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袁泳:希望借西部国际展览中心的画面展示一个对外开放的四川,因为那里不但建筑造型很独特,更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意义。
央广网记者:我很喜欢郫都三道堰的农家乐,仿徽派建筑的风格很美,而且给农民带来了实效性的收益,我觉得非常好。今天也是我第一次航拍,就像小男孩玩游戏上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双虹桥航拍生态绿地,感觉非常棒!
凤凰网记者王墨尧:两天的行程下来让我了解了成都的生态环境建设,我觉得在全国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今天印象最深刻地是“空中绿道”三道堰彩虹桥,让人在空中俯瞰整个春天,风景如画。
中国军网记者尚超:感觉成都的城市建设更加现代化了,规划也很高大上,尤其是在观展平台上鸟瞰整个西部国际展览中心时,听讲解员介绍天府新区的规划,我一下就想到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李达康书记巧用塌陷区建湖的剧情,太“高大上”了。
新华网记者袁泳:“此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大,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熊猫文化,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应该给一个大大的赞”。
新浪网记者:“李冰用现代人都难以利用的原理改造自然,造福了人类。都江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真的是名副其实!果然看水要来都江堰!”
千龙网摄影记者:“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经历了两千多年,这座水利工程仍然在发挥作用,没有亲眼见证前,我无法想象。”
广西新闻网记者:“都江堰的环境真是太好了,虽说是人造的景区,但已经和周围的生态融入一体,实在是很厉害。”
西部网记者:“利用天然环境来打造大熊猫的居住场所,这种理念很好,既符合熊猫的生活习性,又带动周边旅游,简直就是双赢”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赵文萃:“内蒙古鄂尔多斯也引进了两只熊猫,我们时常去看,但是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还是第一次,很新鲜。”“这里空气好、植物多,到处都被绿色包围,我太羡慕在周围生活、工作的人了。”
深圳新闻网的记者:“如果天气好,我更愿意走路逛白鹭湾湿地。”“鸟类分类管理,植被按需种植,这种理念让我记忆深刻,说明政府很重视生态保护。”
湖北日报网全媒体记者:“从设计到装潢都很清新简洁,充满了活力,我们武汉也有一块互联网企业聚集的区域,叫‘光谷’,整个模式有些类似,让人感觉很亲近。”
搜狐编辑王谦:首次来川,3天的行程下来,成都的魅力不容分说。今天来到龙泉驿区,他从旁人的眼里看到了成都的魅力,“讲解员提到,一汽大众在龙泉驿建成都分公司后,很多总部的人来到这里定居,这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很有吸引力。”
大众网记者尹海洋:“居然能把水果之乡变成大车都,真是太厉害了,这对地区经济拉动效果很明显。”在尹海洋看来,龙泉驿区的招商引资做得非常好,这也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城市版图规划明确,效果显著。
“南方+”客户端记者范思鼎: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讲解员说出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南方+”客户端记者范思鼎的注意,“这里连零配件的摆设都是精心设计过的,让工人们最短时间取到所需材料,这是很能体现制造业细节的部分。”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赵文萃:这是我第一次来四川,在经过上午的参观浏览后,觉得成都郫都区青杠树村不愧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里面的川西风格建筑加上田园风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中国江西网记者:成都市郫都区的三道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很好,配套设施很完善。成都市民真有福气!平时节假日来到这里肯定能放松身心、回归自然。
红网蒋金:一个内陆城市,建立起规模这么大的物流集散中心,确实挺意外的。以前只听说成都是西南经济中心,这次到成都证实了,城市规划得很好,道路又宽又直。
中安在线记者许梦宇: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水路港口,成都的国际铁路港更具优势。它运输量大,运输时间又比水路少,效率也高,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到欧洲,对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大意义。
网易四川编辑钟雯霁:成都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个铁路港的线路不仅连接了中亚和欧洲,还连接了国内的很多城市,简直太方便了。“少不入川”的说法早就过时了,这里不仅有美食,还有创新园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等等,现在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啦。
中安在线编辑许梦宇:成都的高新区,刷新了我对城市新开发区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高新区这类新开发区,大多是比较荒凉、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但这里完成度非常高,就像是已经建成很多年了,很新、很高大上……
山西新闻网摄影记者苏航:第一次来南方城市,天气很给力,温度很舒适,一来就感觉和北方不一样,印象非常好。想问问,这里的天是不是P过?每天都这么好吗?