳学渊:
本次“跟着川剧游四川”活动紧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文旅融合部署,主要以川剧为核心纽带,融合年轻态的宣传推广玩法,让川剧从舞台走向生活。这里面的新意和诚意,主要是几个方面:
-
岳学渊:
第一,首次梳理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在活动当中,我们想突破“看戏归看戏、旅游归旅游”的传统模式,实现川剧艺术与四川文旅资源的深度联动。通过《跟着川剧游四川:解锁10大戏精地标》互动H5,把10大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有机串联,构建“观剧知历史、游景懂文化”的完整体验链。以经典剧目《丁宝桢》为例,观众在观演后可循着剧中历史脉络探访都江堰,让川剧从舞台艺术延伸为解读四川的“活态教科书”。
-
岳学渊:
第二,系列活动注重年轻化表达。为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受众,活动将采用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形态。比如邀请国际友人、网络达人担任“川剧体验官”,以沉浸式妆造、唱腔学习视频制造跨圈层话题;在成都潮流街区开展川剧快闪,让名家与国风达人同台,打破剧场围墙;联合抖音发起“川剧技艺挑战”,由名家示范打样、青年演员接力,吸引网友模仿变脸、变装等绝活。这些“年轻化”的尝试,都是希望传统艺术能融入街头社区文化,也能通过短视频传播,从“剧场艺术”变身“大众潮流符号”,真正让川剧从舞台走向生活,成为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文化感知。
-
岳学渊:
第三,惠民福利贯穿观演、出游与消费全场景。作为公众最关注的重要活动内容,活动期间我们会通过四川观察APP、天府艺展平台免费送出1000张“川剧汇演”观演门票,让观众、游客“零门槛”看戏。同时,观演票根还将成为“福利通行证”——持票根,就可以在10大指定点位享受门票折扣、文创产品优惠。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切实感受到“看戏有实惠,出游有惊喜”的满满诚意。
-
岳学渊:
我们相信,这些新玩法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旅游体验“热”起来。最后,我们热忱欢迎全球游客来四川,看川剧、品文化、游天府!
谢谢。 -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岳学渊先生,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
人民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川剧是巴蜀文化的瑰宝,特别是去年《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川剧振兴发展进入法治化轨道,请问这一年有哪些积极成效?谢谢。
-
宋俊武: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发布实施。一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
宋俊武:
一是川剧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4年举办第六届川剧节暨第二届川剧汇演,集中川渝两地27个院团33部、42场川剧精品演出,推出《中国有川剧》系列微纪录片、“2024川剧抖起来”等活动,线上线下超3000万人次观看。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展示展演等活动相继举办。川剧艺术表演团体开展“百场百戏”展演,走出剧场、走进街巷,深入景区、场镇等场景,将川剧演出送达基层。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川剧专题形成网络热议,“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在央视和微媒体平台火爆出圈。川剧院团通过抖音、小红书传播,展示排演、练功、化妆等台前幕后,从网络流量引导为剧场留量,吸引了众多青年粉丝关注。
-
宋俊武:
二是“川剧+”文旅融合业态进一步拓展。《芙蓉国粹》《川剧秀-传奇变脸》《蜀风雅韵》等多个川剧特色旅游演艺形成品牌。“三国折子戏”在成都锦里试演成功。成都“戏窝子”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效果,2024年以来,近70万观众走进省川剧院剧场、锦江剧场观看1280余场川剧综艺和折子戏专场演出,院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自贡、泸州等地依托川剧演艺和展示场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川剧特色体验热门打卡点。川剧文创推陈出新,变脸娃娃、川剧手办受到游客喜爱,8000份数字藏品《川剧脸谱·百戏千面》上线仅16分钟便销售一空,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还推出川剧变脸特款文创。
-
宋俊武:
三是院团创演质量进一步提升。《梦回东坡》《丁宝桢》等重点剧目完成全国巡演;创排《大千世界》《欧阳修》《追光》等剧目。《芙奴传》《情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优秀剧目展演,《火塘》入选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变脸》《跪门》《打饼》入选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变脸》荣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复排提升“十佳案例”。6个川剧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
-
宋俊武:
四是川剧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自2025年起开展川剧专业“5+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全国首个戏曲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戏曲表演(川剧、4年制)”正式落户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师带徒”名家传戏、青年人才扶持、编剧评论培训班等,形成人才“传帮带”良性互动机制。
-
宋俊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强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巴蜀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 -
主持人 方小虎:
谢谢。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我们非常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会后采访今天到场的青年川剧演员代表和川剧界的资深专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将做好对接和联络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