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与对外推广处处长宁光霞主持。

  • 主持人 宁光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一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四川作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正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统领,围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书写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四川篇章。今天,我们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

  • 主持人 宁光霞:

    我们邀请到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先生,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总队长、一级警务专员范成绪先生,阿坝州林草局局长雍军先生,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先生,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先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黄卓伟先生,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下面,请王景弘先生作情况介绍。

  • 王景弘: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同心协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 王景弘: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和更优保障,多维推动,多措并举,构建了“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坚守了美丽四川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了“木里大森林”“红原大草原”“若尔盖大湿地”“蜀南大竹海”“神奇大九寨”及“国宝大熊猫”“稻城亚丁”“达古冰川”“圣地黄龙”等“大美四川”的生态画卷。天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物种多样性恢复性增长。

  • 王景弘:

    第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立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放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确保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 王景弘:

    一是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国家在四川布局了3个国家公园。我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四川主动担起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政治责任,奋力把四川片区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

  • 王景弘:

    二是自然保护区涵盖多种类型。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全省幅员面积70%,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目前,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 王景弘:

    三是自然公园丰富多彩。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公园320处,涵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石漠公园和自然遗产等多种类型,多样的四季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巨大。

  • 王景弘:

    第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修复全面推进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低悬殊大,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丰富,加之横断山区和华西雨屏独特气候,囊括了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是各类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四川将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 王景弘:

    一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先后大规模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大规模绿化全川等系列生态工程,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森林蓄积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

  • 王景弘:

    二是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

  • 王景弘:

    三是湿地生态系统总体向好。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处,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四是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99.31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77.41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330.89万亩。

  • 王景弘:

    第三,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四川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具有全球保护价值的高原物种起源和进化中心,也是全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是孑遗种和濒危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这既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和优势,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我们始终把物种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的抓手。

  • 王景弘:

    一是就地保护全球瞩目。围绕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山鹧鸪和光叶蕨、疏花水柏枝、峨眉拟单性木兰等极小种群,完善就地保护措施,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野外救护,加强栖息地监测巡护。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发现,野生种群及其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全球关注。

  • 王景弘:

    二是迁地保护卓有成效。持续开展大熊猫、林麝等人工圈养种群的繁育研究和野化放归,持续推进崖柏、距瓣尾囊草等极小种群植物野外回归,珙桐、连香树、红豆杉、攀枝花苏铁等物种迁地保护成效显著。

  • 王景弘:

    三是遗传资源保护西部第一。持续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加强水青冈、毛叶山桐子、竹类等本土原生优质种质资源保存,目前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0处,西部领先。

  • 王景弘:

    四是法律保护坚强有力。我省积极制定、修订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各市州也围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清风行动”等,全力维护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境的安全。此外,我们还加强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风险评估,制定突发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持续推进有害生物除治攻坚行动,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等外来有害生物蔓延态势。目前,分布在我省的国、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基本得到有效保护,大量珍稀动植物相继回归,美丽四川本底更加厚实。

  • 王景弘:

    女士们、先生们,多样世界,生生不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栖息地,在地球上为人类留下更多的朋友。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几个重大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王景弘先生,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 中国城市报记者:

    中国城市报记者提问。四川很多极小濒危种群如大熊猫、距瓣尾囊草等呈现恢复性增长。请跟我们分享一下四川极小种群物种科学保护背后的故事?

  • 付义强: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当前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前所未见,平均每小时便有一个物种灭绝,但四川很多极小种群物种却呈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便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个极小种群成功保护背后的故事。

  • 付义强:

    四川山鹧鸪是中国西南山地特有雉科鸟类,仅分布于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和大熊猫一样,该鸟类是一个古老的珍稀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生态保护价值,国际关注度极高。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世界雉类协会鹑类专家组前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曾专程赴我省考察四川山鹧鸪的种群状况,发现其种群密度极低且当时的栖息地破坏严重。道威尔博士因此悲观地预测:该物种将在20年后从地球上消失。根据2003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总数量仅约1000只。为了抢救性保护该鸟类,世界雉类协会将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保护列为全球鸡形目鸟类保护行动计划的最优先领域。

