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举行首场发布会

11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举行首场发布会,新晋全国百强县——达州市宣汉县介绍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及成果,特别是介绍成功创建全国百强县的背后故事。

  • 四川在线: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14: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宣汉县专场,宣汉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黄怡主持。

  • 主持人 黄怡: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争创全国百强县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7个县成功入围,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从今天起,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挖掘创建全国百强县背后的故事,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看省域经济的澎湃动力。今天,向大家介绍宣汉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 主持人 黄怡: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宣汉县委书记冯永刚先生,宣汉县“六创办”主任吴熠先生,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婉秋女士,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鲁明先生,宣汉县育才石岭小学校长李霞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首先有请冯永刚先生作介绍。

  • 冯永刚: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宣汉县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委省政府、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6月在全省遴选8个县(市),赋予其争创“全国百强县”重要使命,宣汉县位列其中。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宣汉以“百强创建”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 冯永刚:

    宣汉,取名宣扬汉王朝德威之意,县域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川渝陕结合部,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2022年实现GDP62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亿元,完成了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蝶变。在这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了“四大战略”,这“四大战略”犹如“四驾马车”,引领全国百强县的创建。

  • 冯永刚:

    第一,实施“农业兴县”战略,奠定了百强创建的坚实基础。宣汉县作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发展农业责无旁贷。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部署,平均每年投入“三农”领域35亿元,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一是粮食安全持续巩固。我们建成高标准农田62.7万亩,2022年完成粮食播面150.9万亩、产量达59.1万吨,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七。

  • 冯永刚:

    二是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创新推广“生产环节土地托管”和“盆周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成功创建“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4.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以上。

  • 冯永刚:

    三是乡村振兴亮点纷呈。规划建设“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美丽宣汉·宜居乡村”260个,落地“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项目48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00万元、较2020年增长近4倍,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 冯永刚:

    第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筑牢了百强创建的核心支撑。宣汉天然气储量1.5万亿立方,富锂钾卤水储量21亿立方。省委省政府、达州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主战场使命,我们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推动县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变,“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冯永刚:

    一是建平台,让“产业之树”落地生根。普光经济开发区是达州市重点打造的“3个千亿级园区”之一,也是省级化工园区,规划面积31.4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建筑材料等产业。目前,正在推进储配煤基地、铁路专线等11个园区配套项目,建成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实施场平4000余亩,入驻企业125家、投产104家。

  • 冯永刚:

    二是抓龙头,让“产业之树”主干壮大。坚持抓大企业、抓大项目,在中石化普光气田百亿项目基础上,成功引进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四川金海马4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同步壮大已投产企业,正原微玻纤、迈科隆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冯永刚:

    三是延链条,让“产业之树”枝繁叶茂。聚焦天然气硫磺、锂钾综合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去年“四大支柱产业”产值350亿元,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240.9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2倍,增速连续7年保持达州市第一,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两年翻一番达306.4亿元、占GDP近50%。

  • 冯永刚:

    第三,实施“文旅靓县”战略,擦亮了百强创建的靓丽底色。旅游可以聚人气、富群众。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为方向,全力推动巴文化和生态价值转化,聚力构建“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格局。

  • 冯永刚:

    一是坚持龙头引领,让景区“旺”起来。以“巴山大峡谷景区、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建成3个国家4A级、6个3A级景区,其中巴山大峡谷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去年全县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1.2亿元,连续3年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真正成为“天府旅游名县”的排头兵。

  • 冯永刚:

    二是放大森林优势,让森林“靓”起来。宣汉是大山里的城市,最多的是森林,我们充分利用月亮坪2万余亩原始森林、每立方厘米1-3万个负氧离子和海拔1040-1650米康养海拔的资源优势,规划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今年8月开园以来,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2300余万元。

  • 冯永刚:

    三是转化人文资源,让文化“活”起来。宣汉是中国巴文化之乡、全省唯一土家族聚居地、全国唯一一个“一县成军”的县、成立了红三十三军。围绕厚重的文化资源,我们实施考古发掘利用,出土青铜器等文物3000余件,建成开放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 冯永刚:

    第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汇聚了百强创建的强大力量。我们始终坚持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向上争取、向外引资,主要在环境、招商、交通上下功夫。一是抓营商环境。全力优化市场、政务、要素、诚信、政商五大环境,企业不论大小、本地外地,都一视同仁,投入近15亿元助企纾困、减税降费,鼓励企业大胆投、放心干,宣汉被评为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系点。

