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5万件!四川发布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成绩单

4月24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中心、文旅厅、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发布了《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和《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 四川在线: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中心、文旅厅、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与对外推广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省知识产权中心党组书记赵辉先生,文旅厅副厅长宋秋女士,省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杨早林先生,省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陈永红先生,向大家介绍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赵辉先生介绍情况。

  • 赵辉:

    首先,借这个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多年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由我来发布《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和《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 赵辉:

    2022年,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总体思路,深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效率管理、高水平服务等系列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四川省在国家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 赵辉:

    一、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迈入新阶段

    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2—2035年)》,对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新一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全面启动,截至2022年底,我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2个、试点城市4个,强县建设示范县4个、试点县13个,试点示范园区4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2个、示范单位(含软件正版化)14个、示范园区(基地)6个,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14668家;有24项发明专利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

  • 赵辉: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量质齐升。全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5万件,同比增长31.6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87万件,同比增长24.64%;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06件,同比增长25.24%。PCT国际专利申请718件,同比增长12.19%。新增注册商标23.09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累计149.21万件。新增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29件。新增作品著作权登记22.9万件,同比增长了25%。累计植物新品种权授权1081件。

  • 赵辉:

    在创新改革方面激发新活力。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两项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获“优秀”等次,4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成都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验收。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商业秘密保护创新、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和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等多项国家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 赵辉:

    版权贸易合同备案登记输出数量首次超过引进数量。“四川移动微法院”平台,让当事人在线即可完成网上立案、出庭、调解工作。成都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集中审理全省技术类纠纷案件546件。四川省成都市检察机关首创建立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大幅度缩短维权周期,有效拓宽维权渠道,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

  • 赵辉:

    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在推动数量上升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激发部门协同合力,共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发展护航。

  • 赵辉:

    行政保护效果明显。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铁拳”“春雷”“蓝天”等专项行动,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70件,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523件,案值6.31亿元;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案件5件。版权部门扎实开展院线电影版权,冬奥会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办侵权盗版案件111件,同比增长105%,6件涉嫌侵犯著作权案件列入国家挂牌督办。海关部门实施“龙腾行动2022”等专项行动,共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873批次,扣留侵权货物864批次,查获各类侵权货物254.76万件。

  • 赵辉:

    司法保护更加有力。全省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472件,审结21469件;以调解、撤诉方式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668件和8695件。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罪案件101件238人,批准逮捕66件122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238件695人。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2”等专项打击行动,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产品案件2757件,移送审查起诉2010件,同比分别上升68%和85%。侦办四川截至目前涉案金额最大、查获盗版图书最多的侵犯著作权案和西部地区犯罪嫌疑人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制售伪劣“黑心棉”案。

  • 赵辉:

    三、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对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盘活用好各类知识产权资源,给知识“标价”、为创新“赋权”,经济社会效益加速显现。

  • 赵辉:

    在转化运用方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单位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646项。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成融资服务5.71亿元,同比增长60.39%。国家级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快建设,支持重点领域、产业、商协会建设13个运营分中心。新建省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2家、共计6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3620项,成交额达到1649.77亿元。“天府乡村”公益性集体商标用标主体3525家,用标产品9007个,全年带动农产品销售202.95亿元。

  • 赵辉:

    在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四川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成都铁路港)中心”正式授牌启动,布局建设6个“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全年审核发放限制进出口技术和两用物资出口许可证件1595件。

  • 赵辉:

    在深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方面。开展了“2022川渝知识产权服务业技能大赛”“天府知识产权峰会”“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2022四川品牌发展大会”“创新者之夜·2022”等知识产权等交流活动。

  • 赵辉:

    四、典型案例总体情况

    本次发布的案例,是在省知识产权工作和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筛选推荐基础上,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心评选、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定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十大典型案例,真实反映了我省在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成效。这些案例涵盖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多种类型,其中行政执法案例5件,司法案例5件;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这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突出了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和“行刑衔接”工作,反应了我省在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建设中取得的良好成效。案例已书面印发给各位记者朋友,包含相关案件的具体案情以及案件评析,供大家参考。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赵辉先生。下面开始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新华社记者:

    我是来自新华社的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公开信息显示,上个月《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已经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预计年内能够出台。请问,《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有哪些特色?谢谢。

  • 赵辉: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3月底,《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通过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二次审议。这是我省第一部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旨在构建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并重的制度体系,为各类型知识产权提供“全链条保护”。推进条例立法工作既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有力措施,也是助力四川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具体行动。

  • 赵辉:

    在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我们既注重以上位法为依据,又特别注重总结我省地方工作经验,结合我省地域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 赵辉:

    首先,条例草案深化探索创新,积极总结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成效。为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提出支持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经济主体功能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公共服务、信用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为进一步深化我省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制度改革,支持辖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活力和实施效益;为提高司法保护效益,提出人民法院应当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和繁简分流改革。

