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期
调查:10份外卖8份分量少于堂食 你还点吗?
新闻内容

自从各式外卖平台兴起后,许多年轻人“懒癌”一犯,就热衷于动个手指头点外卖了!

 

相信,你应该也点过不少吧?

 

今天的话题不是外卖的食物味道如何,也不是外卖的菜品卫不卫生,而是——

 

你觉得外卖的分量到底够不够?!

 

 

先来看一则报道:

 

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反映,送来的外卖分量明显比堂食的少,感觉不够吃。为了调查是否存在这一现象,有媒体记者日前随机选取吉野家、汉拿山、眉州东坡等外卖销售量较大的10家知名连锁餐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个样本中有8个样本的确存在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情况,其中分量最多可相差近150克,相当于五分之一菜量。

 

调查结果显示,从分量上看,在这10家店中,有8家存在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情况,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汉拿山、眉州东坡、鲜芋仙,分量差分别为144.6克、135.2克、132.9克。

 

记者又计算了一下百分比,可以看到外卖缺少的分量如果与原本的堂食分量相比,其占堂食分量的比例最高的前三名为鲜芋仙、汉拿山、吉野家,分别为20.7%、20.5%、16.9%。也就是说,鲜芋仙、汉拿山的外卖分量比堂食足足少了五分之一的量。

 

对比两盒吉野家的“吉味双拼饭”,记者发现外卖的鸡肉是5块,打包的堂食是6块,牛肉的量从视觉上看也是外卖明显少于堂食,配菜中的胡萝卜也是外卖明显量少。

 

有木有被震惊到?!

 

你为什么总觉得外卖吃不饱呢,或许原因就在这里了!

 

对此,商家的回应大质分成了这三种——

●同一餐品的堂食、外卖标准不一样

●外卖重量受外卖盒“影响”

●盛多盛少以容器的基线为准

 

不管商家怎么回应,有比较才有鉴别,无论是消费者的切身感受,还是样本调查的结果,都足以坐实“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结论。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受外卖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成本对分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分量足则意味着成本高,反之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达到匹配的均衡与合理化。堂食不需要对外配送,没有区间运输成本,有所差异不难理解;再者,如今外卖平台价格竞争激烈,商家在接受外卖平台抽成、包装成本增加的同时,势必会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成本,这部分最终很可能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二是外卖重量受外卖盒“影响”,相比于堂食的少量化,外卖的量产化和移动性,都决定了外卖分量少于堂食,并非全是基于成本的因素,还有方便实用和条件限制等原因。

 

★餐品缺乏标准化导致维权难

 

在外卖越来越普遍,并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和快餐文化的趋势下,缺乏标准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商家对于一份餐品究竟应该多少分量,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化规定。堂食的标准是什么,外卖的标准是什么,都应当做到精细化和标准化。若没有标准作为指引,难免会存在用堂食分量对照外卖分量的差异性。同样,没有衡量标准,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维权。

 

餐饮服务的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对标准的执行,总的原则是“以顾客满意”为目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还需要行业标准和监督标准。一盒外卖究竟需要配备多少分量,若没有标准的界定,多与少则很难控制与把握,消费者和商家也会陷入自话自说的困境中。

 

一度以来,包括热干面、回锅肉、小面等地方菜纷纷出台了地方标准,以川菜中的鱼香肉丝为例,在地方川菜标准中,要求原材料是切成二粗丝的猪肉和青笋,而二粗丝的标准为长10厘米、宽0.3厘米、高0.3厘米。如此标准限定,一度受到外界的质疑,认为会限制操作者的个体化差异,并因工业化标准影响了文化体现。

 

标准本身不是限制而是参照,除了促进行业内部做好自律,还有利于外部实施有效的监督。标准本身是最低限的要求,也是保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在标准内进行自由的发挥,才能让各方的利益得到保证并实现最大化。

评论
    消费者花了和堂食一样的价格,同时也支付了餐盒费、外卖费等,收到的食物却比堂食少了五分一,这究竟该找谁说理啊?

    这个时候是不是该问一声:商家们,你们的诚信何在呢?

    做好餐饮产品不是靠弄虚作假,而是靠对品质无微不至的管控和对商业诚信始终不渝的坚守。

    网络外卖要想洗刷自身的污点,重获公众的信任,应该建立良好外卖口碑的办法,还是要在其自身价值链中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生态,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啊!
网友观点
@面包疯马:理解呀,总不能赔钱卖吧。觉得不划算可以迈开腿,出去吃。

@菇凉爱上彩虹糖:嗯,这就是从不叫外卖在原因了。

@看门道人:确实是,外卖只是餐盒的量,有的差一半呢。

@文艺泽:外卖少你才会觉得好吃啊

@有十条命的老猫:商家总是用小一号的餐盒,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