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民政厅、遂宁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我省基本民生保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女士,遂宁市民政局局长赵维强先生,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梁军先生,民政厅养老服务与事业发展处处长马江女士,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女士作介绍。

  • 张晓玲: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全省民政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统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下面,我向朋友们作简要介绍。

  • 张晓玲:

    在“弱有所扶”上,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我们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

  • 张晓玲:

    我们对遭遇急难、临时遇困的群众,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确保能够就近就地申请临时救助,得到及时保障。我们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达到740元/月、533元/月,低保标准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 张晓玲:

    我们持续巩固拓展兜底成果,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

  • 张晓玲:

    在“老有颐养”上,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我们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 张晓玲:

    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各类为老服务站点已随处可见,比如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为老服务站,提供了居家上门服务、日托、助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服务等6大类养老服务,设立的老年食堂,最大供餐量500多份,并为肖家河街道其他4个为老服务站提供餐食配送服务,可口的菜品、温馨周到的服务,得到了老年群众的普遍认可。

  • 张晓玲:

    我们还着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四川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两届,去年首届吸引了3万余名老年朋友参赛,今年第二届正在全省范围蓬勃开展,欢迎老年朋友踊跃参与,共度美好“夕阳红”。

  • 张晓玲:

    在“幼有所护”上,多元化保障特殊困难儿童需求。我们持续提高儿童保障水平,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

  • 张晓玲:

    我们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

  • 张晓玲:

    我们连续三年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例如,“正心”工程专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已累计投入7028万元,筛查462万名学生,介入治疗3.4万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学生及家长757万人次。

  • 张晓玲:

    我们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积极推动全省25家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比如眉山市儿童福利院面向社会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教育,打造集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托养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填补了眉山市孤独症儿童专业康复教育的空白。

  • 张晓玲:

    在“残有所助”上,着力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我们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 张晓玲:

    我们积极推动两项补贴扩面,惠及14万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

  • 张晓玲:

    我们持续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全省有21家机构,占全国的1/7强,开放床位近2万张,占全国的1/4强,精神卫生福利在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医院等级、综合实力、社会效益发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张晓玲:

    我们探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设置社区康复机构(站点)超过400个,登记康复对象近3万人,年服务人次超过30万。自贡、遂宁等多地形成了“阳光驿站”“遂心家园”等本土特色品牌的服务模式。“精康融合行动”帮助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人员恢复生活自信、自理,更好融入社会、实现就业。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张晓玲女士。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提问。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请问民政厅有什么具体举措?

  • 张晓玲:

    感谢你的提问。民政部门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主要是生活遇到困难、需要救助帮扶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我们重点从服务能力、对象分层、分类救助上入手,目的就是要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 张晓玲:

    从服务能力上,我们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将日常走访摸底、常态化风险排查与定期集中摸排相结合,加强动态跟踪和分析研判,主动发现救助需求。建成运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 张晓玲:

    从对象分层上,第一个圈层是困难程度最深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第二个圈层是低保边缘家庭,我们已出台认定办法,把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1.5倍之间、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家庭纳入。第三个圈层是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刚性支出大的家庭。此外,还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

  • 张晓玲:

    从分类救助上,社会救助工作涉及民政、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部门,我们发挥协调联动机制,持续完善各类救助政策,根据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情形,梯次配置差异化救助政策,扩展救助范围。

  • 张晓玲:

    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做好低保等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主要是做好相关专项救助。

  • 张晓玲:

    我们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省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年连续增长,省级财政投入连续3年每年递增4亿元,今年达21.8亿元。同时,加强急难救助、发展服务类救助,今年还印发了《关于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的关注。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张晓玲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提问。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助餐服务纳入了今年全省民生实事,请问目前我省老年助餐工作的推进情况怎么样了?

