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学会成立于1980年,现有会员4035名,专家库成员808名,下设19个专业(工作)委员会。近年来,学会不断改革、努力创新、团结奋进,紧紧围绕地勘行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人才举荐、成果评价、期刊出版、有序承能和科技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5年荣获“全国省级学会学会之星”“四川省十佳学会”“四川省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先后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学术交流先进单位”“第38届理事会先进集体”,被省人社厅、民政厅评为“四川省社会组织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中国社会组织“5A”学会。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推动地学科技进步
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地学科技进步,是学会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五年来,学会和专委会、会员单位以及基层学会共举办学术会议101次,交流论文6191篇,举办培训讲座603次。其中,学会联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四川省地质学会煤田专委会举办2013年度、2015年度、2017年度学术交流会,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论文200余篇。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委会、环境地质专委会与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省水利学会工程地质及岩土力学专委会每年共同举办“四川省水、工、环地质学术交流会”。同时,学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等行业交流会。
此外,学会期刊《四川地质学报》坚持为广大会员和地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的平台,着重从“大地质”的角度,反映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扩大后所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传统栏目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栏目,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层面更加广阔,期刊建设取得重要成绩,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工作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四川地质学报》共出版了130期,出版增刊15期(学会规定只要学术活动论文达到20篇以上,学报就可以为其出版增刊,此举受到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每期印数 1500册,刊登论文共633篇。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作为我省首批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学会,学会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第三方作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受四川省国土厅委托,先后组织专家对广安、达州、攀枝花、达州等市的30多个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进行评审,启动四川省矿业权设置方案的评审工作,组织编写《盐井传奇恐龙故乡—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石海触贝洞瀑流书—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科普丛书,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实地考评、评选、推荐工作,编撰《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开展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组)的网上申报、网评、会评工作。此外,作为首批开展成果评价的行业学会,2017年学会共对6个单位的7个项目进行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
举荐优秀人才
助力人才脱颖而出
学会充分发挥行业认可度高、权威性高、公信力高的优势,通过多渠道举荐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在人才培养和举荐工作继续取得新成绩,一批优秀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完成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金罗盘奖候选人、“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其中,推荐的“四川省雷波县小沟磷矿详查”“元坝超深含硫气藏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研究”“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过程研究”“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推荐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付修根、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赵爽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推荐的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张筠获得第一届女地质科学奖。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推进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
学会以“世界地球日活动”“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等品牌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以多种方式宣传地学科技知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会每年开展全省“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以及各国土资源局地球日宣传活动,同时要求市州地质学会、会员单位根据自己专业优势,围绕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此外,学会为加强我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宣传,在学会网站上开辟地质“科普园地”专栏,介绍全国矿产资源和省内矿产资源概况,向公众普及地震、泥石流等科普知识,使社会大众更了解地球结构成因、自然资源情况、自然灾害成因及预防等科普知识,全面推进全省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
深化学会改革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近年来,学会扎实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学会各会员单位大力开展国土资源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建立了科技需求库和供给库,同时,积极推动国土资源对外合作项目落户贫困区,加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凉山彝区等贫困地区国土资源科技扶贫能力建设,在助力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科普服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其中,理事单位地矿局成都水文队建议对口帮扶的甘洛县田坝镇玉门口村将地热资源与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协同发展。理事单位冶金水文队积极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举措,主要开展农民夜校培训和农户的易地移民搬迁和彝家新寨住房主体建设。理事单位地矿局101地质队积极参与凉山州“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在木里县就地质服务、地灾防治、农业地质等领域进行项目对接实施工作。副理事长单位冶金局下发了《2017年联系指导甘洛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甘洛扶贫督导检查2次,走访慰问贫困群众70户,填写调查问卷88份,形成意见建议8条,提交专项督导报告2篇,筹集帮扶资金4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6个。副理事长单位成都地调中心依托乌蒙山扶贫项目,与昭通、泸州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理事单位四川化工地勘院积极协助小方村开展实施西瓜、清脆李、野香猪等脱贫产业发展。理事单位金核地质勘查工程有限公司派遣优秀干部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占哇乡夏德村,确保当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全覆盖。理事单位盐业钻井大队组织单位技术员对口青山村扶平,提高驻村帮扶工作质量,确保青山村、贫困户摘帽脱贫。副理事长单位探矿工艺所在特困地区乌蒙山片区和大巴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探采结合打井33口,可直接为21900人提供饮水,切实解决了贫困区“用水难、吃水难”的难题。(省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