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成都市、宜宾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我省深化医改的具体情况。

  • 主持人 宁光霞:

    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先生,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先生,省药监局副局长周全先生,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晓涛先生,宜宾市副市长罗春涛女士,攀枝花市米易县副县长朱新先生,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唐雪峰先生作介绍。

  • 唐雪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特别是深化医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 唐雪峰:

    四川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也是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我们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5年来,四川医改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 唐雪峰:

    第一阶段是夯基固本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解决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基层卫生工作薄弱问题。

  • 唐雪峰:

    第二阶段是探索突破期。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唐雪峰:

    第三阶段是攻坚成型期。在全国率先建立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二类疫苗、体外试剂“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被国家列为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医疗三监管”(即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实施监管)平台,探索出医疗服务综合监管的“四川模式”,基本完成医改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的立柱架梁。第四阶段是高质量发展期。

  • 唐雪峰:

    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2021年获批建设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2023年自贡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2024年成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仅有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

  • 唐雪峰:

    新一轮医改以来,全省政府卫生支出从2008年的179.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45.16亿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降至2022年的26.91%,人均预期寿命由2008年的73.93岁提高到2023年的78.0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唐雪峰:

    成功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卫生机构数全国第3,三级医院数全国第1,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全国第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5。

  • 唐雪峰:

    近年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推进符合本地实际的深化医改之路,出实招讲实效。成都市推出“信用就医”“一次付”模式(即打通医疗机构缴费数据与医保结算数据,按照先医保后自费的顺序,在诊间完成扣款结算),满足群众“先诊疗、后付费”的就医需求,较好解决群众就医缴费“排长队、多排队”的痛点;绵阳市创新推行医疗“微改革”,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充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同时,还创新探索出三种县域内医共体模式,以宜宾市江安县为代表的实体运行(设立具备法人资格的总医院,作为独立事业单位,单独增编核岗,行使医共体人事管理、业务发展、内部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权)、以攀枝花市米易县、南充市仪陇县为代表的虚实结合(设立总医院或医疗集团,“虚”体现为总医院无独立法人资格、无编无岗;“实”体现为依托县医院建立总医院党委、十大管理中心等,将成员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实质整合)、泸州市泸县为代表的分片管理(结合服务人口、地理位置、机构布局等因素,因地制宜组建2个以上医共体,划片服务)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我们今天也把其中的一些市县请来了,一会大家可向他们提问了解具体情况。

  • 唐雪峰:

    下一步,四川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遵循建设健康中国之路,大胆探索、砥砺奋进,为全国医改贡献四川智慧和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唐雪峰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媒体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川经瞭望记者提问。四川是医疗服务需求大省,也是药品需求大省,请问四川在助力药品研发上市和满足临床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周全: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们积极指导企业新药研发,组织注册、生产、检验领域的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靠前服务,举办“论见川药”系列专题活动进行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助力药品研发上市,大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近年来,我省临床急需新药以及针对儿童和老年群体的药品研发项目申报数量增长明显,年均有100余个品规药品获批上市,其中有4个1类创新药已获批上市,还有10余个1类创新药正在临床试验和注册审评中。

  • 周全:

    我们大力助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对参与评价的药品,优先开展现场核查和增加标识备案等,加快了对原研药替代的步伐,争取让群众用药选择更多、用药成本更低。截至2024年5月,我省共有784个品规的药品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周全:

    我们组织筛选出药品研发重点项目,并选派专人成立专班跟踪服务。主动为创新药和仿制药的研发及注册提供技术咨询与政策指导、优先组织开展药品注册核查和注册检验抽样、协助申请人与国家药监局开展有效沟通汇报。

  • 周全:

    目前,临床急需的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醋酸阿比特龙片、用于儿童全身麻醉的吸入用七氟烷已获批上市,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KH631眼用注射液、治疗阿兹海默症的五加益智颗粒等创新品种正开展临床试验,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司普奇拜单抗已提交上市申请。这些药品上市后,将增加临床治疗选择,改善用药适应性,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创新发展带来的利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请继续提问。

