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3年9月6日(星期三)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增进民生福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新闻发布会,届时将邀请省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与对外推广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增进民生福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向大家介绍四川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有关情况。

  • 主持人 宁光霞:

    推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为了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报销复杂、“跑腿”“垫资”等痛点难点问题。目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项服务工作,已经在我省推行一段时间。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邓顺涛先生,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中心副主任杨梅女士,请他们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邓顺涛先生作介绍。

  • 邓顺涛:

    目前,我省医保参保人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药店购药等费用已实现直接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垫资跑腿”问题,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也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和自助办理,切实提升了便捷度,让群众在异乡更有“医靠”。

  • 邓顺涛:

    一、整合政策完善制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更统一

    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2号),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和经办管理进行了规范完善,并要求各省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管理规定,及时调整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确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国家政策相衔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对标文件要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于2022年12月1日印发了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川医保发〔2022〕6号),配套出台《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对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备案管理,备案人员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统一,对异地就医经办管理服务进行了优化,进一步规范了异地就医业务监管、问题协同、资金管理、信息化标准等内容。

  • 邓顺涛:

    新政策自2023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测试和对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省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备案、结算、清算、协同等经办管理服务更规范更完善,信息系统运行顺畅度和直接结算成功率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我们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77%,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3%。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邓顺涛:

    二、持续推进拓围扩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更广泛

    一是全面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14年10月,我省建成上线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实现了住院费用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开启了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新篇章。2018年省医疗保障局成立以后,我们不断加强信息平台建设,2021年11月,全省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系统保障能力,提高了医保结算速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持续高速增长。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省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门诊慢特病、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费用都已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初,纳入单行支付管理的药品、高值药品、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也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随着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数量的持续增加,直接结算的医疗类型不断扩展,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将越来越方便。

  • 邓顺涛:

    截至2023年6月底,我省开通省内异地住院费用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5200家、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3100家、普通门诊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1.4万家、联网结算零售药店超过3.5万家。今年1—6月,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购药约1500多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约73亿元。

  • 邓顺涛:

    二是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住院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全覆盖。从2015年起,我省就创新采取点对点方式,与重庆、新疆、云南、海南等省份开通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1月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22个统筹区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23年6月底,我省超过4200家定点医疗机构,能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今年1—6月,直接结算外省来川住院约22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约17亿元。我省参保人员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约28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约22亿元。

  • 邓顺涛:

    试点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我们积极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在国家医保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省联合西南片区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从2019年12月起,先后开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慢特病、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目前,全省22个统筹区均实现了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省183个县(区、市)分别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直接结算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跨省医疗费用。全省超过1.13万家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2000多家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联网结算零售药店能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直接结算服务。今年1—6月,直接结算来川门诊就医购药约400多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7.65亿元。我省参保人员跨省门诊就医购药直接结算约300多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3.71亿元。

  • 邓顺涛:

    目前,我省参保群众省内异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和药店购药、特殊药品费用可以直接结算;跨省异地住院、普通门诊、五个门诊慢特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相关治疗费用和药店购药费用可以直接结算。

  • 邓顺涛:

    三、优化服务探索创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更便民

    一是备案服务全面实现线上办。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22个统筹地区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四川医保APP等渠道,推出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快捷办理服务,足不出户就能在移动设备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有效减少“跑腿”次数。目前我省17个统筹区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参保群众提供“即时办理、即时生效”的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服务,让参保群众无需再等待备案审核,即办即享。其余5个统筹地区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快速备案服务,下一步也将逐步开通跨省自助备案服务。

  • 邓顺涛:

    二是探索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新模式。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经办服务,加强医保业务省内及跨省通办。2021年试点开展异地就医备案线下跨统筹区通办,以“互办互认,即时生效”的方式为异地居住人员提供就近线下办理备案服务,深受老年人和不便于线上办理备案服务的参保人员好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我省12个统筹区开通备案服务跨统筹区线下通办业务,各地将备案通办业务下沉到各区县、乡镇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打通备案服务“最后一公里”。比如长期居住在成都的德阳市参保群众在成都市医保经办机构就可以就近线下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不需要再回参保地德阳线下办理。

  • 邓顺涛:

    三是开展跨省就医免备案试点。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南五省医保区域一体化发展,我省牵头探索西南片区区域内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工作,2022年7月1日,率先实现川渝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目前,我省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阿坝州、遂宁市和省本级与重庆市开通了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将具备条件的统筹区与贵州、云南的试点区域开通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便捷更多参保人员。免备案服务试点以来,试点区域总体结算运行平稳,基金支出可控。

  • 邓顺涛:

    四是建设特药系统,实现“双通道”供药省内异地直接结算。2022年年底,我省依托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全省统一的特殊药品系统,实现纳入单行支付的国家谈判药品及高值药品(我们把这两类统称为特殊药品)全省通办和异地直接结算,电子处方可流转到“双通道”供药机构结算,解决了省内参保患者使用特殊药品购药难、垫资压力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国家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及精细化管理水平。业务开通半年以来,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特药系统中有认定机构289家、治疗机构378家、“双通道”供药机构643家,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11万多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5.62亿元。