  • 付义强:

    1998年和1999年,四川省在中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山鹧鸪残存的栖息地开始受到严格保护。此后,又在四川山鹧鸪集中分布地新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等,加之早先成立的马边大风顶、甘洛马鞍山、峨边黑竹沟等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保护网络得到系统构建,为四川山鹧鸪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创造了条件。在此,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野保站与世界雉类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北英格兰动物学会、英国切斯特动物园等国际保护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一些先进的保护理念,如社区共建和协同保护等,引入四川山鹧鸪保护实践,对四川山鹧鸪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付义强:

    除此以外,由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国内联合课题组,3代人前后历时近30年,系统查明了四川山鹧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率先完成了四川山鹧鸪及几个近缘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为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建立了针对性的四川山鹧鸪种群监测方法以及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并针对人工林改造和廊道建设,建立了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技术。上述的科研成果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得到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各保护区四川山鹧鸪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 付义强:

    据最新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四川山鹧鸪种群总数量约2053~2224只。与全国野生动物一调结果(约1000只)比较,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适宜栖息地总面积达到6018.3km²,增加1039.5km²,增幅达20.88%。目前确认的四川山鹧鸪实际分布地包括14个县(区),较本世纪初增加了5个新分布地。实现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总数量和栖息地总面积“双增长”目标,可以说从根本上扭转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下降趋势,标志四川山鹧鸪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 付义强:

    四川山鹧鸪是一种神秘、迷人的珍稀鸟类,这里给大家播放一段它的叫声,它的叫声虽然很单调,却非常魔性,充满忧伤。山鹧鸪属以及它的近亲鹧鸪属鸟类的鸣声都有类似的属性。一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和久别的恋人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会勾起强烈的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情绪。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这种神秘的鸟儿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思乡和感伤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四川山鹧鸪的成功保护案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付义强先生。下面继续提问。

  • 新华社记者:

    您好。刚才的发布中提到,我省森林覆盖率为35.72%,但今年《四川省国土绿化公报》公布的森林覆盖率为40.26%,两者存在差异,请问是什么情况?

  • 王景弘:

    谢谢您的提问。森林覆盖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保护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期,国家林草局公布了我省新口径森林资源数据,经报请省政府同意,我省已正式启用与国家并轨的新口径森林资源数据。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 王景弘:

    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对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职责进行了整合调整,执行新的土地调查标准和技术规程,启动了国土“三调”数据与原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对接融合和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依据年度综合监测成果,出版了《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公布了各省(区、市)新口径森林资源数据。新的森林覆盖率在测算时,对“森林”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外延缩小,取消了乔木分布上限灌木林、干热(干旱)河谷的灌木林、水果类等灌木经济林作为森林的规定。这个变化,致使我省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有所降低。同时,通过林木覆盖率对所有灌木林进行了统计。

  • 王景弘:

    《报告》显示,我省林地面积3.81亿亩,排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量的8.9%;森林面积2.6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和黑龙江省,排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量的7.5%;森林蓄积18.95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云南省,排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量的9.7%。全省森林覆盖率35.72%,高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1.7个百分点。这些指标充分表明,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森林资源大省。

  • 王景弘:

    与原口径数据相比,我省新口径森林资源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国土“三调”调查的“林地”范围、“森林”定义、森林蓄积量推算模型等发生变化,即统计范围、标准、方法造成的差异,全国其他省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口径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根据国家监测数据,我省新口径的林木覆盖率达到51.84%,甚至比原口径49.4%的林木覆盖率还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大量绿化成果却未纳入森林面积统计,美丽四川绿色本底依然存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正在不断巩固。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王景弘先生。下面继续提问。

  •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阿坝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独特、生态功能重要。请问阿坝州如何统筹协调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

  • 雍军:

    谢谢您的提问。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如下:

  • 雍军:

    一、阿坝州为什么要重视这项工作

    正如刚才媒体朋友提问时讲的:阿坝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中华水塔”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我们在国家生态战略中的重要定位。现在向大家提供几组数据:全州面积8.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流经四川的唯一区域,林地、草地、湿地加一块占幅员面积的91%以上,有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还有3个世界自然遗产地、59处各类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3种、重点保护动物142种,生态红线超过总面积47%。透过这些数据,反映出阿坝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因此,阿坝州委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总抓手,提出了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新目标,其中“两区”就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以说州委这个目标定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 雍军:

    二、阿坝州是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这对矛盾的

    我的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众多生态资源,实际上我们还有90万父老乡亲千百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尤其是独特的藏羌文化和其他民族一起构建了绚烂多姿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因此,既要保护绿水青山,又要转换为金山银山就是摆在州委州政府面前的现实问卷。州委在认真审视州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主要是两个方面。

  • 雍军:

    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这片绿色家园。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件物品,这是我州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作的宣传品,这顶帽子上面的logo,它是一只眼睛,就是要引导公众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治理,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林草覆盖率达84.99%;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5%。实现了生态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当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经越来越成为全州公众共同遵守的行动自觉。

  • 雍军:

    第二就是如何发展惠及民生的问题。我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全州产业布局是“6+N”高原特色农牧业、“5+N”生态工业、“1+6”现代服务业,通过这些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 雍军:

    这里再向各位提供另一组数据,2022年全州接待游客达3600万人次,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达323亿元。通过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草原生态补助、生态公益性岗位等生态措施,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今年生态旅游上升态势非常明显,特别是九寨沟、四姑娘山、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大熊猫基地,成为了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梦想天堂。还有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宿、藏家乐、农家乐生意相当火爆,红原牦牛奶制作的冰淇淋供不应求,草原骑马、户外露营车水马龙。可以说,老百姓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保护好生态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增收致富。

  • 雍军:

    当然,解决保护和发展这对矛盾,我们也还在不断探索更优路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持续加大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开拓绿色发展路径,为如期实现现代化新阿坝不懈努力。也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多来阿坝实地看看,为我们摇旗呐喊,共同推进和见证“熊猫家园、净土阿坝”美好的明天!

    谢谢!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雍军先生。下面继续提问。

  • 四川日报记者:

    司法保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近年来,四川公安机关为保护四川生物多样性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 范成绪: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四川决策部署,以“昆仑”“新篇”“保护生态”等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刑事打击职能,密切与行业部门协作配合,对四川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取得显著成效,共侦办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案件1.5万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万余名。

  • 范成绪:

    一、重拳“打”,突出重点强推进。为维护我省生态安全,护航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四川公安以“打”开路、重拳出击,持续开展专项打击。特别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后,针对我省盗猎野生动物、破坏珍稀植物犯罪高发态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专项行动(代号“保护生态2022”),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核心生态功能区,重点打击危害珍稀动植物、旗舰物种、指示物种犯罪,切实巩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有效遏制了犯罪高发态势。

  • 范成绪:

    二、联动“防”,源头治理强合力。聚焦“深耕善治”,强化源头治理,积极加强与林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执法协作,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办法,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召开川陕甘警园合作会,强化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侦防协作;探索构建“熊猫家园·生态警务”“林草警务”等生态保护公安品牌体系,实现群防群治、末端发力;与林草、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共同核对保护全省古树名木7万余株,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 范成绪:

    三、着眼“效”,广泛宣传强提升。通过多年持续有效打击,我省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犯罪发案率明显下降,该类案件从2020年峰值1000余起降至2022年300余起,降幅为70%,有效遏制了犯罪高发态势。同时,我省屡破大案要案,形成高压震慑。雅安“12·3”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查获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川金丝猴18只,乐山“3·24”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涉案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兰草10万余丛,广安“11·7”非法狩猎案涉案迁徙候鸟36万余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30余次,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意识。

  • 范成绪:

    下一步,四川公安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生态犯罪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以打促防、打防并举,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贡献公安力量。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范成绪先生。下面继续提问。

  • 成都日报记者:

    您好。请问成都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形式有哪些?