  • 冯永刚:

    二是抓招商引资。坚持全员招商,组建10支招商小分队、5大片区驻点工作组,各单位都到全国找项目、找投资,我们的招商局长每年累计行程9万公里。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达州市第一,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个、总投资1093.3亿元、到位资金438.4亿元。

  • 冯永刚:

    三是抓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两年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0.85亿元,西达渝、成达万“两高铁”开工建设,西安-达州动车宣汉站改造完成,县域内四条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 冯永刚:

    “百强县”,既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幸福的代言。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70%以上,大力改善民生福祉,让县域的“经济指标”更多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 冯永刚:

    教育上,两年投入资金19.5亿元,实施教育项目85个,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5806人、考入清华北大16人,2014年以来考入清华北大共125人,宣汉中学连续两届入选中国县域百强中学,县职中本科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

  • 冯永刚:

    医疗上,我们紧盯创建“国家卫生县”的目标,积极构建“4院(4所县级医院)9中心(9所镇域医疗副中心)”医疗服务格局,县医院晋升“三甲”医院、连续7年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县域内就诊率超90%,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 冯永刚:

    社会保障上,在落实基本保障政策的同时,聚焦“一老一小”,推行的银发食堂、幼儿托管服务、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 冯永刚:

    城市建设上,推进明月新城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改造老旧小区7490户,宣汉被评为全省首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全省生态园林城市,更多人愿意学在宣汉、医在宣汉、居在宣汉。

  • 冯永刚:

    昨日之宣汉、钟灵毓秀,根源于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今日之宣汉、似锦繁华,来源于百万干群的激情奋进。接下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的“排头兵”,力争2027年GDP突破1000亿元,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百强县。

    我介绍完毕。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冯永刚先生。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 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宣汉的产业发展特色明显,尤其是工业方面正在加速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迈进。请问,宣汉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 鲁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介绍宣汉工业发展情况之前,我想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宣汉是一个资源大县,其中锂钾资源是继天然气资源后的又一大万亿级资源,为推动锂钾资源发展,2021年,宣汉成功与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企业——江西赣锋锂业牵手,总投资100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纯锂盐项目及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成功落户宣汉。

  • 鲁明:

    这个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19天、从签约到开工用了不到一个月,创造了工业发展的又一个“宣汉速度”。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这就是我们县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魄力和气势。赣锋锂业宣汉项目负责人曾祖亮曾经说过:“万万没想到这个项目签约这么快,万万没想到开工这么快,万万没想到服务这么好,这也增添了我们建设的信心。”其实,这是对宣汉招商引资的充分肯定。

  • 鲁明: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工业投入,特别是近三年,工业投资累计达290亿元,年均增长21.4%,产业发展、园区平台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我们创建全国“全国百强县”筑牢强有力支撑。

  • 鲁明:

    一是抓产业链条,发展方向更明。坚持培育发展天然气硫磺(化工)、锂钾综合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目前这四大产业链已是硕果累累。

  • 鲁明:

    (一)天然气硫磺产业,我们在支持助力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央企气田开发基础上,先后引进宏浩LNG、中信华诚不溶性硫磺、天敏化工二硫化碳、正达凯乙二醇、美联色母粒、金海马BDO等重大项目,实现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化工材料的产业链条延伸。目前,已入驻企业11家,2022年实现产值达到203.89亿元、创税16.33亿元。

  • 鲁明:

    (二)微玻纤新材料产业,规划建设了微玻纤产业园,相继引进了正原微玻纤、迈科隆新材料、科睿新材料等下游企业12家,形成以球—棉—制品加工为主的上下游全产业链,2022年实现产值16.4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微玻纤生产基地,正原微玻纤生产的“航空用高强度特种玻璃纤维棉”成功进入中国商飞采购名录。

  • 鲁明:

    (三)锂钾产业,以锂钾资源开发为核心,兼顾钠、溴、硼等资源综合利用,延伸发展锂、钾、卤水综合利用、硼溴碘五大产业链,实现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目前已入驻企业3家,赣锋锂业一期退役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已竣工试生产,年产值可达30亿元、创税2.4亿元。随着新建企业的竣工投产和企业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锂钾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产值和创税也将会越来越高。

  • 鲁明:

    (四)金属新材料产业,我们以低氧光亮铜杆、精密铜线、精密控制电缆和短流程电炉炼钢为重点,配套推进钢铁物流、贸易发展,现已有企业10家,2022年实现产值147.24亿元、创税5.48亿元。

  • 鲁明:

    二是抓园区平台,发展能级更高。作为宣汉工业发展的载体,我们坚持做大做强园区平台。普光经开区起步于2008年,2019年认定为省级经开区;2022年,普光化工园区成为达州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

  • 鲁明:

    经过15年的发展,入驻企业发展到125家。坚持走集约化、节约化道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去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以航达钢铁项目为例,该项目占地632亩、总投资12亿元,2021年6月投产,半年时间即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2.4亿元,2022年产值达到75亿元、税收5.3亿元,解决就业800余人,入围2022年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亩均”效益明显。

  • 鲁明:

    说到“亩均”效益,我个人觉得这800人就业可不是一个小事,它涉及到数百个家庭的问题,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再去企业打工,学生放学了他们也就下班了,他们打工有一份收入,为家庭也增加了一份收入,同时他们还照顾了家庭、陪伴了父母、陪伴了孩子,我觉得这800人的就业效益可不能忽视。

  • 鲁明:

    三是抓服务保障,发展环境更优。始终秉持“亲商重商爱商”理念,通过设立驻点招商小组、组建项目落地服务专班、一对一配齐“企业秘书”等措施,全面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机制,以“最优服务”换出了项目“最快进度”。

  • 鲁明:

    比如:我们招引的百亿级项目——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确保了项目一期如期开工建设。如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每天施工人员达到上千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3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50亿元、年利税40亿元。

  • 鲁明:

    谢谢刚才提问的记者,谢谢所有的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鲁明先生,请继续提问。

  • 红星新闻记者: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我们知道百强县既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幸福的一个代言,请你们介绍一下宣汉的教育事业等社会民生发展情况和人民满意度的情况。谢谢。

  • 李霞: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这些年,宣汉县在大力创建“全国百强县”的同时,教育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 李霞:

    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办学投入越来越大、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我们学校有天府名师1人,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2人,有了这样的硬实力,又有了这样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的学生人数翻了两番。

  • 李霞:

    据了解,两年来,宣汉教育累计投入19.5亿元,新建了9所学校,改扩建校舍85所,新增学位1.3万个。让教育人铭记的是:位于乡镇的南坝中学,学生特别多,教学用房紧张,运动场地也严重不足,迁建学校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2022年1月,作为县党代表的南坝中学党委书记张松,在党代会报告上看到迁建这一决定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递这一消息的时候,全场自发掌声雷动。他说,这是他遇到过的时间最长、最有力的掌声。

  • 李霞:

    办好教育,光有大学校还不够,还要有大名师;仅有县委县政府全力的投入还不够,还要有全体教育人的全心投入。我们全县近一万名教师,发扬“春蚕”和“红烛”精神,个个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呕心沥血,敬业奉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宣汉教育这块金字招牌才能越擦越亮。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5806人、考入清华北大16人,2014年以来,考入清华北大共125人,这些学生将成为宣汉甚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宣汉,无论是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家长,谈到教育的时候都有满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李霞:

    医疗卫生,也是我们宣汉的一张名片。平时经常听到群众说,宣汉不仅医院修的好,而且医疗水平也非常高,这就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福气。据我了解,近三年来,全县医疗投入17.8亿元,新建了三个医院,县医院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并成功创建了三甲,中医院也成功创建三乙。

  • 李霞:

    更让老百姓欣慰的是,我们全县有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还有北京301解放军总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协作帮扶,可以实现远程在线的名医诊疗。特别值得宣汉人民骄傲的是,我们的县医院还在建设全国肝胆肿瘤中心,让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国内顶级专家服务。

  • 李霞:

    我们宣汉还有一张很靓丽的民生名片,那就是城市建设。每天我上下班,都会经过滨湖路、运动公园,总是看到很多市民们在唱歌、跳舞、打拳、跑步,像这样的百姓大舞台,在我们的宣汉,随处可见。

  • 李霞:

    我了解到,近年来,宣汉投入10亿元,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和危旧房的改造,消除危房1600多户,改造老旧小区121个,惠及到1万多个家庭,群众住得安全又舒心。我们感受到,宣汉城市越来越美,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明月新城,山环水绕、山水相映,是宣汉新的地标和城市中心。建成后的明月新城将成为一座宜居宜养的幸福新城、宜商宜业的活力新城、宜游宜赏的生态新城。

