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

  ——成都市科协五年工作回眸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19-03-12 09:13:08 ) 来源:四川在线

五年来,成都市科协在中国科协、四川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积极贡献科协力量。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增强科协组织“三性”

 

强化理论武装和政治担当,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动员科协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科协系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发挥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工作措施更加完善,团结和引领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导向更加明确。

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党的群团工作部署,有序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南,坚持问题导向,赴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杭州、深圳、青岛、郑州、武汉等地进行学习交流,并深入市级学会、区(市)县科协、园区科协、高等院校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加快研究起草《成都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定期研究、检查、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深入查找“四风”和群众身边腐败行为苗头,完善制度机制,延伸监督触角,抓好问题整改,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政警示教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贫困村(社区)与村(社区)“两委”共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等帮扶措施,加强贫困村科技培训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指导贫困村建立农技协,推进基层科协、基层农技协产业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产业发展资金,推动贫困村形成特色产业。健全完善贫困村的基层科普服务站,促进科技扶贫示范村、科普示范户建设。

 

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引领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深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认真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编制《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体系,协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工作,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效凸显。成都市科协荣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中组部、中国科协等九部委的联合表彰。

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建立起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成都门户网站、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为主体的大众传媒科学传播宣传平台,全市20个区(市)县电视台定期播放《科普大篷车》专题节目。建成电子科普宣传栏、科普阅览屏340余个,建成“成都科普益”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成都科协微博入驻中国科普微平台,区(市)县科协陆续建起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基本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科协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网络书屋、科普网站、微信等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科普”新格局。

民生科普持续加强。围绕全市发展重点,突出创新创造创业,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活动月等科普宣传活动。五年来,组织中小学校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350余万人次,在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各类奖项500余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人才培训230余万人次。开展城镇劳动者各类专业技术培训30余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宣讲2200余场,受众达30余万人次。为社区居民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展览、科学体验、培训等科普活动10000余场次,科普进社区活动覆盖面达80%以上。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获国家奖补项目75个、省级奖补项目90个。

科普阵地和科普队伍不断壮大。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普示范单位900余个,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4个,建立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活动基点学校、农村科技活动试点学校260余所。推动成都科技馆建设,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区(市)县建设专业性科技馆、科普场馆,试点建设社区科技馆。全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发展到160余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队伍人员达8000余人,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人员达7900余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达400余人,科普志愿者队伍达23000余人,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主力军的作用。

 

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着力点

积极进军“两个主战场”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成都市获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点,成功争取中国科协试点项目,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面状试点单位,郫都区科协被确定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并获资金支持。成功策划并举办2016年中国(成都)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承办中国科协首届全国城市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工作交流会、四川省首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菁英大赛等大型活动,圆满完成2015、2016、2017年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相关任务,受到中国科协、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等领导高度评价。

不断开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依托已经建立的15个工业园区科协组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覆盖园区企业达4000余家,服务科技人员达万余人次。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建设,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示点,努力搭建企会协作创新平台。推进“银会合作”,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继续开展“讲比”“金桥工程”活动,登记备案项目550余项、科技建议5000余条。

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获中国科协批准并授牌,在欧洲建立了海外工作站4个。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中国海归创业联盟支持,策划组织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争取中国海归创业联盟在成都建立全国首个分支机构——中国海归创业联盟成都创业中心,并促成其实体化,在成都注册成立了“成都海创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以创新服务手段为牵引

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水平

 

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成都市科技、经济、文化和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成都科学技术年会,交流学术论文万余篇,评选优秀论文2500多篇,直接参加学术活动的科技人员5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达百万人次。开展学术活动2100余场,积极引进(承办、协办)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逐步形成科技创新论坛、科技沙龙、科技讲坛等特色品牌活动。

学会工作开辟新路径。引进国家学会资源,联合中国环科会、市环科会成立全市首家学会服务站,发挥国家级学会科技和人才聚集优势,助力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学会联合体建设,鼓励市级学会间联合协作,共同推进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科技人才成长机制有新突破。努力资助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科技学术活动和项目,营造科技人才成长氛围。完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畅通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渠道。积极向国家、省、市推荐优秀科技团队和科技人才,四川达威公司严建林、玉龙化工公司叶锐等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

 

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重点

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重点

 

深入推动学会能力提升专项。2014年以来,持续投入财政资金400余万元,着力培育和增强市级综合示范学会“四服务”职能。积极打造品牌学会和重点项目,培育市级5A学会10家、4A学会7家、3A学会4家。有序开展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目前,参与“承能”学会17家,共计77个项目,项目涉及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市民政局等17个部门。

深入实施调研课题项目。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灾后重建、城乡统筹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累计申报项目438项,立项259项。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分别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部分建议被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采纳,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

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探索建立以科协委员为骨干,以学会组织、高校科协为依托,以院士、海内外高端专家人才为支撑,以企业科协、基层双创人才为基础的智库工作格局,努力建成创新引领、政府倚重、社会信任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积极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发挥好为市委市政府在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

 

以改革创新为引导

加强自身建设

 

科协组织覆盖面显著扩大。全市22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科协组织,覆盖面达100%;92个街道办事处中,科协组织覆盖面达到了91%。全市农村成立村级科普小组1582个;规范、发展农技协1192个。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共有市级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类学会(协会、研究会)94家,企事业科协19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9个。

加强制度建设。成都市科协制订和完善各种规范性文件104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和文件体系,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成都市科协)

编辑: 王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