  • 四川发布记者:

    四川发布记者提问。请问成都市在深化医联体发展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做法,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谢谢。

  • 杨晓涛:

    谢谢您的提问。医联体的关键在于“联”。当前,成都正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联合国家队”和“联通最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体系的扩容下沉。目前,全市建立了各类医联体154家,基层医疗机构平均诊疗量增长了41.27%,县域就诊率达到96.4%,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 杨晓涛:

    一方面,联合国家队,我们推动市、县、镇(街)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与国家队、省队联合。比如:14个区(市)县的1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华西妇儿联盟”,让“华西”医疗资源直接下沉社区,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在线诊疗、转诊绿色通道等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大型三甲医疗机构领办、托管了我市31家医疗机构,合作期间,20家被领办、托管医疗机构实现等级提升。

  • 杨晓涛:

    另一方面,联通最基层,推动市、县级三级公立医院积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通。比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成都高新区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针对近年来居民关心的肺结节问题,打造包括呼吸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健康管理师在内的肺健康“全专联合”门诊,实现三甲医院评估、绿色通道诊疗、社区随访、健康管理的闭环服务。

  • 杨晓涛:

    此外,要求医联体内统建1个“号源池”,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将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号源和床位提前下放至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逐步解决患者“门诊挂号难、入院等候长”的问题。同时,医联体内还建设了心电、影像、检验、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探索建设患者“家门口检查、大医院诊断”的有效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晓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健康报记者:

    健康报记者提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广大群众对“病有所医、医有所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适应群众看病就医的新变化,四川在深化医保改革上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 彭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记者提问,也感谢你对四川医保的关心。近年来,四川持续巩固基本医保制度、优化医保便民服务,不断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 彭波:

    在持续巩固基本医保制度方面。落实居民参保财政补助640元/人·年标准,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实现应保尽保,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开通医保个人账户代缴居民医保费,全省参保数达8132.8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我们稳步提升待遇水平,全省职工、居民基本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70%,此外还通过多重保障机制,接续减轻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 彭波:

    在支持优质医药服务发展方面。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累计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249 项,支持医疗机构可以将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项目尽快用在群众身上。加大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力度,先后完成集中带量采购药品450个、医用耗材13类,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超过50%和80%。

  • 彭波:

    如四川牵头开展口腔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成功将口腔种植均价从15000元降至7000元左右,让广大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地“惠民医疗”。率先创新国家谈判降价药品落地保障机制,使群众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国家谈判降价的创新药,2023年全省国谈药品报销达到564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46亿元,实际平均报销比例超过70%。

  • 彭波:

    在优化医保便民服务方面。推进医保服务均衡可及,全面实现一县区一医保服务大厅、一乡镇一医保服务窗口、一村一代办点,在银行、医药机构建成1200余个“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形成“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加快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面,进一步方便患者异地就医,全省共计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5.4万余家,2023年直接结算异地就医5369万人次,基金支付272亿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彭波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四川在建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 唐雪峰: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方便可负担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

  • 唐雪峰:

    建强县级“龙头”。依托县医院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信息“八统一”管理,建设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和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十大中心”。支持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高海拔地区县医院能力建设,推动县级医院达标创等,到2025年,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三级标准。

  • 唐雪峰:

    做活乡级“枢纽”。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高标准打造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技术和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片区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镇集中布局。配齐中心乡镇卫生院适宜设施设备,推进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急诊急救、儿科、健康管理、中医药等服务,增强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

  • 唐雪峰:

    做活乡级“枢纽”。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高标准打造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技术和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片区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镇集中布局。配齐中心乡镇卫生院适宜设施设备,推进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急诊急救、儿科、健康管理、中医药等服务,增强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

  • 唐雪峰:

    筑牢村级“网底”。推动村卫生室减量提质,数量由5.4万调减至4.2万个,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67.5%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1.23万个开通医保联网结算,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村医“大换血”进程,引导65岁以上村医有序退出,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拿出近1000个编制用于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乡入村,90%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唐雪峰先生。请继续提问。

  • 大众健康报记者:

    大众健康报记者提问。四川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有那些鲜活的实践?