  • 赵辉:

    其次,条例草案注重加强协同配合,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为加强行政、司法、社会组织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条例草案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制度。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条例草案明确了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泛珠三角等区域知识产权立案协助、调查取证、证据互认和应急联动等方面区域协作机制。

  • 赵辉:

    最后,条例草案突出四川特色,加强了特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为积极开发和保护我省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资源,条例草案特别在加强文化传承、文创开发、旅游推广、川产道地药材保护、中药研发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促进文化、旅游和中医药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提出了系列措施。

    回答完毕,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赵辉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记者:

    我是四川日报记者。我想请问杨早林主任。近日,四川在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发言,请问我省在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 杨早林:

    谢谢这位记者对我们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关心。“十四五”开局以来,我们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核心的内容来构建。在推进的建设过程中,一是主干机构建设体系化推进,持续在全省21个市(州)及部分区县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市州覆盖率超过66%。二是高价值创造体系不断强化,全省建成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33个。

  • ​杨早林:

    三是高效益运用体系不断完善,同步建设12个运营分中心,建成省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6家。四是高水平保护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高标准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106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杨早林:

    五是基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水平运行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该平台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州级区县分平台建设。目前建成了32家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 ​杨早林:

    通过不断努力,全省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形成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指标得分和排位大幅上升。以上就是我介绍的有关情况。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早林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提问。据了解,成都的一家企业与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的知识产权方面达成百亿美元合作协议,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这项合作对我省的生物医药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 陈永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与默沙东签订合作协议的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科伦博泰)。双方在2022年先后三次签署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科伦博泰公司将其创新管线中多款在研ADC候选药物项目以全球独占许可或独占许可选择权形式授予默沙东,合作交易金额达118亿美元,其中第三笔交易在2022年全球制药行业授权交易合作中排名榜首,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新纪录。

  • 陈永红:

    本次合作对于我省生物医药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一是标志着科伦博泰在ADC领域的研发实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默沙东的强强合作,将有力推动我国ADC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引领四川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向国际迈进;二是合作的9个ADC品种,将是潜在的世界级重磅产品,为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巨大产业价值,助推我省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科伦博泰作为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对四川生物医药建圈强链意义重大,将充分发挥其链主作用和创新能力,提升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能级。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陈永红先生。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 科技日报记者:

    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产生活,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了各界日益关注的话题。请问,近年来,我省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 宋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8项、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拥有省级项目1132项、市级3761项、县级5542项,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是名符其实的非遗大省。

  • 宋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既有公共属性,也具有私有属性。因此,我们从这两种属性出发,全方位开展研究探索,我省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概括起来,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 ​宋秋:

    一是强化对公共非遗项目的共同保护。一方面开展立法保护。四川省在全国较早颁布实施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分别出台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德阳市针对“绵竹年画”专门制定了《绵竹年画条例》,这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对加强非遗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另一方面,根据部分非遗项目具有区域公共属性,我们大力推进非遗项目申报地理标志,蜀锦、蜀绣、郫县豆瓣、荥经砂器等一百多项非遗项目已经成功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我们鼓励各市州培育自己的非遗公共品牌,比如成都市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非遗双品牌战略,300多款新开发产品纳入了“成都手作”非遗品牌体系。

  • ​宋秋:

    二是引导非遗机构及传承人加强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我们持续开展传承人研修培训,不断强化非遗机构及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我们也多次组织非遗机构和传承人参加香港授权展、川港文旅对接会等展会,用“走出去”的方式来开展非遗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遗机构和传承人能够熟练运用版权登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来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开展授权合作,实现市场价值。

  • 宋秋: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运用传统技艺创作了《十二月花》《莲花化生图》等藏羌织绣艺术品,进行了100项版权登记,并通过授权,与华为荣耀、环球影业、爱马仕、星巴克等品牌开展跨界合作,累计授权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在实现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得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点赞。蜀绣、羌绣、青神竹编的传承人与成都大运会、腾讯、雀巢、中国邮政等合作,开发大运会特供产品、主题游戏角色皮肤、限量版伴手礼等创意产品,实实在在享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收益。

  • ​宋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通过强化法规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培育非遗公共品牌等多种方式推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目前,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正在联合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四川省非遗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非遗机构和传承人开展非遗知识产权的确权、交易、授权提供便利。

  • 宋秋:

    在即将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我们要开办非遗授权展,这是这次非遗节的重点内容,借助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这个国际平台,更好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以省级品牌为引领,市、县非遗品牌为支撑的四川非遗公共品牌战略也正在加速实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将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也敬请大家继续关心、继续支持。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宋秋女士。提问环节到这里结束,如果各位记者朋友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联络各个职能部门,也可以和省政府新闻办联络,我们做好服务工作。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中心、文旅厅、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