  • 马江: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关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我省及早谋划,2023年省级投入4000余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试点。同步印发《四川省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建设导则》《四川省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规范》。自贡市制定《老年服务助餐点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巴中市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参与,依托志愿者组建服务队,提供配餐送餐服务。

  • 马江:

    今年起,我省全面启动实施“蜀适幸福食光”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明确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的发展目标。30个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纳入2024年全省民生实事加以推进。我们坚持政府扶持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支持推动服务主体降成本、提质量、树品牌,实现可持续。成都市、绵阳市等地建立“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双补机制,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 马江:

    目前全省正按照“个人掏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形成“中央厨房+长寿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助餐服务,已经涌现出了“奶奶的厨房”“众惠餐厅”“浣花长者食堂”等知名老年助餐服务品牌。

  • 马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解决老年人助餐需求的急难愁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精准施策,推动科学布局“有人来”、服务运营“可持续”,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多元化供给和常态长效运营,让养老服务更有烟火气、更具人情味!
    我就介绍这么多。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马江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能否介绍一下,如何做好特殊困难儿童的兜底保障,开展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 张晓玲:

    谢谢你关注儿童工作。我们始终围绕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分层分类、按需施策,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包含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内容”。创新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为你而来 相伴成长”等系列品牌项目,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成长。

  • 张晓玲:

    比如,广元市实施周末两天、寒暑假两个假期“2+2”延伸替代服务,开展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以前周末,留守儿童可能无所事事,现在周末两天,1天在老师的陪伴下学习瓦片画、做课后作业、与同学做游戏等,另外1天,帮助家里做做家务,有效弥补了周末两天陪伴的“真空期”。

  • 张晓玲:

    广元市还邀请“麻柳刺绣”“白花石刻”等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人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实施篆刻、陶艺、刺绣、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项目,通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浸润滋养儿童心灵,有效培塑儿童明历史传承、爱家乡热土,促进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谢谢你的关心。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张晓玲女士。请继续提问。   

  • 遂宁传媒集团记者:

    遂宁传媒集团记者提问。刚才提到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能否介绍下具体怎么开展?

  • 梁军:

    谢谢你的提问。“大数据预警+铁脚板摸排”,是指在畅通低收入人口自主申报的渠道之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来,纳入到动态监测体系当中,这也是民政部门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主动发现需要救助困难群众的有效方法。

  • 梁军:

    线上“大数据预警”,就是依托我们各级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通过部门数据比对发现风险并作出预警,既作为开展走访摸排的工作线索,又为相关部门分层分类开展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

  • 梁军:

    线下“铁脚板摸排”,就是依靠我们基层民政部门和工作人员、村社干部、社会力量等,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引导申请相应救助;情况复杂的,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办法集体研究处理;符合终止救助条件的,就要及时终止。入户走访,既是规定的工作程序,也是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所以我们形象的称之为“铁脚板”。

  • 梁军:

    从运行情况来看,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在增强基层主动发现、精准识别、综合救助等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省级平台共推送各类风险预警线索24万条,各地通过对这些家庭走访摸排,已将其中近3万预警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帮助这些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 梁军:

    比如,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刚性支出较大。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触发了自动预警。叙永县民政局根据预警线索会同乡镇开展走访核实。经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当地按程序将该家庭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并将其以“单人户”形式纳入低保。同时,当地还帮助这户家庭申请中电科“同舟工程”帮扶项目,有效缓解医疗刚性支出压力。这种个案是我们日常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的缩影,我们也将持之以恒做好监测帮扶工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梁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光明日报记者: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下一步四川在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方面有哪些做法?

  • 马江: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看到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往往成为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越来越被全社会关注。

  • 马江:

    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在全省推广使用《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丰富服务内容,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13余万户,试点建设近5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和10个市州级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中心。全省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实现全覆盖,提升12万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护理能力。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今年以来已为7000余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

  • 马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满足养老服务刚需,优化服务供给,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 马江:

    一方面,多策并举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加强对老年人的分类保障,提高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益。

  • 马江:

    另一方面,扩大供给提升服务质效。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设施,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精准服务支持。打造适老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型社区示范,加快建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网络。

  • 马江:

    再一方面,培育人才夯实服务基础。实施蜀养人才培英工程,对失能老年人护理专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分类,实施慈善助老行动,打造老年人关爱慈善项目和老年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失能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上就是我的介绍。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马江女士。请继续提问。

  • 中国社会报记者:

    中国社会报记者提问。社区康复是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民政部等四部委印发“精康融合行动”后,四川如何抓落实?

