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0.5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280多倍,创下年均15.6%高速增长的奇迹。
改革开放40年来,投资作为支撑四川经济发展的底盘,规模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加大,结构逐步优化,主体更加多元。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造”发电设备等多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第一。
人们进入展馆,在感受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纷纷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通过合影、留言等各种形式,留存时代印记。
这儿,有一个必须“打卡”的展览,时间跨度长达40年,事关13亿多人生活。这个展览就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上,一组组数字、一幅幅图片既记录着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也见证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变化。
这个仅拥有600多亩农田的苏南村庄,当年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政策指导,从本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选择走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乡镇企业的道路。2017年,华西村上缴税收由1978年的28.18万元增加到13.5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1978年的220元增加到9.05万元,增长了400多倍。
广东东莞充分利用政策体制优势,培育外资、民营经济生长的沃土,迅速成长为现代制造业名城,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
改革开放40年间,乌镇从最初的蚕桑业、杭白菊种植,到制砖、染布等传统工业,再到如今搭上信息经济的高速列车,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愈加笃定。
“新通道逐渐繁忙,还有向西的中欧班列(重庆)、向东的‘渝甬’‘渝沪’海铁联运班列、向北直通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说,“以前,很多人认为重庆地处内陆,很难开放发展。但现在换个角度看,山城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我们闯出一条条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口岸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