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将邀请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开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与对外推广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发展县域经济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可以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今天,我们举行“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发布,主题是“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主持人 宁光霞:
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先生,住房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陈福均先生,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游勇先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董云帆先生,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先生,请他们介绍县域联动城乡经济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先生作情况介绍。 -
韩斌: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
韩斌: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县域在新时代治蜀兴川全局中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强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西昌、简阳、彭州、射洪先后跻身全国百强县,2022年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入围总数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还有37个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入围总数蝉联西部第一,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韩斌:
具体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加快发展,52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近三分之一的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园区15个、累计认定省星级园区107个。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累计命名39个天府旅游名县,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13个。 -
韩斌:
二是县域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5.7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98%,实现村村通4G和光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8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县有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广场”。
-
韩斌:
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从2012年到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300元增加到4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00元增加到18600多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增幅均明显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90:1降至2.32:1。
-
韩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这些都为新阶段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深化城乡融合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
韩斌:
一是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深化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业百强县建设,发展一业独大主导产业,打造“千百十亿”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平台能级,支持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川字号”农业品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种养加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韩斌:
二是大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启动省级试点,高标准建设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强乡村路网与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投建运管机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探索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高效。
-
韩斌:
三是聚力推进小城镇差异化发展,发挥乡镇联城带村节点作用。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道路、水利、环保、商贸、消防、警务等设施。培育发展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支持有条件的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支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对接城市需求、服务城市发展,借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多元乡村经济,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明确、协作配套的卫星镇;支持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强产业支撑力,承接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专业功能镇;支持距离城市较远的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发展适宜产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发展成为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功能镇。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韩斌先生。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
央广网记者:
我是央广网的记者,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问四川是如何发挥乡村旅游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谢谢。
-
游勇:
谢谢这位记者媒体的提问。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大家上午好,我是四川省文化旅游厅游勇。四川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域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优势资源结合,助推旅游业与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有乡村旅游景点1363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6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5个,省级320个,有天府旅游名镇60个、名村60个,发展各类经营户5.3万余户,上百万群众从乡村旅游中得到受益。
-
游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下面我介绍五点情况。
-
游勇:
一是实施“天府度假乡村”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天府度假乡村实施导则》,引导各地推进乡村旅游从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发展,加快培育乡村度假型旅游业态和服务产品,打造独具四川特色的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天府度假乡村”,更好地满足游客乡村度假的需求。
-
游勇:
二是深化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文旅品牌建设。围绕旅游六大要素打造文旅精品,推动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民宿、名品建设,加快乡村旅游集聚融合,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乡村民宿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乡村民宿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品质,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知名民宿品牌。
-
游勇:
三是完善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实施共建共享,拓展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基层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打造一批非遗特色村镇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建一批“天府乡村大舞台”。推动交旅融合,完善乡村道路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流动风景线。推出一批天府乡村旅游风景道,开展示范试点,推动乡村智慧旅游试点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
游勇:
四是做实乡村旅游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提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水平,鼓励支持品牌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骨干企业,探索创新新发展运营模式,完善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村民等多元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连接机制,促进资源变资产、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