  • 李霞:

    我们宣汉这些年的交通建设可谓是大手笔,每次回到老家,乡亲们只要提到公路建设,都会交口称赞。据了解,宣汉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两年共投入50.85亿元,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真正实现了村村通、社社通,甚至很多地方做到了户户通。让我们的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从“车门”到“家门”的交通便利。

  • 李霞:

    我们宣汉这些年的交通建设可谓是大手笔,每次回到老家,乡亲们只要提到公路建设,都会交口称赞。据了解,宣汉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两年共投入50.85亿元,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真正实现了村村通、社社通,甚至很多地方做到了户户通。让我们的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从“车门”到“家门”的交通便利。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李霞女士。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今年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馆,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园,宣汉文旅新增两个拳头产品,请问宣汉在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有哪些举措?

  • 吴熠: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问题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它叫“巴山之月”,是一个直径30米的人造月亮,这个月亮的球心海拔高度正好1520米,有着“520”“我爱你”的寓意,旁边是巴山之月观景台,目前正在建设中。

  • 吴熠:

    第二张图片,是月亮坪的露营地,这张图片是夜间航拍的实景图,夜生活的场景感十足,非常漂亮。

  • 吴熠:

    第三张是我们的“520”生态绿道,全长5200米,由10个“520”组成,寓意“十分爱你”。当然,我们月亮坪的拳头产品不止这些,还有“1314”树冠云廊等其他产品。

  • 吴熠:

    之所以要建这个度假区,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则,每年夏天,仅达州就有超过10万人的避暑度假客群市场;

  • 吴熠:

    二则,我们月亮坪有着独特的“五度”康养禀赋:一是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这个海拔高度非常适宜康养;二是夏季平均气温21摄氏度,被誉为“自然空调”;三是森林密度超过99.7%,除了道路,全是森林;四是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3万个每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五是生态优良度好,度假区今年夏季首开试运营以来,先后举办了“月亮坪之恋”系列活动,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深受大家的喜爱。就在8月份,成都一批客人来到度假区发出感叹,“跑了这么多的地方,月亮坪才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 吴熠:

    近年来,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聚力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巴文化高地,为创建“全国百强县”擦亮了底色,提供了支撑。

  • 吴熠:

    第一,文化产业上,宣汉是“中国巴文化之乡”,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今年4月,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的水陆攻战纹铜豆、狩猎纹铜壶、铜印章等500多件精美文物,揭开了尘封3000多年的巴国文明。

  • 吴熠:

    巴山大峡谷景区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震撼上演,古巴国巴王和湘君的凄美爱情故事令人震撼。《梦回巴国》演艺公司创作的舞蹈《巴山女人》,走出国门、荣获“一带一路”中泰文化艺术节金奖。通过这些载体,宣汉在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的重要窗口。

  • 吴熠:

    第二,旅游发展上,我们围绕“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三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月亮坪旅游度假区、巴山大峡谷景区“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胜地。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是“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年7月,景区已成功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与巴山大峡谷景区错位发展,一个是观光产品,一个是康养度假产品,是宣汉文旅“出圈”的另一重要载体。应该说,每一个文旅产品的推出,每一项文旅荣誉的取得,都犹如一支支彩笔,在宣汉文旅的大美画卷上,描绘出五彩缤纷的时代巨作。

  • 吴熠:

    第三,文旅富民上,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让102个贫困村、9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康,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就近解决6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自今年首开区开园以来,发展民宿90余家,床位1000多张,人均年增收近1.5万元。随着一家家民宿的开门迎客,宣汉到处呈现出“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的美好景象。每到旅游旺季,月亮坪和巴山大峡谷游客爆满,一房难求。

  • 吴熠:

    昔日土坨坨,今朝香饽饽。我县景区周边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当起了保安、保洁和保姆式服务员,被当地群众自嘲为“吉祥三保(宝)”!热爱旅游业、选择旅游业、服务旅游业,成为越来越多宣汉老百姓的“不二”选择!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吴熠先生。请继续提问。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记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记者提问。宣汉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入围的百强县,请问,你们的主要做法、主要思路和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 冯永刚: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天是第24个记者节,首先祝各位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也非常感谢大家对宣汉的关注。宣汉县创建全国百强县实属不易,从开始的“不敢想”到“初入门槛”再到“成功入围”,看似寻常却很艰辛,创建百强一路走来,我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提升、每一次成功,都饱含着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都凝聚着全县上下的辛苦付出,其中有几点我感受比较深。