  • 邓顺涛:

    总的来看,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人群从职工参保人员到城乡居民参保人员;覆盖医药机构从三级医疗机构、大型连锁药店到应开尽开;覆盖医疗类型从住院到门诊、从普通门诊到门诊慢特病、从普通药品到特殊药品。异地就医备案从单一的线下渠道办理到线下线上多渠道办理,从提交材料办理到开通承诺自助办理等。我们改革创新、勇毅前行,不断扩面拓围,不断简化流程,逐步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中的一个又一个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继续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面提质,持续增加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持续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探索开展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线上服务试点,稳步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邓顺涛先生,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和以往政策相比,今年开始执行的医保异地就医新政策有哪些变化,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 杨梅: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去年1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对全省跨省及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统一,新政策于今年的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杨梅:

    变化一:调整了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范围。新政策将非急诊且未转诊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纳入到备案人员范围,实现了异地就医人群全覆盖;对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也就是说急诊抢救人员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就可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群众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 杨梅:

    变化二:统一全省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期。根据新政策规定,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实行一次备案、长期有效,意思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只要未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参保状态也没有发生变更的,备案就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实行一次备案、半年有效,意思是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在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新政延长了备案有效期,缩短了变更和取消的时限要求,让异地就医备案更加方便灵活。

  • 杨梅:

    变化三:统一异地就医人员结算和报销政策。这个是我们参保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新政策规定,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时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通俗点说就是异地就医医药费用中哪些能纳入医保报销要根据就医地医保目录来确定,具体基本医保待遇支付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要按照参保地的政策执行。如果是垫付资金后回参保地申请手工报销,报销时目录和待遇政策都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新政策对报销待遇也做了明确规定,长期异地备案人员不降低待遇支付比例;异地转诊人员和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降幅不超过10%;非急诊且未办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降幅不超过20%。我省目前实行市级统筹,各个地区根据以上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支撑能力等情况,合理设定本统筹区异地就医待遇支付政策。具体情况参保人员可详细咨询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

  • 杨梅:

    变化四:新增了允许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规定。根据新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在入院前未及时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也可以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如果是自费结算出院的,可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后申请医保手工报销。新政策尽可能减少参保人员垫资回参保地手工报销的不便。

  • 杨梅:

    变化五:新增外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规定。新政策规定,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可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 杨梅:

    变化六:新增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原则上执行参保地规定的本地就医待遇支付政策。我举例说明一下,例如遂宁市某异地长期居住参保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备案到成都市,在备案有效期内,该参保人员在备案地成都可以享受直接结算服务,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符合参保地相关政策规定,也可以回参保地遂宁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原则上执行遂宁本地就医待遇支付政策。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梅女士,请接着提问。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事关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老百姓都很关注。请问参保群众应该怎样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谢谢。

  • 邓顺涛:

    感谢记者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也是参保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我从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异地就医。我省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实行市级统筹,全省21个市(州)加上省本级一共是22个医保统筹区,群众在哪个统筹区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哪里就是参保地。参保群众在参保地以外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的行为就是异地就医,包括省内异地就医和跨省异地就医。例如阿坝州的参保人员到成都就医或重庆就医,就分别属于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

  • 邓顺涛:

    其次,向大家介绍异地就医如何结算。一种是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在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通过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进行费用直接结算,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医药机构进行结算。相当于参保群众在医院结算时就进行了医保报销,不需要垫付费用后再拿纸质发票回参保地报销。另一种是手工结算。参保人员因故无法直接结算的,可以个人全额垫付后回参保地申请手工报销。

  • 邓顺涛:

    第三,向大家介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如何操作。符合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需遵循“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的流程。参保人有下列情况可以申请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第一类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含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第二类是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含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和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邓顺涛: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到参保地各级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医保服务站等现场办理;二是通过参保地指定的线上办理渠道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四川医保APP等申请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参保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时,只需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直辖市,例如要备案到海南、西藏等省级统筹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医的,直接备案到就医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即可。我省参保群众异地普通门诊及药店购药无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就可以直接结算医药费用。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邓顺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人民网记者:

    我是人民网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异地就医的患者在使用纳入医保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这些比较昂贵药品的时候,是否可以直接结算,是否需要备案?谢谢。

  • 杨梅:

    谢谢记者的提问,也谢谢你的关注。参保人员省内异地使用特殊药品购药难、垫资压力大也是我们医保一直在着力推进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每年都有大量的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如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药品。

  • 杨梅:

    为了方便用药管理,提高报销待遇,我省将国家谈判药品中价格昂贵、用药人群特定、用药指征明确的药品和国家药品目录内高值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这部分药品我们统称为特殊药品,对于特殊药品我省执行特定的支付政策、“五定”管理和“双通道”供药机制。“五定”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保障参保人用药便捷性的同时提升了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双通道”供药机制有效改善了该类药品“进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购药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 杨梅:

    在2023年以前,由于各统筹区特殊药品信息系统独立建设,“五定”管理未实现全省互认,参保人员不能异地办理病种认定、直接结算特殊药品费用,价格昂贵的药品费用给参保人员异地用药带来非常大的垫资压力。为切实解决参保人员异地使用特殊药品“垫资跑腿”等痛点难点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在全省医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上线后,着手统一全省特殊药品经办管理和信息系统,在2022年底建成“全省特殊药品经办管理系统”,实现特殊药品从病种认定到费用结算全省通办。特药系统于今年的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系统上线后,四川参保人省内异地申请使用执行“五定”管理的特殊药品时,在就医地特殊药品认定机构便可进行病种认定和实名登记,在全省各特殊药品“双通道”供药机构均可直接结算药品费用,免去了参保人回参保地做病种认定和报销费用的麻烦。

  • 杨梅:

    参保人省内异地申请使用特殊药品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不降低医保待遇水平,病种一次认定长期有效。特药系统运行半年多以来,为参保人员提供了便捷的特殊药品经办服务,切实减轻了重特大疾病患者异地就医“垫资、跑腿”的就医负担。

  • 杨梅:

    我举一个特药结算的例子,乐山市某参保人员,因患非小细胞肺癌,需要使用“阿来替尼”治疗,于2020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医后回到参保地做病种认定,并继续在华西医院治疗,先后在医院自费结算药品费用累计47.48万元,后来回参保地手工报销累计35.2万元。2023年1月,全省特殊药品经办管理系统上线后,这位参保人员就不用再往参保地跑了,他在华西医院就可以联网结算他的特殊药品费用,无需再垫资自费回参保地申请手工报销。系统上线后,该患者已累计联网结算药品费用12.75万元,减少垫付10.2万元。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梅女士,请继续提问。

  • 中新社四川分社记者:

    中新社四川分社记者提问。四川和重庆之间地域相近,两地的人员流动非常密切,请问今年在推进川渝两地异地就医结算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有哪些成效?谢谢。

  • 邓顺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就像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四川和重庆山水相邻,两地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以医保异地就医为例,我们有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四川和重庆间的参保人备案人数占比分别都在40%以上;我省参保群众在省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人次中,有59%在重庆,我省作为就医地,直接结算来川就医的参保群众中,有38%是重庆的参保群众。

  • 邓顺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近些年,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口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联合重庆医保同仁,着力推进川渝两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邓顺涛:

    早在2015年,在全国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之前,我省就开始探索与重庆之间点对点开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切实减轻两地参保群众住院医疗费用垫资和报销往返跑路的问题。

  • 邓顺涛:

    随后为了进一步解决老百姓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原则,牵头推进与重庆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2019年底,实现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1年,实现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切实回应了两地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 邓顺涛:

    2022年,我省提出以成都为试点,探索川渝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的可行性,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在政策支持和系统升级改造后,同年7月,我省的成都、泸州、宜宾、阿坝四个市(州),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与重庆相互开通跨省就医住院免备案,实现了在试点区域内异地就医视同已备案,可直接结算住院费用,享受和在参保地就医一样的医保报销待遇;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四川省省本级、遂宁市也陆续纳入试点。下一步,我省会在充分考虑统筹地区医保基金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州)实现川渝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不断增进两地人民健康福祉。

    谢谢

  • 宁光霞:

    谢谢邓顺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是方便群众异地就医购药的一项重要举措,请问下一步我省还会推出哪些异地就医便民措施?谢谢。

  • 邓顺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里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今年开展的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线上服务试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参保人“跑腿垫资”的问题,但我们也关注到仍有部分参保人异地就医后因故需回参保地手工报销。异地就医手工报销存在报销周期长、纸质票据真伪核验难度比较大等问题。为有效解决异地就医手工报销面临的问题,今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线上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建设异地手工报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参保人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线上办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状态核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和医疗费用明细等信息跨区域共享,解决手工报销中周期长,票据核验难、审核工作量大等问题。目前,我局正在研商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快平台软件开发,力争尽快上线提供服务。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邓顺涛先生。最后一个问题。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刚刚提到医保异地就医新政策中新增无第三方责任外伤参保人员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请问这类结算具体是如何办理的?谢谢。

  • 杨梅: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对外伤人员异地就医做了明确,将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也就是说,新政策一是明确无第三方责任外伤情况可纳入医保直接结算;二是外伤情况认定按就医地规定管理。

  • 杨梅:

    简单来说,当参保群众因外伤入院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会按就医地医保规定,结合接诊及参保人员自述受伤经过等情况,如无第三方责任的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填写《外伤无第三方责任承诺书》后,定点医疗机构就可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参保人员也就无需再“垫资跑腿”回参保地申请手工报销,为参保人员切实带来了便利。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杨梅女士,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结束,记者朋友如果还有想要问的问题,欢迎大家联系相关的职能部门,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和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3年9月6日(星期三)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增进民生福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新闻发布会,届时将邀请省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