  • 罗春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守护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宜宾市以“让群众有更加可感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体验”为工作导向,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宜宾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更加”。

  • 罗春涛:

    第一个“更加”是,在管理体系上更加健全和有力。我们单设市中医药管理局,区县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增设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选优配备了110多名专职队伍。我们还出台了中医药强市建设十条措施,市财政每年单独预算5000万元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实现了中医药工作有机构队伍、有政策保障。

  • 罗春涛:

    第二个“更加”是,在未病先防上更加精准和有效。我们坚持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探索开展了“四个一”的服务模式,即:建设一个健康数据中心、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一套中医诊疗方案、研发一系列大健康产品,对慢病早期人群进行主动干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了近1000万人次的全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筛选出185万条慢病早期人群信息,然后从中随机选择了近7000名轻度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轻度高血脂的群众进行中医药干预试点,干预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试点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10个中医药干预方案,研发并转化了养生药膳汤、精油泡浴包、中药咖啡奶茶等38个“宜人本草”大健康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群众好评的“爆款”。

  • 罗春涛:

    第三个“更加”是,在服务供给上更加优质和有感。我们引进了国医大师张大宁、岐黄学者杨明、寇氏儿科等专家流派在宜宾建设传承工作室,同时,依托全国三家之一的苗医药研究所,收集整理苗医药特色疗法29种、传统医药技术11项,获得国家专利18项,拥有国家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1项、省级4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中医的诊疗服务和苗医药的特色疗法、传统技术。另外,我们还遴选了10个骨伤病种,试点由“手术治疗”改为“无创康复”,实施按疗效付费,患者医疗费用比原来降低了35%左右,全市中医药诊疗量、中药处方量每年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中医药服务更加的便民惠民、可感可及。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罗春涛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新闻网记者: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药品通过集采后价格确实降了不少,但也有人担心质量会不会也随之降低?请有关部门回应一下。

  • 周全: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首先,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确保集采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我省为保障集采中选药品质量,始终坚持对集采药品企业和品种实施重点监管,建立“一企一策、一品一档”监管模式和专项监管台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管。

  • 周全:

    一方面,切实加强集采中选药品生产流通环节专项检查整治。在生产环节,对我省集采中选药品生产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体系全覆盖监督检查,全面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重点检查原辅料来源是否合法、生产工艺与批准工艺是否一致、质量控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督促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出合格药品。

  • 周全:

    去年,我省完成集采中选药品专项检查78家次,未发现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在流通环节,对集采中选品种的储存配送企业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每年开展飞行检查和经营环节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持续合规经营。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药品风险研判会商,排查风险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有效保障了集采中选药品质量安全。

  • 周全:

    另一方面,加大集采中选药品质量抽检和监测力度。统筹制定全省药品质量抽检计划,每年安排省级抽检药品9000批次和多个专项抽检,对集采中选药品实施全覆盖质量抽检。去年,全省共完成省级抽检药品9763批次,涉及4015个品种、5270个被抽样单位,完成集采中选药品全覆盖抽检1046个批次,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时,我省还加大了对集采中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截至目前,我省生产的集采药品均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聚集性信号,请大家放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请继续提问。

  •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四川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已经一年了,目前这个医共体建设的成效如何,新模式下有哪些典型的经验可以推广?谢谢。

  • 唐雪峰:

    非常感谢你对“八统一”工作的关注,这也是我们在努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省各市县都在医共体“八统一”工作中积极探索,也有许多收获,产生了不少鲜活的例子,今天我们请来了攀枝花市米易县副县长朱新先生,下面请朱新先生回答。

  • 朱新:

    感谢对基层医疗卫生和县域医共体的关心。米易县以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为遵循,全面推进县域医疗资源优化和集成改革。一方面,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现“编制、岗位、人员”统一,人员怎么用由医共体来安排;破立结合,统规统建、集中核算,实现“管理、信息、财务”统一,运营怎么管由医共体来决定;统筹整合、集采统配,实现“经费、药物”统一,资源怎么配由医共体来统筹。

