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址、画家村、非遗竹雕
聚源镇以文化传承匠心精神

http://www.scol.com.cn  (2018-09-27 14:41:4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聚源镇,古称导江,地处都江堰市东南,是都江堰市的东大门户,距主城区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4.2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146个居民小组,辖区总人口约5万人。古“导江县”文化资源丰厚,史书《方舆胜览》、《成都记》、《旧唐书·杨贵妃传》《玉环池》分别留有记载关于“玉皇观”“落妃池”、“迎祥寺”、司马相如墓道碑、唐代杨贵妃故址的考证,至今保存着唐朝以来形成的“玉皇观”,尚存“落妃池”、“迎祥寺”遗址。《尚书·禹贡》“岷江导江,东别为沱”提到“导江”。古导江县址即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导江村。

聚源镇的历史人文

聚源镇,是古导江县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这里有大禹导江的真实历史。由于导江铺地势相对高,大禹率领的治水大军于此驻扎,修筑道路,配套相应生活设施,以此逐渐形成村落。岷江的疏浚、支流的东别,使成都平原逐渐成为“陆海”,以导江铺为中心的成都平原五谷丰登,富甲天下,民间至今还流传引以为骄傲的民谚“上五县(温江、郫县、崇宁、新繁、灌县),端金碗”,而“上五县”正是大禹东别江沱的区域。明代以前,人们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沿江上下、南来北往,导江铺成为水陆枢纽,衍生驿站、商旅服务和集市贸易,逐渐成为集镇。

导江为古蜀国活动中心,史书留有记载。唐人罗秘在《路史》中记道:“蚕丛国在今彭州导江,有蚕岩。”《方舆胜览》亦载:“蚕丛关在导江县西五十里,以振西山之走集。” 蚕丛以后,蜀族逐渐向成都平原发展。唐人卢求《成都记》云:“古鱼凫国,治导江县。”也就是说,导江这个地方曾经是鱼凫古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即鱼凫古国都城。鱼凫以后,古蜀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顺着大禹东别的江沱往东北方向迁移,《华阳国志·蜀志》记道:“有王日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郫邑。”

《青城山茶叶史话》一书亦载:“唐代,地处蜀地腹地的导江县,东邻成都,西通诸番,北往彭、绵、什,南至邛、雅通吐蕃,交通发达、百业兴旺,空前繁荣,其‘博马场为其时天下仅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东贸成都的番人,西游都江堰、青城山的名流雅士汇集,车水马龙。于是,茶楼、茶铺应运而生,有‘九楼十八铺’之称。茶楼地处临河闹市区,不但有人气而且临窗风景秀美,相传著名的有导江茶楼、聚江茶楼、云树茶楼(古白果树旁)等。茶铺处街巷转拐处,至今民间仍有‘拐拐上吃茶’的说法。因为茶铺多,所以其时的人们又把导江县城称‘导江铺’,导江铺地名称谓沿袭至今。”

唐代导江县博马场,位于导江县城外西南,方圆里许,有邸店、茶楼、茶马市、赛马场等,为唐代主要茶马互市地,有“城外城”之称。由于蜀地富甲天下,加上政治开明、简刑约法而升平繁华,成为文人雅士迁籍之地。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祖籍弘农。清光绪《灌县志》载:祖籍弘农的杨玉环的远房叔、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父杨珣,授职导江县令,或因上书朝廷,愿为忠义祖父杨令本护陵,朝廷感其诚之缘故。1991年版《灌县志》载:“杨妃池,一名落妃池,在聚源乡迎祥村迎祥寺侧。《太真外传》:‘杨玄琰为蜀州司户参军,生贵妃于此。妃儿时尝误堕此池。”《杨贵妃风流导江》一书载:大隋第三代皇帝恭帝杨侑矛,五世孙杨隋亦入籍导江。

聚源镇的文化优势

中国画家第一村。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中国画家第一村”给聚源场镇增添浓厚的文化资源禀赋。从兴起、发展到形成现在的规模这二十年,第一批工作室1992年落成,初期入住了雕塑家伍明万、刘威,油画家罗中立,版画家徐匡和阿鸽,藏族画家尼玛泽仁,此后又陆续入驻了水彩画家龚玉、戴嘉陵,油画家萧继东,工艺美术大师吴小融,并最终吸引了版画家李焕民和黄德珍加入。经过8年的建设,画家村于2000年形成现在的规模。艺术家们陆续常驻于此,深受这片沃土的滋润和这里深厚文化底蕴的润养,聚源质朴的民风和乡间的平静生活给予了艺术家们宽广的个人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大家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迎来了一个个艺术成就的高峰。2013年我镇在西部文化艺术广场举办了中国画家村20年回顾展,2017年再次迎来了大型写生活动“写生中国 走进聚源”。

非遗竹雕。改革开放后川派竹艺在此复兴,聚源镇现有一个竹艺协会,会员100余人,其中代表性传承人18位张大兴、高尚昆、张明辉、易静等,聚源镇已获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源竹雕)”、“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称号。目前正在推动建设旅游商品展销基地,推进民间传统工艺产业集聚、竹雕竹艺产业创新升级,聚源镇将成为展示传统工匠技艺,示范民间工艺精品项目,传承民族匠心精神的文创小镇新典范。

聚源镇文化的开发

开发保护同行,铸就乡村旅游“恒动能”。深入挖掘,建档备案。通过走访、座谈、邀请专家查勘等方法,分门别类,深入挖掘和整理精华灌区水稻和自流灌溉农耕文化、川西林盘民俗文化、竹艺竹雕文化、“画家村”文化、导江古城遗址、贵妃池等聚源镇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并登记造册、建档备案。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组织力量保护和修复导江古城遗址、贵妃池等历史文化资源;开设竹艺竹雕技能培训班,打造大师工坊,培养非遗传承人;依托“灌区映像”项目和周家院子、苟家院子川西林盘修复工程,发展以观光游、亲子游、体验游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变成乡村旅游的文化优势、吸引力优势、经营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

聚源镇的教育资源

聚源镇现有聚源幼儿园、聚源小学、七一聚源中学、八一聚源高级中学、都江堰市职业中学、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融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校园文化氛围浓郁,为聚源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文化魅力,也为聚源人民提供了全面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聚源镇还联合辖区内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校外课堂”等多种活动增加学校学子的课外实践能力。截至目前,聚源镇已经联合社会各界开展社区治理进校园活动,开展了7期校外课堂,启发了学子们的趣味性,增加了校地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