  • 冯永刚:

    第一,“坚定信心”是创建百强的前提。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宣汉县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县时,我们当时GDP400.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刚刚达到百强县培育县“双门槛”条件。进入“培育县”后,我们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北翼振兴”使命任务,以“达州七问、宣汉怎么办”开篇破题。

  • 冯永刚:

    2021年7月,召开争创“百强县”动员大会,把“争创百强”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第一任务,并从对标全国“百强”、对比全省“先进”、审视自身“发展”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发展基础、增长潜力、承载空间”等后发优势,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正式吹响了奋进号角、开启了创建之路。

  • 冯永刚:

    第二,“目标路径”是创建百强的核心。一是在创建目标上,我们在争创“百强县”动员大会上,确定了“一年大突破、两年大进位、三年大跨越”的目标,明确提出在2023年成功创建百强县。

  • 冯永刚:

    二是在创建路径上,我们坚持以“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为路径引领,将创建任务落实到项目上、产业上,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 冯永刚:

    工业上,按照达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工作导向,坚持“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发展”。两年来,达州市招引的9个百亿级项目,有4个落地宣汉,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四川金海马4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落地建设中,我们集中精力攻难点、心无旁骛抓建设,江西赣锋退役电池项目签约21个月成功投产,浙江正凯一期开工10个月进度过半、明年10月投产。

  • 冯永刚:

    农业上,我们积极推进盆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长藤结瓜”高标准农田建设、“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种养循环、胡家鸭池“稻渔+”产业增收模式,有力助推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冯永刚:

    文旅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封闭施工、实现一次建成,通过32个月的全力以赴,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建成开馆;365天的日夜奋战,月亮坪首开区实现开工到开园;2年多的不懈努力,巴山大峡谷成功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是四川省今年唯一一个。

  • 冯永刚:

    三是在推进机制上,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提升”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

  • 冯永刚:

    第三,“上级支持”是创建百强的关键。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百强县”创建工作,按照“一县一策”出台《百强县支持奖励办法》和《培育工作方案》。二是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达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举旗定向,适时组织召开会议、加强推进,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宣汉县争创全国百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功能平台、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20余条支持措施;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成立以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三是上级部门全力帮助。省市相关部门在土地指标、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宣汉关心帮助,有力保障了我们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 冯永刚:

    第四,“干群同心”是创建百强的保障。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宣汉的发展都是一届接着一届干出来的,正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打下的良好基础,才能在今天大跨步迈入百强。

  • 冯永刚:

    二是“团结一致同奋进”。创建百强目标确定以后,全县上下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等待、不观望,用心谋事、专心干事,凝聚起了“创建不成誓不休”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创建过程中推行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一线工作、底线思维“四种工作方法”,引导了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创新快干、真抓实干。

  • 冯永刚:

    三是“一心为民办实事”。我们把创建百强的落脚点放在为民谋福上,我们深入开展“县领导每季度到联系乡镇召开1次村民大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分别召开1次村民大会、驻村干部每周召开1次院坝会”联系服务群众“三个一”工作机制,听取群众诉求,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交通、饮水、住房等问题,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形成全县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共创的大好局面。今年7月25日宣汉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完成了省委省政府、达州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要使命,兑现了争创百强的庄严承诺。

  • 冯永刚:

    在成功创建百强县后,全县上下欢欣鼓舞、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我们有满满的荣誉感、成就感,也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很多企业主动表达投资意向,百强宣汉的吸引力显著上升。入围“百强县”,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按照达州市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要求,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我们百强宣汉的更大力量!

  • 冯永刚:

    感谢各位媒体、各位朋友对宣汉的关心支持,也诚挚邀请大家到宣汉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巴人文化、感受宣汉变化。梦里巴国、百强宣汉欢迎您的到来!谢谢!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冯永刚先生。最后一个提问。

  •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宣汉作为盆周山区农业大县,是如何克服自身短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的?

