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段历史,刻骨铭心。
过去5年,四川面临的复杂严峻局势前所未有,面对的多重特殊困难考验前所未有,肩负的多重艰巨任务前所未有;跋涉在“两个跨越”路上的四川,极不平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省委带领勤劳勇敢的9000万四川人民,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踏上新的征程。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动“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部署,矢志不渝推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六位;逾七成市州过千亿,逾六成区(市)县过百亿,多点多极支撑的四川,活力四射。
立足天府,放眼全国,眺望“丝路”,四川积极为转型中国探索发展新路径。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到自贸区,从国家级天府新区到国别合作园区,为国担当的四川创造了经验,为中国拓展出更多“回旋余地”。芦山灾后重建,走出的也是可以复制的“新路子”。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让近500万群众摘下“贫困帽”;把民生福祉高高举过头顶,持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全面打响“三大战役”,千方百计守护碧水蓝天。
从逆境中磨砺而来的成就,瞻之熠熠生辉,思之催人奋进。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总有一个前程,凝心聚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和嘱咐,省委将带领全川人民再接再厉,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
经济稳中有进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不断迈上新台阶。“十二五”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两个万亿元台阶;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元台阶,成为西部地区首个GDP过3万亿元的省份,跃升至全国第六位;2016年,四川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全省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长远发展蓄积新动能
四川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2015年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级重点创新区域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叠加布局,四川加速驶入动力转换的快车道。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四川,进出川大通道达29条,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为长远发展不断夯实基础、蓄积新动能。
民族地区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强力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2013年到2016年底,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95个,建成新居72558户,对1.5万余名包虫病病人实施药物治疗。大力实施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综合扶贫开发,建设彝家新寨上千个。大力实施民族地区“交通大会战”,目前民族自治地方通航机场达到5个,公路通车里程达7.3万余公里。“十二五”期间,我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四川将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培育、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深入推进“
9+3
”免费职业教育,率先实施民族地区
15
年免费教育,创新设立“四项基金”,鼓励办好农民夜校,广泛开展“四好村”创建,扎实做好省内外对口帮扶,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农村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底
750
万减少到
2016
年底
272
万、贫困发生率由
11.5%
下降到
4.3%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城市农村共同发展繁荣
四川向协调发展要潜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方位激活发展潜力和活力,首位提升,次级突破,夯实底部,经济总量千亿俱乐部成员(市州)增至15个,百亿以上县(市、区)达112个,五年分别增加8个、38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9.2%,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效显著,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城市农村共同发展繁荣。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向改革开放要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管理、司法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成功承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财富全球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和论坛,累计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4.4万亿元,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21家,四川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循环。
走出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四川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全省重大任务、灾区中心工作,震后10天完成应急抢险任务,震后2个月完成灾区群众过渡安置任务,震后3个月全面启动灾后重建,探索走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去年7月,3年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受灾群众住上好房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产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民生“幸福指数”节节高
四川以共享发展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以民生改善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小康重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加以推进,2016年脱贫攻坚战实现首战告捷。持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每年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提高并保持65%左右,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长足进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民生“幸福指数”步步提升。
思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四川扎实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夯实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力量。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省至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近年专业文艺院团每年送文化下乡不少于1000场,农村免费电影放映不低于70万场。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位于西部第一。
天府四川山更青水更绿
四川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仅精心呵护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更致力于建设绿色家园,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治理灰霾专门规章,实施环保督察制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绿化全川行动全方位展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9%,五分之二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巴山蜀水更美,人居环境更优。
全省法治良序总体形成
四川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持续抓好“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扎实推进藏区彝区依法治理常态化,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社会法治观念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四川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四个意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