游勇:
五是加快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加大乡村旅游带头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突出贡献奖、创新奖遴选活动,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人才素质,加快培育乡村旅游领军型、带头型、技能型三支人才队伍。
我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游勇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县域是城市和乡镇的重要连接点,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想请问一下开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重要作用的?谢谢。
-
庞佑成:
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对开江的关注和帮助。达州市开江县是川渝万达开地区几何中心、川东门户,与达州中心城区共同构成达州“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中的“一核”,有“中国田城”之美誉。近年来,开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开启开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打造公园县城的开江样板。
-
庞佑成: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做一介绍:
-
庞佑成:
一是坚持以城带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突出规划引领,编制中心带动城乡融合、“稻田+”农文旅融合、“果林+”立体循环、环宝石湖生态康养“四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建设站城景乡融合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产教融创区、产城融合新兴产业社区等“县城四大功能区”和稻田+、果林+、环宝石湖等“三大乡村振兴示范区”。突出做优县城,举全县之力,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近3年吸纳新市民、新青年、新创客1.5万余人,新增常住人口3.3万人。突出建强乡镇,推动1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百强中心镇,6个产业强镇创建为乡村振兴先进乡镇,92个村创建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就近就地集聚人口2.3万余人。
-
庞佑成:
二是坚持以工促农,厚植县域宜业宜游“新优势”。突出搭建产业平台,规划建设15个现代农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和2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聚集了20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稻渔综合种养、光电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整合县域旅游资源,串联三里田园、田米水乡、陌上春风、莲花世界等田景田品,形成百里稻香、百里果香、百里水乡“三大旅游环线”。
-
庞佑成: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新跃升”。突出城乡一体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以打造万达开区域次级交通枢纽为目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全县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25千米。突出县域统筹布局优化公共服务,以片区为基本单元,设立“三农”服务、综治、审批、社会事务和应急救援“五大中心”,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组建城乡教育集团、实施岗编适度分离改革,推进组建医合体、建设医疗卫生县域次中心,实施乡土人才回引和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工程。突出深化改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加速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
庞佑成:
下一步,开江县将聚焦建设中国田城,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立足田资源、水本底和绿色彩,以全域乡村振兴,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二是立足田村田镇、田景田品,以全域园区化、全域旅游,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三是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全域交通为重点,推动城乡要素融合,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田园城市,为全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开江方案、贡献开江力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提问。近年来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百强区入围总数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请问四川是如何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强区的?下一步的着力重点又是什么?谢谢。
-
韩斌: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我省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百强区榜单中,当时我省仅有8个区名列其中。到202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行动,通过3年时间推动我省全国百强县取得突破、全国百强区优势继续拓展,加快形成以百强县百强区为引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为支撑,工业强县、天府旅游名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为补充的县域经济梯队发展格局。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
韩斌: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着力打造特色经济板块。省委、省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全省183个县(市、区)划分为城市主城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4类,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推动城市主城区强化城市功能和高端要素集聚,优化发展;推进重点开发区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强化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工业强县强区;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川字号”特色品牌;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文旅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
韩斌:
二是实施百强培育行动,加快形成县域经济发展龙头效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有关争创全国百强县百强区的政策措施,确定重点培育对象,按照“因地制宜、一县一策”的原则,对培育对象在财政金融、用地保障、科技专项、招商引资、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
韩斌:
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推动形成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考评办法,明确经济发展、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在全国百强和百强县百强区重点培育对象之外再确定先进县名额,由省委、省政府每年发布考评结果并通报表扬,省级财政还要给予一次性的财力奖励。
-
韩斌: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强县引领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梯队。按照“抓强、壮干、提弱”的总体思路,以争创全国百强为引领,深入推进省级强县强区培育、先进县争创指导工作,探索推进先发地区带后发地区结对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梯队。 -
韩斌:
二是突出新型工业化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一县一主业”,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梯度培育县域千亿、百亿、十亿产业集群。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突出“一园一主业、一区一特色”,推进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统筹实施“百亿强企”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
韩斌:
三是突出城镇化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县城人口就业吸纳能力。推动县城有机更新,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
-
韩斌:
四是突出市场化方式整合县域发展资源。加强县级国有平台纵向和横向统筹整合,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
-
韩斌:
今年,我省还将召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谋划部署新时代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有关决策部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底部基础。
再次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感谢韩斌先生。请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
我是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的记者,做大做强中心镇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请问我省在中心镇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
陈福均:
谢谢川观记者的提问。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新闻界朋友对我们四川住建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大家知道中心镇作为连接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枢纽,是我们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带动四川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到目前,已考核命名了首批58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陈福均:
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注重上下联动,加大政策激励。我们成立了由22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厅际联席会议,统筹指导中心镇培育,实行省级统一部署、市级组织实施、县级贯彻推动、镇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模式。出台“省级百强中心镇”激励办法,给予命名的省级百强中心镇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及70亩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还明确了人才保障、项目建设等激励政策,鼓励市级层面围绕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制定奖励政策,创新出台工作举措,构建“抓大、扶小、育新”的梯队培育格局。 -
陈福均: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抓好分类培育。我们遵循“谋定后动、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全省中心镇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把全省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其中:城市化发展区,我们重点打造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类的省级中心镇,力争建成城市卫星小城镇;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创建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农产品物流类省级中心镇,成为高产优质、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小城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我们注重培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类的省级中心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的小城镇。通过分类培育,进一步促进中心镇差异化发展。
-
陈福均:
三是突出项目引领,提升承载能力。先后印发了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的技术指南和规划编制导则等,引导各地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这六个方面实施“6大提升工程”,把中心镇改革发展的相关项目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相关项目统筹抓实抓好,系统梳理策划并建立滚动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加快中心镇建设。去年以来,省级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亿元,支持首批58个省级百强中心镇200余个项目建设,带动投资20亿元以上,增强了中心镇承载、服务和辐射能力。
-
陈福均:
四是抓好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我们指导各地围绕创新规划、行政管理、财政融资、农村产权、人才振兴这五个方面,抓实“5大改革措施”,着力完善专项规划,拓宽筹资渠道,盘活闲置资源,推动扩权赋能,夯实基层队伍建设等,逐步破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全面释放中心镇改革发展活力。
-
陈福均:
五是强化监管考核,把关培育质量。抓好常态监管和动态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激发中心镇内生动力,保障中心镇培育质量。候选镇方面,采取现场核查、委托第三方抽查等方式,对不符合标准的取消资格,竞争性递补符合标准的入库,总体维持一定数量入库候选镇。命名镇方面,实行动态监测定期考评,对排名前列的加大奖补力度,对发展滞后的限期一年整改,若整改不达标,按程序撤销命名并降格。
我的通报就到这里,再次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谢谢你们。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陈福均先生。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
中新社记者:
中新社记者提问。自成都西部片区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成都市积极为国家面上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请问,目前工作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跟大家交流分享?谢谢。
-
董云帆: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回答这个问题。试验区获批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省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按照 “替国家试制度、为成都谋发展”的基本要求,紧锣密鼓推进试验区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董云帆:
一是打好生态品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聚焦“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从顶层设计、制度供给等入手,以川西林盘、锦城公园等典型生态区域为突破口开展试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例如,崇州市着重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面,通过构建县域GEP核算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获取机制,形成《成都平原县域GEP核算技术规范》等技术成果。大邑县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方面,依托川西平原优良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社会投资建成南岸美村、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等生态+文旅产业项目,较好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产业化和资本化。都江堰市注重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董云帆:
二是实施建圈强链,推动城乡产业差异化融合。着力发展与乡村特质相匹配、与城市功能相错位的多元业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推动“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项目集群攻坚,使区域产业在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中共促共进,解决招引“高端产业难”“成链发展难”等问题。例如,邛崃市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搭建“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吸引13个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共筑产学研用高效协作通道,为擦亮“川种”金字招牌做出贡献。彭州市与什邡市共同发展川芎特色产业,川芎销量达到全国的四分之三,产值近10亿元。目前,试验区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
-
董云帆:
三是坚持市场化配置,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阻碍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堵点”,形成人才、土地、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在户籍制度改革领域,实现市内农村人口进城“零门槛”,引导“四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例如,蒲江县引进常驻型“新村民”150余人、候鸟型“新村民”300余人、顾问型“新村民”80余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截至2022年底,试验区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352宗,成交面积3528亩,成交金额28.62亿元。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领域,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创新实践,探索经营权直接抵押、“经营权+地上附作物”抵押和第三方全程参与市场化风险处置等模式。例如,彭州市开办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蒲江县开办的柑橘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均为全国首创。试验区8个区(市)县成为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品种最多、覆盖面最广、保障水平最高的区域。
-
董云帆:
四是促进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等配置。加大乡村公共资源投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推动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利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和城市有机更新等契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行政村(社区)光纤通达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4%,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所有行政村均达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施城乡无差异户籍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七有两保障”九大类25小类104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
董云帆:
下一步,成都市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城乡融合发展重要部署,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样板,努力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闯出新路子。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董云帆先生,也感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联系采访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也可以跟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做好服务工作。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