  • 巫嘉伟: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随着美丽四川建设,近年,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救护和宣教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公众在鸟类调查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成为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成都地区迁徙猛禽监测和公园城市鸟类测评的主力军。

  • 巫嘉伟:

    成都从2017年到2023年,已连续开展七轮越冬水鸟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数由2017年36种增长到现在的75种,增加了39种;鸟类数量由2490只增长到89222只,翻了30多倍。成都龙门山和龙泉山是猛禽迁徙的主要通道,2020年春秋两季监测记录到猛禽5255只,2022年监测记录到猛禽15350只,翻了近3倍。这些明显的数量变化,与生态修复取得成效、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改善和公众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息息相关,也与参与到监测调查记录的公众志愿者数量越来越多有关系。

  • 巫嘉伟: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实践逐步取得成效,大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地质量不断改善。除了野外自然栖息地外,公众志愿者也开始参与到城市绿地的观鸟测评,2022年,成都组织志愿者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锦城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等40多个点位进行了鸟种、数量、干扰强度等测评。近年,由志愿者发现的灰胸薮鹛、褐胸噪鹛等罕见鸟种,都是成都市鸟类的新纪录。今年,成都在继续开展第二轮公园城市观鸟测评。

  • 巫嘉伟:

    在野生动物救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公众也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野生动物救护主要体现在:发现非法猎捕线索后及时举报,发现受伤野生动物联系救护机构实施救助。比如志愿者在观鸟途中发现野外张网捕鸟等非法猎捕行为,向当地公安和主管部门反映,成功解救受困鸟类。同时,成都对外公布了10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联系方式,救护机构与公安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实施联动,对公众发现的受伤受困野生动物实施救援。近三年,成都接公众反映,救护受伤受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余只,其中2021年救护1082只、2022年救护908只、2023年上半年救护约400只。救护的动物包括草原雕、游隼等猛禽,成都还对4只救护后放归的猛禽试点开展了卫星跟踪,观察其飞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在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治理工作中,公众在提供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红火蚁等入侵物种线索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巫嘉伟:

    此外,随着社会自然教育科普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参与到各类宣教活动中来。结合“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成都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都地区观鸟大赛、九届成都限时观鸟赛。针对青少年群体,也在持续组织青少年观鸟赛、公园城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青少年论坛和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等活动。自然教育在成都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有益户外活动。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巫嘉伟先生。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 四川新闻网记者:

    请问,作为普通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从自身做起?

  • 黄卓伟: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叫黄卓伟,是一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

    2018年至今,我一直志愿坚持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一线。参与过“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共放生长江鲟10万余尾;到过“若诗若画”的若尔盖,和科研院所一起对“高原仙子”——黑颈鹤进行了保护调查,为当地黑颈鹤保护和研究提供数据依据;每年的“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都会和许多志愿者一起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公园,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志愿者活动。

  • 黄卓伟:

    在多年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的“守护雪山精灵雪豹”99公益日活动,该活动旨在宣传雪豹在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而雪豹栖息地是很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它们的家园也就保护了人类水源地。从2020年9月7日到9月9日,我们在主办方的组织带领下,在成都市财富又一城、SM广场等多个人流量密集区域,通过播放科普视频、摆放宣传展板、派发宣传传单、开展现场宣讲等形式宣传雪豹科普知识。

  • 黄卓伟:

    活动还联合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学会、野趣生境等多家机构,共同走进学校,在成都双眼井小学、成都青龙湖小学、成都跃进小学给3-6年级的孩子们讲述雪豹的故事。在线上,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形式,传播雪豹保护知识。通过3天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共影响人次超2万。

  • 黄卓伟:

    其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无处不在,它甚至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我向市民朋友们发起如下倡议:

    一是勤学习、多传播:学习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

    二是爱自然、重参与:关爱自然,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不滥砍滥伐,不滥捕滥捞,保护森林、草原、湿地。

    三是不破坏、不买卖:保护野生动植物,不购买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养成生态友善的生活方式。

  • 黄卓伟:

    朋友们,万物有灵!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 主持人 宁光霞:

    谢谢黄卓伟先生,感谢今天所有媒体朋友和发布人。大家对于美丽四川系列的主题发布如果还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做好联系服务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10: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届时将邀请省林草局、公安厅、阿坝州林草局、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志愿者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