  • 谭婉秋:

    记者朋友好,大家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宣汉县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32万,耕地保有量131万亩,人均不足1亩。

  • 谭婉秋:

    两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农业兴县战略,推动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宣汉县也成功蹚出了一条盆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 谭婉秋:

    第一,保田保粮,让“巴山粮仓”更充盈。去年我县粮食总产达59.1万吨、居全省第7。作为盆周山区取得这一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又是怎样做到的呢?答案是先建良田。我们强力开展撂荒地治理,新增粮食播面6.2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5%以上,真正做到了良田粮用。

  • 谭婉秋:

    特别是在促进农民稳产保丰收方面,我们还做了许多的探索。这里给大家分享由一个“1:9”比例式引出的“1>9”和“9>1”两个不等式的故事。在宣汉有一个乡镇叫胡家镇,里面有一个村叫鸭池村,那里的农民为了提升土地效应,将农田按照1:9的比例进行改造,“1分”田挖塘养鱼,“9分”田种植水稻,实行稻鱼共生的模式,实现了亩产水稻1000斤、鱼300斤。按照鱼的市场价值10元/斤计算,300斤鱼就值3000元,按照水稻1.2元/斤计算,1000斤谷子就值1200元。“1分”鱼的价值大于“9分”水稻价值,这就是“1>9”;现在这个地方的因为鱼粪肥田,水稻品质大幅度提升,这里的水稻也是供不应求,“9分”面积的水稻产值远远高于传统种植1亩的产值,这就是“9>1”。

  • 谭婉秋:

    同时,为解决当地外出务工人多,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还探索实施了“你在外面务工挣钱,我在家里帮你种田”的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将农户的土地交给合作社进行托管。去年全村托管的土地3000亩,成功探索出“137”利益分配模式,即每年鱼产值的1%作为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由农户和合作社按照3:7的比例进行分成。通过这个模式,村集体增收9万元,托管大户收入2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共赢。

  • 谭婉秋:

    今年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到宣汉进行调研,对胡家鸭池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亲临宣汉组织召开“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暨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依托鸭池村的成功经验,土地托管的模式在宣汉县大力推广运用,去年全县服务面积达到56万亩次。

  • 谭婉秋:

    第二,增质增效,让农民收入更富足。我们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成功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 谭婉秋:

    牛产业方面,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212个,2022年,牛出栏10.73万头,实现产值11.74亿元,初步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发展牛产业的道路上,离不开一个“土专家”,他叫赵益元,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在他的带领下,宣汉用30多年时间,培育出了新中国第六个、南方第一个育成牛品种——“蜀宣花牛”。他对牛事业用心,对养殖户贴心,只要养殖户有需求,他都随叫随到,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牛产业的120”。

  • 谭婉秋: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和他的趣事:去年他生日当天,我和他一起到养殖户家里助产接生,临近中午,他妻子给他打电话,叫他吃饭,他却说正在乡下给牛接生,于是,他妻子开玩笑说,那祝你俩兄弟都生日快乐啊。虽然这是一个趣事,但也可以看得出来,正是有了赵益元这样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技队伍,宣汉的牛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 谭婉秋:

    此外,我们发展高山脆李、车厘子等多种优质水果8.3万亩,2022年产量达到8.6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其中本是偏远落后的峰城镇仁义村,发展车厘子产业以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居达州市第一名,真正为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找到了出路。我们还发展道地中药材26万亩、茶叶5.9万亩、食用菌每年新发展3000万袋以上。两年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00余元。

  • 谭婉秋:

    第三,抓乡抓村,让“田园新景”更美丽。西游记里有个花果山,我们宣汉也有一个花果山,就在宣汉的庙安镇。这里,连片种植了一万余亩高山脆李,每年三月开花和八月摘果的季节,这里游客如织,车水马龙,农家乐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卖果的果农也是赚钱盆满钵满,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正在我们宣汉全面开花。

  • 谭婉秋:

    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全域谋划、项目推进、精品打造,先后投入22亿元,改善农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三大革命”,初步建成月亮坪、巴山大峡谷等“乡村振兴示范区”五个。

  • 谭婉秋:

    特别是我们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投入资金2.26亿元,建成了巴山大峡谷“桃溪别院”民宿、君塘“陌上森林”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乡村振兴优质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40万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在精彩呈现。

    我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 主持人 黄怡:

    谢谢谭婉秋女士。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也谢谢今天的各位发布人。记者朋友如果在会后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联系采访宣汉县,也可以和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14: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宣汉县专场,宣汉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