  • 朱新:

    另一方面,设立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实现党务行政、医疗、公卫、人力、财务、医保、药械、信息、监督、宣教的集中统一办公,提高运行管理效能。建立医共体心电、影像、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 朱新:

    通过改革,医疗服务质效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首先,医疗机构管理运行成本大幅下降。通过对人员、资金、药物、设备等资源的统筹安排和扁平化管理,每年节约综合管理运行成本大概640万元。

  • 朱新:

    其次,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学科整合、优化布局,实现医疗机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全县建成针灸和麻醉等省市重点专科6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0余项,基层诊疗量较改革前提高9个百分点,县域就诊率达到93.6%。

  • 朱新:

    再次,老百姓获益得到实惠。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能力提升,老百姓看病更方便、疗效更明显、费用更低廉。2023年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82元,累计为患者节约超2500万元的费用,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 朱新: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医协同”改革,把县、乡、村医疗机构整合成一个大的综合共同体,就像“一家人”一样,共同发展进步,推动服务模式转变,为老百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请继续提问。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四川是医疗资源大省,也是医疗服务需求大省,请问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有哪些主要的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 唐雪峰: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们主要聚焦三个方面,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 唐雪峰:

    聚焦“建高地、登高峰”。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建设,先后获批1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成2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5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唐雪峰:

    聚焦“重均衡、促发展”。规划布局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国家、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18个、236个、1483个。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30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并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后期运行管理。持续深化成都、自贡、攀枝花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推动集团内组织管理、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药械采供、培训考核“六一体”以及资源下沉、资源共享、家庭医生、医防协同、中西医协调、延续护理服务“六协同”。

  • 唐雪峰:

    聚焦“筑网底、强基层”。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基层基础设施补短、基层关键设备升级“四个三年行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每年统筹选派5000余名专家人才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支持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88个脱贫县、67个民族县、83个革命老区县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去年,全省受扶县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分别提升12%、19%、7%。每年选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000余名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组织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临床医生等11万余人成立家庭医生团队近三万个,实施“23433”卫生健康规范化服务,即全面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两张责任清单,开具医疗、运动、公卫三张处方,坚持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四师协同,对辖区居民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强化“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时间关系请提最后一个问题。

  • 成都日报记者:

    成都日报记者提问。全省有近1/3的三级医院集中在成都,请问成都现在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 杨晓涛:

    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项工作也是今年成都市的重点工作。

  • 杨晓涛: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目前共有133家三级医院,其中64家三甲医院,三级医院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区。同时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部省属医院和市属医院,共设置了6个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带动提升了全市医疗卫生能力水平。我们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便捷度、诊疗水平和就医体验,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 杨晓涛:

    一是着力提升就医便捷度。我们结合成都产业和人口聚集趋势,按人口需求评估缺口,全域“一盘棋”合理布局配置医疗资源,优化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优质资源的单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提升市域医疗服务效能。比如:面对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在高新区、大邑县等6个区(县)规划建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高新医院、成都市脑科学医院等6个市级公立医院分院区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既弥补毗邻行政区域医院“互为空白”的短板,又防止“重复建设”,将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

  • 杨晓涛:

    二是着力提升诊疗水平。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临床专科能力。近5年来,我们统计发现呼吸科、心血管科的诊疗量排名靠前,为此,我们全力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争创国家“双中心”,打造医疗高峰,同时已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我们还通过引进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登峰计划”、打造“成都名医工作室”等措施,着力提升诊疗水平。

  • 杨晓涛:

    三是着力提升就医体验。为了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更省心、更省时,我们提出30余项措施。比如:试点开展“一卡通”,实现群众就医一卡通、一码通,让群众“更省心”;试点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信用就医”等,实现群众就医少跑路,让群众“更省时”;建成全市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减少群众就医不必要检查,让群众“更便捷”。着力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晓涛先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也感谢今天所有的发布人。记者朋友如果还有关注的其他问题,欢迎和省政府新闻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各位。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成都市、宜宾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