  • 张晓玲:

    精神障碍的低治疗率和低康复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负担。社区康复服务旨在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就业和自立能力,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开展了“精康融合行动”,在四川,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制定了我省2023-2025的三年实施方案,提出了六大行动20项具体任务,形成布局结构设置合理、服务主体组成多元、形式方法多样灵活、转介衔接顺畅有序、管理机制专业规范、康复服务网络广覆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 张晓玲:

    从“精康融合行动”去年开始实施以来,我们安排中、省福彩公益金补助超过7000万元,支持了136个县(市、区)精康服务融合发展,累计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超过50万人次,帮助恢复生活自理患者超过4000人,促进康复后实现就业患者超过200人,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迎来良好发展势头。也期待各位媒体记者继续关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张晓玲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新闻网记者: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刚才提到遂宁等地在社区精康服务领域持续深耕,形成了本土特色品牌的社区精康服务模式,请问遂宁在实施“精康融合行动”有哪些举措?

  • 赵维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我们坚持把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作为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符合遂宁实际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着力打造“遂心家园”品牌,切实解决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患者及其家庭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 赵维强:

    首先是科学谋划站点建设。我们以县区为单元片区化布局,充分发挥县级指导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相邻镇街统筹建站、整体联动,有力保证服务的覆盖面,最大程度方便患者接受服务。同时,我们坚持生活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原则,规范打造温馨生活场景,营造居家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比如,安居区龙港社区和三合碑社区康复站覆盖了周边近4万群众,附近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可以到康复站参与心理咨询、手工、阅读、厨艺等康复训练,也可以到辖区内的爱心商超、爱心企业、农疗基地等接受康复训练,该社区康复站已服务患者500余人次,帮助4名对象实现了辅助性就业。

  • 赵维强:

    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培育。我们联合卫健、残联等部门,不断壮大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同时,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参与,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纳入专家库管理30人,链接社会组织5家,发动社会工作者30名、志愿者55名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 赵维强:

    最后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围绕“生活、社会交往、职业”3项能力提升,规范服务内容,围绕“专业评估、指导用药、后续转介”3项职责,提供专业支撑。每个站点配备2~3名专业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撬动社会力量、公益慈善资源支持和参与,保障服务力量。为患者提供精神障碍识别、心理咨询服务、常见用药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功能训练、康复综合评估等全链条服务。今年以来,总计接受康复服务3121人次,实现辅助性就业20余人次,增强了患者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切实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赵维强先生。最后一个问题。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近年来,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值得特别重视,刚才提到的“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据了解已连续实施三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健康工程项目的相关情况?

  • 张晓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儿童是大家都关注的对象,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儿童近视、龋齿、脊柱侧弯、心理不健康等问题高发频发,已经成为家长、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烦恼和揪心的问题。

  • 张晓玲: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15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我省具有特色的“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试点工作方案,选择了4个市州进行试点探索。从名字就可以看到,“眸”是眼睛,“齿”是牙齿,“心”是心理,“身”是身体,这项工程就是系统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的近视、龋齿、心理不健康、脊柱侧弯等问题的健康工程。

  • 张晓玲:

    我们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机构”等模式开展宣传教育、筛查检查、转介治疗、专业力量培养等工作,还探索了“公益慈善+”的模式,补齐资金和工作力量不足的短板。针对困境儿童,在筛查、治疗等方面还特别建立绿色通道,进行倾斜补助。经过前期4个市州的试点,这项工作已形成可复制、可学习、可借鉴的工作模式,也广泛受到儿童、家庭、学校、社会的欢迎。目前,已在全省21个市(州)全面分类推广,将会逐步应用到全体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期待你们和我们一样,持续关注儿童身心健康问题。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张晓玲女士。谢谢记者朋友还有新闻发布人,记者朋友还有关注的问题欢迎和四川省新闻办取得联系,我们做好联系服务工作。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民政厅、遂宁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