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甚至是通宵达旦,整整一个月,他们用坚守换来了几堂高品质的网课。
还在春节期间,他就心急火燎地召开了新年的第一场线上校长会,如何保证“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质量?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数百学生“云端”开唱,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他们更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后看着大家顺利返校,一个多月的“泡面生涯”他们亦甘之若饴……
2020年初,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在中华大地谱写了一曲激昂的抗疫战歌,而全国中小学生也度过了人生中一段特殊的学习经历。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教育一线,老师们无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在重重困难中不断寻求着自我突破和教育创新。在2020年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就将目光聚焦到成都市武侯区,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去回顾和聆听武侯教育人的抗疫故事。
A
带班高三
再接全省录课任务
她没有半点犹豫
今年年初,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从3月9日起,“四川云教电视课堂”正式开课,其中,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承担了全省高一、高二90%的网络教学任务,学校26位骨干教师组成教师团队,为全省高中学生“云端”开讲。
回忆起这段录课的经历,川大附中语文教师郑芸捋了捋鬓边的头发,笑言:“你看嘛,那段时间白头发都给我录出来了”。而彼时,她还承担着学校高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天要上四节以上的直播课,同时高三每周还有一次周考和评卷,高考在即,压力倍增。然而在接到请她为“四川云教电视课堂”录课的任务时,面对“双重压力”,郑芸却没有想过拒绝,“能为抗疫出一分力,我们绝无半点犹豫”。
接下来便是“废寝忘食”的一个月。郑芸说,那段时间她几乎都是晚上凌晨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白天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后,晚上就来进行录播课的备课,可以说体力和精力都达到了极限。然而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郑芸表示,她在这样的磨练中得以不断突破,获得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成长。
同样参与录课的还有川大附中数学教师王旭,“录播课和我们给本校学生上直播课很不一样,录播是没有实时互动的,作为教师,我无法及时收到课堂反馈,这其实是一项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王旭说,并且全省各地学生的学业水平各有差异,如何确保录制的课程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他几乎推翻了以往所有的教案,更多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来设计课程。
所以,为了将每一节课打磨得更好,那段时间王旭常常在学校通宵达旦地备课、磨课,与省、市、区教研员不断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并且全程参与课程的后期剪辑工作,几乎每一节课,他都要重复看3-4遍,这样一来,“录一节课的工作量,就达到了平时上一节课的4-5倍。”王旭说。对于这段特殊的经历,他现在回想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同时,参与到教育抗疫一线的工作中也让他倍感光荣。
B
春节就开启线上校长会
为保教学他们与时间来了场赛跑
1月底,还在春节期间,每日都关注着疫情走向的武侯实验中学校长邓澜越来越坐不住了,因担心疫情会导致学校延迟开学,于是他心急火燎地拉来学校的行政班子,召开了新年第一场线上校长会。“学校可能会停课,但是学生的成长不会因此而暂停,学习也不会停。”邓澜说,他们必须未雨绸缪,与时间来一场赛跑,在原定的寒假结束以前制定出学校线上教学的各种规程。
说动就动,还未过完春节,老师们便已纷纷行动起来,发放信息技术水平问卷调查、开展在线教学模拟实验、建立系列制度章程,条件不够的就自己创造条件,例如没有直播支架便改造衣架、电线等代替,花式制作出了各种直播设备。当然,因为学校在无纸化办公及线上家校共育方面有着近3年的实践经验,这为学校推进线上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线上教学具体应该如何开展?如何确保线上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武侯实验中学当时面临的困难。
从一步一个脚印开始,经过前期大量且扎实的准备工作,在全市“停课不停学”正式开展以前,武侯实验中学在短时间内就率先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定出了《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线上教学网络规范》《线上教学操作手册》等一系列线上教育教学的方案制度共计17项。“它们保证了武侯实验中学线上教学的质量有标准可依,老师和学生的操作有规范可循,这为学校疫情期间有条不紊地推进‘停课不停学’奠定了坚实基础。”邓澜说。
不仅如此,更为宝贵的是,学校这段线上教学经历并没有随着学校正式开学,就不再发挥作用,它为武侯实验中学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留下了无尽的思考。邓澜表示,线上教学有很多线下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课程可反复回看,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等等。武侯实验中学为此构建了“虚拟教师”,通过请老师录制课程微视频等方式,最终实现了“虚拟教师”对学生随时随地的陪伴。
C
守望心灵相聚云端
数场活动背后是他们的“泡面生涯”
4月3日,学校还未正式开学,但一场声势浩大的“云上音乐会”,却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的全校师生相聚在了云端。这场音乐会以“亲爱的祖国,我为您歌唱”为主题,学校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让师生得以在此一展歌喉,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歌咏比赛。
据北二外成都附中教导处主任向南东介绍,这是学校教导处包括他在内的四位老师和学校音乐老师一起,策划的一场线上文艺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疫情给孩子们心理带来的冲击,以及长时间居家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疲劳,让大家能够在活动的参与中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丰富居家生活。“当时各个学校都在开展‘停课不停学’,‘学’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在意孩子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向南东说。
他介绍,“云上音乐会”前期一共收到了近300首师生录制的歌唱视频,其中不少还是以小组多人参与的形式进行的线上录制,“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项活动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随后,经过初选,教导处根据各班作品的情况,将视频进行了精编,制作成集。直播中,孩子们在云端相聚,终于看见了久违的老师和同学,听见了彼此的声音,他们在评论区相互问候和鼓励,让温暖刷屏。
活动固然精彩,而这背后是学校教导处及音体老师们长时间的坚守付出。“仅是筛选和审核这近300首师生录制的歌曲视频,我们就花了好几天,每天听到凌晨两三点,对优秀作品还要进行一遍一遍地精编。”向南东回忆说,当时学校还未开学,但是教导处负责德育活动策划和执行的老师们已经早早地就开始到校上班,那时学校的食堂还未开放,周围的餐馆也还未营业,他们就这样待在学校连续吃了一个多月的泡面。
“各种口味轮换着吃,真是一段难忘的‘泡面生涯’。”向南东笑着说。当然,一切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围绕疫情,他们在学校的线上直播平台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德育活动,守望心灵,同时教会孩子们学会感恩、珍惜生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