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丨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四川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争取国家早日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尽快完善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空间基础。

  • 四川在线: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将邀请自然资源厅、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在线将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 ​主持人 万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促共荣。今天,我们举行“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今天的主题是“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主持人 万平:

    我们邀请到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涛先生,科技厅副厅长景世刚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全祥先生,请他们介绍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有关情况,并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提问。

    下面请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涛先生作情况介绍。

  • ​陈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四川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自然资源领域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 陈涛:

    当前,我省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的时期,与城镇相比,农村在资源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是需要我们抓紧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在国省层面都已经作出了决策部署。

  • ​陈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 ​陈涛:

    为了把这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需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里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障碍;以及保护城乡历史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等等。

  • ​陈涛:

    在具体工作层面上,我们将按照“严守自然资源安全底线、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职能定位要求,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上述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 ​陈涛:

    (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体措施,一是争取国家早日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尽快完善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空间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县级规划和乡村片区规划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县域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统筹安排产业、土地、城镇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等,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乡融合空间格局。

  • ​陈涛:

    (二)坚决落实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制定强化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耕地保护激励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具体的措施,一是足额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书,严格党政同责考核。二是抓紧制定与田长制配套的相关措施,并推动运行。三是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相关工作,切实做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四是常态化做好流出耕地恢复补充工作,确保实现年度进出平衡。

  • ​陈涛:

    (三)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用矿保障。具体措施,一是推动计划指标精细化管理,分级分类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二是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重大项目统筹调度制度以及“用地保姆”一对一服务机制等。三是坚持“凡用地、先挖潜”,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强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四是积极争取将四川纳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试点省份,推进锂、钒钛、稀土等国家紧缺的矿产资源实现找矿突破,同步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等相关工作。

  • ​陈涛:

    (四)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具体措施,一是完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全力推动省级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落地落实,同步加快市级和重点生态县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完成“六江”廊道建设规划报批并推动实施,编制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二是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制定我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并推动试点示范。三是高质量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四是统筹做好“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方案并组织好实施。五是稳妥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的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等工作。

  • 陈涛:

    (五)做好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坚决打好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全力推进重点隐患避险搬迁,切实加强工程治理项目监管。二是坚决打好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始终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贯穿于灾后重建全过程,督促指导地震灾区统筹做好汛期的地灾防治和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地灾防治项目实施,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扎实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千方百计地确保安全度汛、安全重建。三是坚决打好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持久战,加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编制工作,按程序报批并及时启动实施。

  • ​陈涛:

    (六)推进城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一是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取并扎实开展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二是有序推进森林、湿地、草原、水资源、地理国情监测等专项调查,积极开展城镇国土空间监测。三是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努力提高监测的覆盖面、时效性和准确度。四是充分发挥测绘力量优势,着力推进“实景三维四川”项目建设。

  • ​陈涛:

    以上是自然资源部门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下一步将要展开的主要工作。我们将和相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加力加劲、开拓创新,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万平:

    谢谢陈涛先生。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光明日报记者:

    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据我们了解,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请问四川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 ​陈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的提问。国土空间规划按照现在国家层面的定义,它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统一安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对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有这样一些考虑。

  • ​陈涛:

    一是通过规划,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基础。我们将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省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城镇和农村的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特别突出县级总体规划和乡村片区规划在打造城乡融合桥头堡这项工作中的作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思路,进一步突破资源流动的障碍,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同时,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引导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加快发展,促进专业功能的县城差异化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城合理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有序发展,人口流失的县城转型发展,并通过增强中心镇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空间格局,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 ​陈涛:

    二是通过规划,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底线约束。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确保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其中,耕地保护方面,在大城市周边适当保留部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支持发展都市农业,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推动城乡产业、景观融合。生态保护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突出重要廊道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促进城乡生态要素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城镇建设方面,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对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远超国家标准的城市、人口收缩的城市,我们将严格控制其拓展空间,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

  • ​陈涛:

    三是通过规划,强化城乡要素县域内的统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在县域内实现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推动实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城乡经济地理版图,在更大空间内统筹城乡发展资源,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和鼓励各地在编制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按照“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原则,推动县域内公共资源集中布局、精准投放,引导城乡要素畅通、有序流动。同时,补齐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差异化完善养老、文旅、商贸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陈涛:

    目前,我省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正式上报国务院,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形成初步成果,乡镇级片区规划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规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报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陈涛:

    目前,我省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正式上报国务院,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形成初步成果,乡镇级片区规划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规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报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万平:

    谢谢陈涛先生,请继续提问。

  • ​央广网记者:

    我是央广网记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必要的要素支撑保障,请问如何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为农村发展壮大留出用地空间?谢谢。

  • 陈涛: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感谢你对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这项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们在这方面有几点考虑。

  • 陈涛:

    一是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直接服务种植养殖业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仓储保鲜冷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等产业,原则上应该集中在行政村村庄建设边界内;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须的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在村庄建设边界以外安排少量的建设用地,实行比例和面积双控制,并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和供地手续。

  • 陈涛:

    二是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使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或者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 陈涛:

    三是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 陈涛:

    四是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可按照国家《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使用。

  • 陈涛:

    五是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市县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由省级统筹解决;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时,可不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除依法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的土地外,可将建设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合并办理,核发规划许可证书,并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回答完毕,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 ​主持人 万平:

    请继续提问。

  •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资金要素的畅通循环,请问如何发展金融支持作用,破解县域资金外流等难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谢谢。

  • 黄全祥: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新闻界朋友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为畅通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循环,我们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融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服务。2022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促进了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的倾斜。

  • 黄全祥:

    具体的举措上,我们主要有五个方面。

  • 黄全祥:

    一是加强了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提升县域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我们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完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对县域法人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缴存比例仅为5%;同时为法人机构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目前支农再贷款余额388.5亿元,有效扩大了县域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来源,支持加大县域信贷投放。2022年末,四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同比提升了9.8个百分点。

  • 黄全祥:

    二是加大农业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积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工具,为农田水利、农村污水处理、乡镇管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补充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中长期资金配套融资支持。2022年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124亿元,同比增长22.3%。

  • 黄全祥:

    三是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我们持续开展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组织开展“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信贷直通车专项活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对接“线下常态化、线上全覆盖”。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向60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放贷款余额169.5亿元,支持6.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

  • 黄全祥:

    四是探索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动农业资源变资金。我们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和交易流转体系建设,完善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担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仓单、大型农机具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产品,有效盘活农村资产。2022年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全省18个市州落地,贷款余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9.3%。

  • 黄全祥:

    五是支持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促进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通过基金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向重点人群发放低利率创业贷款。2022年,全省金融机构向15294名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亿元,及时满足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资金需求。

    谢谢!

  • 四川日报记者: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我们知道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体现在科技资源的分布上,想请问科技厅的景厅长,科技厅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有什么措施?谢谢。

  • ​景世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代表科技厅对新闻界的朋友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四川科技工作表示感谢。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厅坚持科技赋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园区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特派员和区域科技协同等为抓手,集聚创新要素,强化试点示范,通过科技手段集成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景世刚:

    一是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撑引领城乡科技示范。在全省城乡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市(州)、县域布局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目前全省有国家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20家,促进创新资源和新兴产业加速汇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城乡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提档升级。同时,我们立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科技引领示范,全省共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3家,打造一批五良配套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了园区的要素聚集、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功能。

  • 景世刚:

    二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我们设立了农业科技领域重点研发、成果转化、衔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科技专项,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下沉,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委政府利用和整合好先进地区科技资源的积极性,让欠发达地区柔性引进和利用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近年来,科技厅立项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数百项,引导和支持科研单位、高校、龙头企业向落地在乡镇、村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有效促进了增产增收。

  • 景世刚: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和科普带动,助推创新要素向基层流动。在科技部安排部署下,在省委组织部的牵头带动下,我们切实抓紧、抓好、抓实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和动态监测,专门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强化了工作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重点建设25个国家特派团和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20个,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77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等应用示范。落实“三区”科技人员专项,每年选派人员1000名以上,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农村创业骨干、创业扶贫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40000余名。深化科技助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启动涉藏地区科普赋能行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活动月活动,布局建设一批基层科普基地,在乡村建科普驿站和开通流动科技馆。

  • 主持人 万平:

    谢谢景世刚先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采访有关职能部门,也可以和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做好联络服务工作。大家再见。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5:00,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将邀请自然资源厅、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